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出发,浅谈平台在 区中的价值

内容是 区的核心之一。平台的职责就是让供给端持续产生内容,并分配给需求端形成良好消费体验,也就是内容的生产与分发。

一、内容生产

从平台角度讲,内容的持续供给可以从动机、能力与触发3方面去讨论。

1. 动机

  1. 钱从品牌方来:硬广曝光、软广植入等内容营销
  2. 钱从消费者来:内容付费和打赏、内容电商等

平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连接多方,从而促成利益的交换,还为处于产业链中的各个角色提供额外服务。

也为品牌方提供并落地品牌的整合营销方案,从硬广到软广,品牌形象的包装等;量化广告效果的工具,以及提升数据表现的方向;

2. 能力

平台打通了形式壁垒,可以使同一份信息可以更快的发布,降低了创作的门槛。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创作文章、视频门槛太高,但很可能会在下面留言评论。对原生内容的二次加工,既丰富了原生内容,也节省了消费对原生内容的判断,代表了大部分用户的观点。从一名普通用户,再到一位积极评论者,再到生产者,这样的上升路径使消费者可以平滑地过渡到生产者

3. 触发

有没有一瞬间,突然有了发朋友圈、发抖音的冲动?平台通过对用户底层情绪的触发,唤起创作内容的念头。

这里举一个例子,话题。 区运营者通过大量的话题,切中用户的心智,从而唤起内容生产的情绪。比如虎扑的女神大赛, 友们正在为谁更漂亮争论不休,看到自己的女神票数落后,评价不佳,怎么能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冲动呢?

大量地和用户日常息息相关的话题,触发用户发表内容的底层想法,也以一种“命题作文”的方式,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更多的内容得以问世。

二、内容分发

内容分发的目的,其实就是牵线搭桥——将生产好的内容匹配给合适的内容消费者。

那系统到底如何分发内容的呢?在分发的过程中,平台有着2个重要功能:存储和筛选。平台的数据库中存放着所有生产的内容;再根据用户信息筛选出适合的内容,放入候选集中(候选集代表着会展示给用户的内容合集),再按照特定的顺序展示给用户。

我总结了5种不同的候选集,他们筛选内容的规则均不相同。平台通过多种候选集的组合应用,覆盖了用户对内容或主动、或被动的消费需求。

这5个候选集分别为:推荐、关注、分类、榜单和搜索。

1. 推荐

推荐是大家最熟悉的。入选范围很广,算法复杂,比如协同过滤、高热召回、向量召回等等算法不一而足。能做到量体裁衣,按照用户需求以不同的顺序展示内容。

随着算法的进步,入选推荐候选集的条件越来越广,也越来越精细。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被推荐的内容包括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交关系、交互行为(搜索、浏览、点击等)、全站内容的热度排名(实时热点)等方面。

而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而言,不同粉丝量、活跃行为的生产者所发布的内容,也会入选到不同数量的消费者候选集中。比如拥有100万粉丝的生产者,发布的内容,分发给非粉丝的用户体量,一定比1千粉丝的生产者的分发体量更多。然后经过初级流量池的“考验”后,优质的内容会分发给更多的消费者。

推荐的分发逻辑成熟且复杂,这里只做简单地表述。但其目的是让消费者准确且低成本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适度地发现新内容。

2. 关注

这个候选集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只要被关注者生产的内容就一定会被放入候选集中,再按照关注者与关注者之间的亲密程度和时间线,将内容依次呈现给关注者。

代表的产品如抖音、小红书等。小红书内容的逻辑是关注者的内容被提优分发,也可以在关注tab下只看关注者的内容。而抖音在这两个逻辑之上,增加了好友这个概念,好友发布的内容将会以更高优先级的顺序展示在视频流列表中。

3. 分类

分类定位清晰明确,候选集只会采纳特定品类的内容,再按照一定顺序,比如热度,展示给用户。

为了做到分类,在内容生产时,需要生产者手动,或者系统自动地将内容归为某一类。比如虎扑发布内容时,必须要指定内容所属的圈子;比如知乎的短视频tab,系统会展示所有短视频形式的内容。

分类不是feed流中最常见的,需要用户主动地去找到指定的类别,再通过算法推荐。如果说关注是人找人,那么分类就是人先找到内容。比如各大新闻App会在首页顶部放置不同分类tab,用户可自行增、删和排序。

而它存在的意义,提升了消费者,尤其是带有明确目表的用户的消费体验。

4. 榜单

榜单的候选集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它会采购仓库中每个品类下最好的内容,并按照热度展示给用户。

进入榜单候选集的条件是苛刻的,一是数据定夺,二是专家定夺。数据定夺很好理解,在某段时间内,数据表现最好的前n个内容。入选规则较为透明,排序规则也较为客观。

内容的好坏至少有两种判断方式,一是个性化,适合我的内容,也就是推荐;而另一个则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适合所有人的内容,也就是榜单。榜单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消除了内容的搜索成本。

5. 搜索

搜索的候选集规则历史悠久:用户会将感兴趣的内容主动告诉系统,系统再按内容的匹配程度,决定入选的内容和其顺序。

随着内容的复杂化,搜索也需要猜测用户的意图了。比如搜索一个关键词,需要判断是哪个元素,是找用户,还是找内容,找内容的话是找什么样的内容,短视频、还是文章?

于是乎搜索不仅需要推荐,还需要分类。

搜索和推荐一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笔者在这里仅简单地分为搜索前、后两个维度去讨论。

以知乎为例,搜索前会出现3个板块:历史、发现和分类榜单。这3个板块的内容分发逻辑分别为,按搜索记录倒序、按用户浏览偏好、实时热点等内容推荐,以及特定内容按照热度排序。

而搜索时,忽略无搜索结果时的场景,仅以有搜索结果场景为例。

搜索结果首先要确定候选集的范围:App不同的内容、实体可能都包含该条搜索词,而对不同内容的优先级排序和同种内容不同的权重,又影响着召回规则。

比如query“栗子”,在综合tab下,前3个会依次呈现问答、电子书、文章。并在电子书和文章处,给出特定内容的入口。然后从第4个开始又是关于“栗子”的问答。第12个是与“栗子”有关的相关live,第13个则是相关搜索……

随着内容的形式和数量越来越多,平台方试图完善搜索-分发规则,来命中用户的喜好,并使其留在 区中。

三、写在最后

我在思考平台在 区中的作用时,想起来在大一,宏观经济课堂上老师讲“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收入分配作用:通过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在各 会成员中的合理分隔,缩小财富差距,实现 会公平。
  • 经济稳定与发展: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 资源配置职能: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 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平台之于 区,就像政府之于经济,有着类似作用:

  • 流量的分发:通过推荐、关注、分类等机制,使得各类内容得到有效合理的分发,让创作生态健康且持续地发展。
  • 区的稳定:组织官方的活动与计划,使得内容从生产到消费保持稳定。防止供给过剩,或供不应求的现象。
  •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