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看 点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太多英雄和小丑的故事,不断涌现了出来。
排开漫天飞舞的悲喜剧,如果你有耐心倾听细流,就会发现,在疫情背后的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新鲜、有趣、汁水丰沛——就像一碗刚刚出锅的阳春面。平常的味道里,冒着热气腾腾的新希望。
大街空荡了,但 会的细胞仍在——那些蛰伏的、沉默的、用一个个小确幸守住枯燥围城的普通民众,是保障这个民族最终通往胜利的基本盘。
有这样的人们,这样的百姓——
中国,一定行。
——三橙特别企划
上海
01. 隔离期的抖音舞蹈课
过年期间,我一直不在上海,而是待在浙江老家。本来,我打算2月18 回去 道。但刚好那天出了新闻,又不开学了。我就继续在家里待着。
但是我的学生跟我讲:“老师,我好想回学校啊,我好想上学!”
疫情发生之前,Helinee带领孩子们上舞蹈课
我的舞蹈课是副课,属于一项名为“舞向未来”艺术教育实验。这一公益性舞蹈教育普及项目让舞蹈零基础的孩子在艺术学习中获得自信与快乐,并增强想象力、创造力、毅力与团队协作等品质,从而提升未来公民的整体素养。
“舞向未来”艺术教育实验设定“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跳舞,让不会跳舞的孩子会跳舞,让不敢跳舞的孩子敢跳
我的学生问我:“老师啊,我们能申请上一些舞蹈课吗?”我说:“舞蹈课怎么上啊?”他们说:“可以上的!”
于是我们就给一些高二的学生上了一次课,用商务会议的软件。还让很多孩子拍了跳舞的视频,传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大家的反应都很热烈,觉得这群孩子太可爱了。
孩子们纷纷在 交平台展示自己的“舞蹈功底”
为了拍这些小视频,我设计了一些比较简单、娱乐性比较强的动作。比如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些字,我写的是:“不要出去”,有的学生写,“绝不出去”,还有的写:“武汉加油”、“老师最美”。拍视频的孩子,高一高二高三的都有,我都教过、都认识,对他们而言,我有时候就像大姐姐一样。
我喊他们拍视频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哎呀老师,我今天没洗头。”还有的说:“什么?不能有滤镜?那老师后面你帮我美颜一下。”这些不都是女同学说的,男同学也会说,男同学更强调发型。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老师都要尊重、照顾他们的感受。
有些孩子,在学校大家一起跳没什么,但是在家一个人单跳,他们就不好意思。这种孩子“偶像包袱”比较重,就需要多鼓励。还有的学生,就喜欢别人看他跳。他们觉得好玩,我也觉得好玩。
疫情发生之前,Helinee在演出后台和学生们的自拍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后来我“宣布”:前五个把视频拍出来的人有奖励。他们问:“老师奖励什么?”我说:“开学了请你们喝一点点奶茶。”他们很高兴,就这么容易被收买了,非常可爱。
02. 宅在家的高中生和家长
对我们的高中生,隔离还是一件很兴奋、好玩的事情——好开心,不用开学了。本来我们是2月17日开学,他们的寒假作业是算好时间、打算拖到最后做完的。结果不开学了,老师提前收作业,14 就要求他们交上来。然后他们又全都一窝蜂似的抢时间赶作业,我看着觉得好笑,这群孩子呀。
现在他们不能出去,每天都喊:“我想上学,我想回学校,我好无聊,为什么还不开始上课?”其实家长们也要哭死了:“他们(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啊?”
