再见老八,歼8II远去的无奈与反思(一)

曾被讥讽为“有人驾驶火箭”的歼8ll,真的一无是处吗?

歼8ll,军迷口中亲切的“老八”,中国第一种国产多用途战斗机,如今似乎也走到了军旅生涯的尾声。2012年底开始, 歼8系列战斗机已经开始退役。在 “老五”,“老六” 远去,歼7逐渐退出空军战斗序列后,“最后的三代机” 歼8看来也将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回顾歼8家族史, 歼8尤其是歼8ll在国产战斗机中不可谓不先进, 但其却并未有歼5, 歼6国土防空中的辉煌, 也没能像歼7那样在异邦大放异彩,“老八”被记住的似乎只有南海撞机的苦涩与“空中美男子” 的名 。

有人说歼8 与歼8II生不逢时, 前有众兄长光环笼罩, 后有歼10, 歼20“赶超世界”。 历史为鉴, 在种种反思与遗憾中我们看到,“老八” 也许真的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参加1989年巴黎航展的歼-8II原型机

来得太迟,但总比没有好

歼8II注定就只是一个过渡角色。上世纪70年代后, 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 不再追求“高空高速”,尤其是越南战争提供了检验战后武器发展的最好契机。

战斗机的空战大多在中低空和亚声速下进行, 空战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 总结越战的经验教训, 第四代战斗机在设计上着 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 性能, 完善机载电子设备、 武器和火控系统。

早在歼8战斗机设计定型前,中国就针对国际战斗机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战场形势提出了新式战斗机研发要求, 且在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 放眼世界军用飞机的发展, 提出了不少新飞机设计方案。 但这些计划技术上所面临的瓶颈太多, 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利用成熟的气动布局, 安装新型机载设备可以在短期内让新型战机服役, 并填补防空空白。 歼8II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歼8II是在歼8基础上改进而来,其最终改进幅度相当大, 目的是改善中低空性能以符合最新空战趋势, 改进重点包括气动布局、武器、火控系统等,发动机也有所升级。

歼8II的具体研制时间不十分明确,但有国外 道说, 在1979年就发现了两侧进气的歼8战斗机。 可以确定的是1984年6月12日歼8II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10月15日歼8II设计定型。

在第四代战斗机已在美苏批量服役的80年代末,歼8II显然来得太迟了, 但总比没有好。

家族型谱

作为ー款脱胎于改进计划的战斗机,歼8II自诞生后的技术升级也几乎从未停止, 并由此发展成一个庞大家族。 目前已知的型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歼8IID 主要改进是在飞机右侧安装一个固定式受油管。 机载设备也做了 很大改进, 实现了综合显示并加装了综合电子对抗系统;有消息称该型机换装了 YX5飞行员供氧系统和HTY4A救生系统,可实现零高度和0至1100千米/时速度下的安全救生。

歼8II ACT 2000年珠海航展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 (以下简称沈飞) 展出了歼8II ACT战斗机, ACT即主动控制技术验证机。其明显特征是进气ロ上方安装一对面积较小的固定式前翼,据称这是一款验证机,用来验证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和新型电子设备。它装备了先进的弹射座椅和新型的彩色液晶显示器。机载系统使用了新的信息处理技术, 以及新一代数字计算机和软件。 该机还配备了卫星导航设备、飞行参数记录与战术环境显示监 控系统、 雷达告警设备等。

歼8IIH 从沈飞公司的广告中,我们看到歼8II某型 的雷达罩加装了4根防雷肋条, 飞机的主翼有四片翼刀(每侧两个)。 官方传媒曾说:“由空军装备部科研部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产品部对歼8系列某新型机进行设计鉴定审查,认为已按计划完成研制任务,通过了定型试飞、设计鉴定试飞”,该机采用了“自行研制的全数字化综合火控系统”, 并且 “安装了我国第一种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官方所称的歼8新机型可能就是歼8IIH,它是沈飞公司自筹资金在D型基础上换装部分国产化系统研制而成,1995年立项,1998年12月首飞,2001年定型。

歼8IIM 这个型 很可能是歼8家族完成研制的最先进成员, 上世纪90年代沈飞出于出口目的自筹资金研制, 下文将会对该款机型做较详细的介绍。后来又有一项新的歼8II M计划被公开。 该型机据称是在神秘的歼8H/F型战斗机基础上改进而来, 珠海航展上沈飞公司散发的资料说,该机的平台部分未作任何改动, 其核心就是新型国产机载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 当使用对空模式时, 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3平方米的目标上视最大探测距离超过75千米, 正视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45 千米; 使用对海模式时, 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50平方米的海上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100千米。 该雷达系统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 并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该机还可以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攻击地面目标。

歼8II的后续改进主要着眼于航电系统,这张模糊的照片据称来自于歼8IIF,可以看到仪表与大尺寸显示屏并存

真实战斗力之谜

长期以来,歼8II型战斗机在许多人的眼中, 简直一无是处, 甚至有人讥讽它是“有人驾驶火箭”。的确,歼8II上世纪60年代的气动布局, 在今天看来落伍了, 虽然机载设备一改再改,性能却一直没有真正令军方满意。但歼8II也并非到了无 法使用的地步, 它的某些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歼8II早期型 已不再生产,这里主要谈谈歼8IIM的性能。

