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对比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全面分析了地图产品的商业化路径。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3个多月,其中有破产、有合并、有转让、有裁员。很多企业出现问题更多在营收上出现了周转问题,效率问题等等,一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营收问题,那么今天我们从营收,就从商业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商业化
相信很多同学看过《精益创业》《从0-1》《认知盈余》《平台战略》《商业的奥秘》以及《大败局》《小败局》等关于商业化的书籍,那么今天我们从讲述地图产品的商业化模式开始。
从过去仅关注引流、到后来增加留存、进而到营收的考核,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量变现”。通过某些手段将流量变成现金收益的过程,主流手段包含:广告、电商(卖货)、游戏(卖装备)、增值服务(如会员)、内容变现(如付费小说)。也就是说互联 要成为巨头,就需要先获取流量再商业化,也就是从互联 公司变成“互联 +产业”的模式。
很多公司是“先流量再变现=互联 +产业”模式,如QQ、头条、百度等,对于传统公司“先有商业再互联 化=产业+互联 ”如滴滴、美团、便利蜂;自然流量/自然量(比如你看到过京东的宣传,或者朋友的介绍,当你想买一个耳机,自然的就打开京东去购买)、付费流量(广告采量)、主动触达(push、短信这些)。
商业化的进程是,单一产品获取流量形成单一形式商业化→ 多个流量产品形成多个商业化产品,从而形成生态(流量-商业功能-商业产品独立),基本会从这样的0-1和1-10的演化过程。那么我们今天先来说一下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是如何做从流量获取到商业化的。
漏斗模型“获取用户→留住用户→商业变现”,结合地图产品的漏斗是这样的:
以上的模型我们能看出这是地图产品的从流量价值延伸的过程,也是产品的先后发展顺序,那么我们从产品的起因看一下产品的3大定位“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商业定位”
一、品牌定位
3大地图厂商的Slongan:
3大地图厂商的价值描述:
二、产品定位
从基础功能可看出“地图可视化+聚合政府的天眼摄像动态图像+数据化分析+路面图像抓取”,最后形成可视化的动态地图,成为了服务出行的导航工具,从而获取用户,形成了流量池。
注:如有出入,请以实际功能为准。
从产品的功能点上看,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功能是最全面的,且伸展出更多小细节功能:
例如:
出行方式:百度和高德都接入了驾车,打车,公交,步行,骑行,摩托车,火车,飞机等接口,百度智行采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最合理便捷的出行方案,高德还为火车,客车提供了出行方案,而腾讯仅有经典的驾车,步行,公交,骑行出行方案;
地图多样性:百度提供的特色地图有公交,旅游,充电桩,手机门店和空气质量地图,高德则提供了公交,环境地图。
三、商业定位
通过地图获取用户后,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做商业化,从“获取用户→留住用户→商业变现”的漏斗模型上,3大地图厂商给出了盈利的方式是以下几种:
商业化:广告与其他业务对比
举例“高德”从流量到商业化
商业化广告刊例:
可看出以流量为基础做广告类营收成为前两年高德主要营收模式,但是也是在17年的时候,高德在2017年行业 告“2017中国主要城市交通状况”上分析出分别:
- 各城市的拥堵情况;
- 约车政策: 约车政策影响从去年年末已初显 今年拥堵持续下行;
- 共享单车:超6成地铁站周边区域拥堵缓解;
- 共享单车:单车投放TOP20城市中19城市拥堵同比下降;
- 互联 赋能交警起到成效;
- 基建建设:深圳、天津、贵阳等城市基建缓解周边区域拥堵。
从“2017中国主要城市交通状况”而映射出商业化可行的2条道路“TOC: 约车、单车 ”和“TOG:城市智能解决方案的基建”,TOC更符合流量变现的道路,从而发现高德在共享单车做了聚合, 约车也做了聚合;
随着时间的进程共享单车的泡沫爆发,以及共享单车受周期性营收幅度较大,且利润较薄;反而看到 约车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上的组建成熟,从而高德聚合了多家传统和非传统的B端,以及当时滴滴的安全事件,从而高德的打车业务崛起,也成为了高德地图营收最好的业务线。
商业化:打车产品对比
注:如有出入,请以实际功能为准。
从商业价值角度:
- 高德在服务、在电商、在加油、视频、单车、打车等等都是在用聚合更多的同品类内容,来服务高德用户群;
- 打车的商业模式成就了滴滴,和城市化的拥堵状况的数据分析,在风险部评估和商业价值评估上坚定了“聚合打车”作为强力发展的商业化业务;
- 打造一个高频的单品的商业模式“打车业务”,不光在商业模式上取得了成就,更是聚合“传统和非传统的B端”按时租赁的企业为供给侧,从而获得差价,并让此产品成为了高德的一个单品营收模式;
- 在高德以单品作为商业化的突破口,百度也紧随而上,也随即开展了“聚合打车”的商业化业务。
四、价值解读
流量价值:获取流量由产品基础价值(提供的服务)、使用场景(给谁提供)、满足了需求(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构成,为产品使用者提供价值。
留存价值:黏住用户的价值(深化流量产品)、使用习惯(深化场景服务)、延伸服务链条(服务种类增加)、标签化(数据化分析)四个方面构成,为产品使用者提供价值。
商业价值:商业模式由业务模式(赚钱方式)、产品架构(承载)、产品规则(实现)三个主要方面构成,为产品使用者提供价值。
因此,互联 产品本质就是价值传导器,互联 的商业模式就是要让这个价值变现。从而得到,商业模式就是以业务模式为具体表现形式,产品架构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上限。
五、地图商业化思路盘点
- 聚合了“政府的摄像头的图像+地图可视化+数据化分析+路面图像抓取”形成了流量价值;
- 聚合了“道路限行+出行方案+实况公交等深化服务”形成了留存价值;
- 当商业化进程“B端电商、共享单车、火车票、LBS服务、API服务、导航、预装等”形成了商业价值;
- 当商业模式单点突破“打车”成为TOC商业化属性产品,并成为最大的营收点;
- 可以延伸多点突破“再从像打车这样聚合特有的多家传统和非传统的B端资源,和独到的供给侧打法”来形成第二个流量型的TOC商业化属性的产品。
六、总结
商业化的进程是:单一产品获取流量形成单一形式商业化→多个流量产品形成多个商业化产品,从而形成生态;(流量-商业功能-商业产品独立),基本会从这样的0-1和1-10的演化过程。
今天我们在地图产品上看到了从0-1的商业化产生的进程,那么我们以后也会在1-10的发展成为生态的商业化进程是如何做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