家长们每天挖空心思地给他们做三餐。有一个学生跟她妈讲,我要喝奶茶。她妈妈就给她做奶茶。做好以后,她又对妈妈说:“你知道吗?奶茶的灵魂是珍珠。你没有做珍珠,你的奶茶没有灵魂。”然后她妈妈又开始每天给她做珍珠,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让学生拍舞蹈小视频,妈妈们也很支持:“孩子憋在家里多无聊,要吃成“小猪”了,赶紧让他们活动起来。”基本上这些视频都是妈妈给拍的,孩子开始要做动作了,妈妈还会在旁边指导。有的男孩子故意搞笑,妈妈在旁边就看着着急:要注意形象,正经一点啊。
所以这些视频真正传达的,其实都是爱的力量。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这些孩子被温柔、细心、周到地保护着,才能持续地绽放出阳光。这背后是家长、老师和 会共同的作用。
疫情发生之前,Helinee带领孩子们上舞蹈课
03. 非典的“死亡洗礼”
这次疫情,大家都待在自己家里面,听国家的安排,做好自己的本分。不恐慌,不听信谣言,也不乱七八糟地抢东西。口罩和消毒物品一开始短缺,但是慢慢地 区也开始发放了。
2003年5月2日,北京,一名戴着口罩的市民在阅 栏阅读当日的 纸, 纸上刊载有SARS疫情的信息/图片来自人
事情爆发了,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很重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消极的情绪里,越往里走,就越沉重。我的一些朋友有时候给我发一些新闻,看了真让人难受,我就注意调节,不让自己看太多。一直沉浸在悲伤里,每天哭,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对解决问题也无济于事。
其实非典的时候,疾病离我更近。当时我在上海读大学, 有个同学从广州回来,发烧了,上 学院以后,医务人员直接就把他隔离了,而且打算把整个寝室楼封起来。我们那时候住的寝室楼是一个房间八个人,有三、四层,万一他是确诊病例,那传播起来肯定很吓人的。
宿管阿姨跟我们关系很好的,一早上我们还在睡觉,她就拼命地敲门,说:“你们快点,要活命的,赶紧逃,要被抓起来了。”
当时我们八个人吓死了,就拿了钱,还有传呼机什么的,赶紧跑出去。跑出来之后,我们大家就在舞蹈房哭,抱头哭。
当时我们班有三拨人,一拨是上海的,一拨是我们浙江的,还有一波是江西的。然后班长就组织大家分成了三队,上海的回家,外地的准备去车站。结果半路被我们辅导员电话叫回来了,说谁敢离开上海,就没有学位证书。
然后我们学校整个就被封了,不允许出入。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要“死”了。爸妈也不在身边,特别的惊慌。我私底下跟我爸妈讲,如果我不能回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妈好像也没有说什么,爸妈的心态反倒比我轻松很多,事实也证明浙江好像也没有什么被传染的。
其实相比较起来,现在的病毒比那个时候严重多了。但是这次好像没觉得像上一次那么害怕,可能是经受过一轮洗礼了,反正事情总会过去嘛!
Helinee和孩子们的关系亦师亦友
也有可能,这一次,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你必须要给他们一个积极的、有希望的未来,你不希望让他们去消极地看待一切。一个人从心理上被击垮,也许真的就无药可治了。所以,我愿意把一切往积极的一面考虑:病毒很快就能被控制,而我们很快就能出去,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至少看到孩子们的信任和笑脸,我觉得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
一个胜利的手势,希望我们一起度过难关,迎来春天
河南-沈阳
01. 最没有年味的春节
婚礼结束后的第三天早上,我懒洋洋地睁开眼睛,老公告诉我,武汉封城了。
就在前一天, 我们刚刚去镇上送别了来参加婚礼的我爸妈,下午还去农贸市场买干货水果,顺便去污水横流的家禽市场看了一圈热闹,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武汉传出病毒的市场,大概就是这样的地方吧。
刚刚办完婚事,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我们,预料不到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转眼才过了一天,那次菜市场半日游,就成了我们最后一次出门。
其实我所在的河南小城,离武汉已经很近。但比疫情更我难受的,是农村冬天实在太冷了。我整天蜷缩在电暖器旁边,像个废柴一样不停刷新着消息。和大多数人一样,越看越生气,但是也没别的想看。
到了三十晚上,按照婆家的惯例,全家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水饺,心不在焉地看了一会春晚,就赶紧躺到被窝里打拜年电话,打了一圈交完差,我们就扔下手机,很早就睡了,据说零点有鞭炮声响了,但是我一点也没听到。
“偷拍”邻居们的生活,朴实而快乐
这也是十几年来我唯一一次没有守夜的春节。
02. 活下去,是每个人的本能
初二,我收到朋友的消息,她原本年后准备去罗马留学,但现在意大利房东反悔,事情就黄了。另外一个朋友在俄罗斯,正在绞尽脑汁地琢磨把物资运到国内。我们三人在小群里聊天,我对“逃跑”到外地的武汉人满腔抱怨——如果不是他们,疫情也不会传播这么快呀。
没想到,那两人都没有附和我。一个平静地跟我解释说,要尊重生存本能。很多事情,本来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的错。
另一个说,大家都想活,这在人性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问:所以,你能原谅他们吗?
她反问我:我有什么资格去原谅?面对死亡,有几个人能保有理性?