有消息称, 歼8II M换装的是俄罗斯“甲虫” 8脉冲多普勒雷达, 这种雷达不仅提高了飞机的搜索、 跟踪距离, 还扩大了飞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甲虫”8雷达有两种工作状态: 空对空状态时, 除具有上视下视能カ外, 还具备多目标跟踪能力, 可以同时跟踪10个空中目标,并攻击其中的2个;空对地状态时, 可以空对地测距、地图测绘,探测、跟踪地面活动目标等。在地图测绘状态还可根据目标的不同情况和攻击的需要,选择采用中分辨率 (多普勒波束锐化) 和高分辨率 (合成孔径) 模式, 从而大大提高了测绘地图的精确度。该雷达同样可以执行对海任务, 具备搜索、 跟踪海面不同类型的舰艇,并进行测距的功能.

歼8lI M 的综合火控系统包括平视显示器分系统,它可以拍摄和记录平显画面及多功能显示器的视频信 ,火控系统还包括惯性导航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双杆控制系统、大视场头盔瞄准具,武器控制板等, 用以满足导航, 武器控制和发射的需求。其中双杆控制系统可使飞行员双手不离开油门杆和驾驶杆,通过油门杆和驾驶杆上的开关、旋钮来控制平显火 控系统工作状态, 如武器的选择及发射。这样, 飞 行员在双手不离杆的情况下, 就可以完成从搜索到攻击的全过 程, 从而大大减轻了飞行员负担。大视场头盔瞄准具水平视界1800,超过苏-27的头盔1200指标。 这种头盔适应性很强,便于装备国内各种战斗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装备后头盔增重小于0.2千克。

在武器系统方面,歼8IIM装备一门23毫米双管航炮(备弹200发),其机身有7个外挂点,可以挂载包括国产PL-5、PL-7, PL-8, PL-9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PL-10, PL-11, PL-12 半主动雷达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 也可选用俄罗斯的R-27, R-73系列空空导弹。歼8IIM装备的红外跟踪瞄准系统, 与头盔瞄准具相配合, 在近距空战中具备很强的离轴攻击与瞬时反应能力。 歼8IIM的对地 (海) 武器系统还不太全面,除了挂10枚低阻爆破炸弹、新型子母弹外,未见制导炸弹的身影。从歼8IIM的武器配置来看,似乎还是侧重对空作战。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该型机装备了 “蓝天” 低空导航吊舱, 该吊舱能为飞机提供爬升/俯冲指令, 控制飞机超低空飞 行。在这种吊舱的帮助下, 歼8IIM可在60至400米的地形跟随飞行高度下,以500至900千米/时的速度完成低空突防任务, 吊舱上所带的小型对地探测雷达探测距离15千米,红外探测距离10千米,吊舱重量为200千克。

可以空中加油的歼8II大幅扩展了作战范围

歼8IIM的武器系统里还有一个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前视红外/激光瞄准吊舱,1998年的珠海航展中展出了歼8II战斗机挂载该吊舱的照片。“蓝天” 导航吊舱和前视红外/激光瞄准吊舱使我国战斗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夜间及恶劣气象下对面作战能力。可能令很多人意外的是, 采用三代气动布局设计的歼8IIM与世界主流第四代战斗机相比, 在战术机动性能方面并未有太大差距。歼8IIM装备WP-13B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 最大推力为4400千克, 加カ推力6600千克。 这一数据在涡喷发动机中处于较高水平, 其甚至可以让歼8IIM与“幻影”2000和F-15E的250米/秒爬升率不 相上下。另有资料显示歼8IIM的水平加速度也至少不低于 “幻影” 2000。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歼8II M似乎并不差,但问题是不能仅仅从几个数据去分析一架战斗机的性能。 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后勤保障、全寿命费用、可维护性、出勤率、性价比、 改进潜カ等诸多因素。 可以说歼8家族发展到歼8IIM几乎已经将改进潜カ挖掘殆尽, 即便在这样一个过时的机体上再堆积其他先进电子设备, 也会因总体设计的落后而制约先进子系统的发挥。

解放军高层与歼8II研制项目团队合影,歼8II作为曾经代表国产最高技术水平的战斗机,却未受到军方青睐, 其中原因值得玩味。

我们可以拿同样采用三角翼的 “幻影” 2000作比较。“幻影 ” 2000在设计时就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放宽静稳定度、翼身融合设计、 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 以及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先进的电子设备, 这些技术让三角翼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 所以,“幻影” 2000的空中格斗和对地攻击能カ都很强。即便因为三角翼设计的局限导致“幻影”2000的低空性能不好,但其空优与截击优势匹配一定的多用途能力,已经足以在世界四代名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毕竟没有完美的战斗机, 采用梯形翼的F-16高空高速性能一般,因而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不幸的是 歼 8 II M 即便更换了大批机载设备,却也无法在任何一个领域内取得优势。(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7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