本来理直气壮的我,瞬间无话可说,有点尴尬。
03. 寂静岭之路
初三,婆婆看着我每天不停吸鼻子、真的要冻成了狗,毅然决然地下了一个决定:到市区里去住,全家都去。
关于去不去的问题,老公和婆婆其实争执了好几天。老公故土难离,习惯住在从小长大的老房子里,城里的楼房是大哥的,他总觉得有些不适应。
婆婆开始也觉得待在农村比较安全,但为了照顾我,再加上孩子们吵着要回城看电视,她还是下定了决心,必须得走,下午就走。
最终,一顿鸡飞狗跳之后,婆婆和大嫂在后座一人抱着一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挤在中间,我和老公在前排,一车挤了七口人,向市区进军。
小侄女用我的手机“自拍”
大哥惨遭淘汰,骑着三轮车殿后,顺带拉了一堆地里刚拔的青菜。
出发之前,老公有点焦躁。这辆严重超载的SUV像个老驴一样,每次刹车都颤颤巍巍。所有人大气不敢出一下,连最吵人的孩子都安静了 。
除了安全,我们还担心交警会不会查超载、会不会封路、不停咳嗽的我们会不会被抓下来隔离……一家人像逃难一样上了路,连天气都是灰蒙蒙的。
出乎意料的是,虽然这一路走的摇摇晃晃战战兢兢,但没有交警、没有关卡,甚至连一个人都没有。仿佛全世界就只剩了我们和这辆负重前行的轿车。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走进了《寂静岭》的世界里,海 上那个毛骨悚然的标志牌,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下一秒钟的迷雾里。
我们像走进了《寂静岭》的世界里,海 上那个毛骨悚然的标志牌,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下一秒钟的迷雾里。
那一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
04. 最好的情感保养期
搬到城里之后,一家八口人,挤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和老公一路异地恋熬过来,我们哪经历过这样的密集相处,摩擦期很快就来了。
在一家子人眼皮子底下吵架,我本来是不想的。可是怒气上行的时候,哪顾得了那么多呢?隔着薄薄的门板,我按奈不住向老公怒吼。门外的婆婆坐立不安,终于还是忍不住冲进来主持公道,看着她偏向我的眼神,我虽然内心里有胜利的喜悦,但是眼泪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
即便如此,隔离时期的争吵有一个特别的好处:无论如何,矛盾都不会深化。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连摔门就走的机会都没有,再激烈的对抗也会自然而然地化解——两人之间,有什么比绵密的陪伴更有治愈效果的呢?
有一次,气头上的我订了回北京的车票,但稍微冷静下来想了想,这个时候,恐怕连到车站的出租都打不到,闹什么呢?况且一家人都在看,这种赌气作秀,没有任何意义。睡了一觉醒来,我又灰溜溜地把票退了。
老公虽然难改倔强直男本色,依然嘴硬,但不得不承认,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他的态度也柔软了很多。或许,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也感受到了放松和安全吧。
连吵了两天之后,那天晚餐后,我和老公出门散步,大街上一片冷清,只有路灯还在尽职尽责地亮着。在难得的二人独处的宁静里,我握紧老公的手:有你在身边,真好。
还是想拉紧你的手,一起走下去
05. 沈阳“寄生虫”
春节前,我们的打算是,我退掉北京租住的房子,来到沈阳与他汇合。但疫情的忽然到来,把所有安排全打乱了。
首先,我在北京租住的公寓,即使是黄金地段,遇到了这样的特殊情况,也根本转租不出去。房子空置着,而贵的要死的房租可是一分都不能少,看着银行账户上划掉的一大笔数字,真是心都在滴血。
无奈在朋友圈转发
沈阳那边,我们同样也无法马上找到合适的房子,只能挤在临时的合租公寓里。原本我可以选择留在北京,但当时的情况风声鹤唳,我担心如果此时分开,下次何时见面恐怕是未知数。所以还是硬着头皮跟他来到了沈阳。
即将迎来的沈阳生活
开到沈阳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从河南一路向北,忽然的低温让我们瑟瑟发抖,而老公竟然还弄丢了门禁钥匙。当我们终于等到了同楼的人、千辛万苦地把行李搬到楼上(钥匙丢了,电梯也没得坐),老公的室友忽然冲了出来:“哥们儿,你没事吧?”
“没事呀,怎么了。”
“我听见你刚才咳嗽了一声。”
“那是搬行李累的……”
我赶紧躲进屋子里。原则上,我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仅供男士使用的公寓里。
隔着门板,我听到这位神经过敏的室友的遭遇。他在大年二十八准备回家时被检查出发热,立即被遣返隔离了起来。虽然后来的检查结果是阴性,但是家里人还是坚定地“抛弃”了他。他一个人在合租房里惨兮兮地过完了春节。在我们回来之间,已经好多天没怎么跟人说话了。
本来,我们计划只是在这间公寓短暂落脚,结果,在苦苦熬了一个星期、等到了中介上班之后,计划又落空了——现在的形势,没办法看房不说,即使铁了心“盲租”,也没有办法搬家,没有哪个小区敢冒险让陌生人进来。
疫情控制趋于稳定,才敢走出家门
我哭笑不得,中介小哥只能安慰我,快了,就快了,你再过几天,我肯定联系你。听上去,仿佛要着急赚钱的是我。
不得已,我继续鬼鬼祟祟地躲在男生公寓里。两个星期过去了,尽管我小心翼翼,远离公共区域和厨房,可仍然在卫生间被“抓包”过一次。偶尔飘散在地面上的长头发,也会毫不留情地出卖我——一个全是男人的空间里忽然混进来一个女人,我又不是现代花木兰,不留下蛛丝马迹,哪有那么容易!
即便如此,室友的“难得糊涂”,还是让我在内心充满感激。或许他不在乎,或许他明白,非常时期大家个人有个人的难处。他的默许给我保留了最后的体面,让我仍然能够厚着脸皮坚持到最终出门的日子。
无论如何,我们在一起,身体无恙、家人安康。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当下、最令人满足的幸福。
上海
01. 未雨绸缪、众志成城
每天虽然单调重复的动作却让每个居民感到踏实安心/图片来自 络
所以我说,中国应该自豪,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在看中国。我们这个小区以前从来没有组织过志愿者,这次疫情来了以后,就有很多志愿者主动要求帮忙,兢兢业业、井然有序,这些自愿奉献的人,构成了抗疫工作里最需要的精、气、神。有了这些,还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呢?
现在这两天的情况,上海好一点了,病毒开始刹车。我们看到了一点点阳光照进来,就有希望了。
但是昨天我也在跟同事说,你看现在是风平浪静,但是 区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虽然很辛苦,每天都在重复做一些事,但是,这个时候一放松的话,可能之前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业主也十分配合进行登记/图片来自 络
02. 痛并快乐着
区工作其实非常辛苦,每天有忙不完的活,都是繁琐的事,特别小的小事。不过绝大部分的居民,还是很理解的。这种时候,大家也慌了,总归有点怕的,谁碰这个事情不怕!但是人一多看,看着别人不害怕,自己心里也有了点底气,这就是群体、 区的力量。
03. 疫情让邻里重拾“弄堂亲情”
也有人问我,疫情发生以后,有没有特别感动的事情。其实我说不出来,我们这边是很实实在在的。
如果有,那就是之前提到的很多志愿者们。
因为这个病,居委会是有顾虑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启用志愿者。但是后来,工作量太大、太疲惫了。居委会才考虑,如果业主能够参与进来的话,做一些值守的工作也是可以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发了招募启事。
消息发出来之后,很多年轻的党员来了,而且,还有很多老党员,都是七十几岁的老爷爷,也来了,跟工作人员一起吃饭、值班,让人看了,真的觉得很感动。
这些老人都退休了,他们完全可以待在家里,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但是党组织和居委会一个 召,他们就来了。人家是为了什么?为了小区能够平安。关键时刻,他们把人最放不下的小我,放下了,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和中国人的风范。没有人给他们歌功颂德,他们也不需要,就是一片诚心来做这个事情。
现在的商品房小区,和以前的老小区不一样。小的时候,邻里都很熟悉,但是现在彼此都不认识的。通过这个工作,那些原本不认识的人都认识了。我觉得蛮好、真的蛮好。有了一种小时候在弄堂里长大的感觉,你去邻居家吃个饭什么的,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彼此像亲人一样。那种感情,对于现在的都市人来说似乎已经消失很久了。
上海弄堂生活/图片来自 络
这次抗疫,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一些类似亲情的感觉都回来了。这才是上海应该有的样子,不管住户是哪里来的,是不是上海原住民,大家都在新上海这个地方,把这个城市维护好。有这么多人,能够在一起做一些事情,我就会觉得很值得、很感动。
日常工作一瞥/图片来自 络
有些东西,真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了解。奉献没有那么难,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当大家都拧成一股绳的时候,新上海,就是所有人的家。
北京-辽宁
01. 未卜先知
我是1月22 晚上离开北京的,那时候疫情感觉还不是很严重。大家的防范意识都不强,但是我的意识挺强。
在路上,我全程戴口罩,司机大哥说姑娘你摘了吧,我怕你闷着了。后来到了中途我才把口罩摘了。
和宠物猫在一起的胖丸子
我之所以防范心强,是因为我一直在公司负责更新新闻热点。最早的时候,12月31 ,我同事发消息说,武汉有两个病例。之后我就一直持续跟着这个事。所以我很早就让家里人买口罩,然后也跟身边的朋友说,你们快买,以后肯定不好买。
当然也有不听的,觉得没有啥事,你说的太邪乎了。我说这个事感觉就是会蔓延。后来我走的那几天,北京的口罩已经卖到30块钱一个了。
最开始,我让老家的人买了七包口罩,那种普通医用口罩,一包才七八块钱。还有消毒水、消毒液、食醋什么的,都买了。我妈不重视这个事儿,我就让我大爷买。大爷买了之后,我又天天跟我姐灌输,然后他们也买了很多、存了很多。
后来大概初四的时候,我们楼下就不卖口罩了,药店也都没有了。工作人员自己还要用纱布缝。
02. 恐惧是最好的 警器
我之所以这么敏感,是因为我特别喜欢研究这些东西,我挺恐惧生命这个词的,觉得人特别脆弱。
小的时候,那会儿对非典什么的不敏感,就感觉学校给打了疫苗,就让我们回家休息了,还挺开心,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那时候,我有一本特别厚的科普书,天天在家里看,有200多页,忘了是哪个出版 的了。那本书上面有关于病毒的详细介绍,讲非典的溯源,讲果子狸和蝙蝠。全世界的病毒在那本科普书上都能找到,我特别喜欢研究这些,太神奇了。
那时候对生死没有太大概念,到了初三的时候,这个概念就特别强了。我从小跟姥姥长大,跟她感情特别好。初三那会,她走了一趟鬼门关,给我整崩溃了。
辽宁是个非常小的省,但是我们的医疗技术其实还可以的,我姥住的是比较好的医院了,但还是给她下了病危。那时候我要中考,就来回跑,从学校坐公交、然后再打个车到医院,然后晚上在医院住,早上再回学校,天天这样。
后来我姥脱离危险了,但那种害怕没有办法形容。我对死还是挺敏感的,免疫力也比较差,经常感冒,我回家的时候就感冒了,我妈就担心说是不是北京疫情还挺严重,给传染上了,还好不是。
现在我姥已经90岁了,得了老年痴呆,她有六个孩子,现在谁也不记得,大多时候只记得我和我妈。今年过年,我和她一起过的年。年夜饭我妈一个人烧了十多个菜,一点忙都不让我帮。
有妈妈在,年夜饭就依然很有年夜饭的样子
03. 人不能只说高尚的漂亮话
我从北京回老家的第二天,武汉就封城了。
胖丸子说:“回老家路上,一路紧握着猫咪的爪子借以安抚它也安抚我自己”
封城了以后,我跟全家人说,你们应该感觉踏实一些,现在武汉封城了,说明国家还是挺有忧患意识的,封城了就可以集中诊治了,这样肯定会好一些。
我一直关注拍武汉的日记,比如送药的微博 友“蜘蛛猴面包”先生,还有一些其他的记录者,他们的记录确实挺好的,看着也挺难受的,因为这个数字对咱们来说可能就是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后边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家庭。
所以说, 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没啥用,因为我们不可能去了解当事人的想法,也不能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武汉的人,你也会不会担心说,我现在没有病,但是这个城市蔓延起来我会什么样?我怎么办?我吃什么?所以我从来都觉得 友的话有点太高尚了,他们说的都是漂亮话。
人其实就是非常脆弱的一种生物,跟动物没啥区别。我看到这个疾病的时候,就感觉肯定是要爆发的,但是我没想到严重到这个程度。
疫情爆发初期,最先重视起来的是大部分年轻人群/图片来自 络
起先大人太不重视了,导致后来我妈太重视了,天天给我发各种 上的消息。所以说家里人的思想观念也受 络影响挺严重的,包括老一辈的,看快手和抖音都挺多,然后看头条新闻和小视频也挺多。
现在不是 会组织说源头还是没法确认吗?我是觉得无论源头确没确认,咱们防护意识不能少,到4月份了,大家说疫情基本上能控制下来,然后也不代表说以后不会再卷土重来,因为各种病毒都是一波一波,所以大家还是提高意识,卫生最重要。
图片来自The Economic Times
在这场全国性的灾难面前
他们的故事或许微不足道
在时代的灰烬面前,他们埋下头
从泥土里开出透明的花瓣
当一切生离死别化为幻影
春天,仍然在义无反顾的到来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中国,加油!
参考资料:
https://www.sohu.com/a/213653568_672245
*以上未标明出处图片均由自述主人公本人提供
特别推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