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战贵其速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快”永远是取胜的第一法宝。
唐代初期的战争,很多是对于“快”的应用,这种战术其实是源于游牧骑兵。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对汉民族展开屠杀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相融合,其中就包括了军事战术的革新。
五胡乱华
起源于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关陇军事集团在获得政权之后,“战贵其速“的军事战术广泛应用在战争之中,培养了大批熟练使用这种战术的军事将领。
由于隋唐这两个王朝都是关陇军事贵族所建立,这种战术也就在这两个王朝发扬光大。
作为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外甥,李靖的军事理论形成初期不可能不受到自己舅父的影响。
当他通过自己的军事实践与汉族传统的军事理论进行结合之后,“战贵其速“的军事战术就更加完善了。
他一生三次著名战役:”灭南梁“,”灭东突厥“,”灭吐谷浑“都体现出他的这一作战风格。
他将自己多年的军事哲学加以总结,写出了《六军镜》等兵法著作,其中特别提到了“战贵其速”。
这一军事理论指导着唐代的军事将领们开疆拓土,使初唐出现了万国来朝的辉煌景象!
卫公兵法辑本
1. 李靖灭南梁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李靖作为李孝恭的行军长史,实际上指挥了歼灭盘踞南方的大军阀南梁萧铣的军事攻势。
当时正值秋季,长江水位暴涨,萧铣认为此时唐军不可能出击,因此放松了戒备。
李孝恭等人也认为这时候不适宜进兵,但李靖却以他军事家的独特眼光力排众议,力主进军: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
李靖
李孝恭对李靖的军事才华十分敬佩,言听计从,当即率领战船两千多艘顺三峡进军。
萧铣措手不及之下,被唐军接连攻破了荆门和宜都,兵临夷陵。
打下了夷陵,李靖根本不休整,率领五千骑兵冲向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领大部队随后跟进。
由于李靖来的太快,萧铣最近新在江南征召的士兵没有办法赶到。
萧铣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无奈的打开了城门向唐军投降,南梁就此灭亡了。
李靖两个月平定南方为唐帝国迅速结束战乱,完成国内统一,安定民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兵临江陵
2.李靖灭东突厥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趁东突厥内乱之机,决定出击东突厥。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孤军深入,仅率三千精锐骑兵就从马邑出发,闪击定襄。
趁着夜色唐军迅速破城,将隋炀帝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孙子俘虏,摸不清虚实的颉利可汗仓皇逃窜,不敢应战。
李勣率领军队从云中出发,在白道与颉利可汗的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将突厥军队杀得大败,溃不成军。颉利可汗退守铁山,草原部落是最讲究实力的,大败之后的颉利可汗顾不上面子,派遣执失思力入朝向唐太宗李世民请罪,愿意投降大唐成为属国,自己进京做人质。
贞观四年二月,李世民派遣唐俭去安抚颉利可汗,李靖猜测李世民的用意,对副将张公谨说:
“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李靖不顾风雪严寒,率领自己的三千精锐骑兵前进到阴山,突袭路上遇到的突厥斥候,将这些人全部俘虏之后命令他们带路。
风雪袭王帐
而颉利可汗在见到唐朝的使臣之后,放松了警惕。风雪之后又出现了大雾,唐军的先锋苏定方趁机率领两百余骑悄悄的前进到距离颉利可汗牙帐七里远,突厥军才发觉情况不妙,苏定方立即对突厥牙帐发起了攻击。
颉利可汗仗恃骑术精湛,慌忙跳上战马逃走,突厥军在遭受突袭之后也处奔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李靖率领着后续部队赶到后,阵斩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人,缴获牛羊无数,杀死了隋朝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
颉利可汗率领残兵万余人想向北穿越沙漠逃走,被李勣率军阻击,只好放弃了向北方逃走的计划,随行的部落酋长也纷纷向唐军投降了。
向西逃走的颉利可汗在逃亡途中被唐军擒获,献俘长安。曾经在大唐北方一度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就此灭亡了。
东突厥在李靖的突袭下两个月就灭亡了,唐帝国再也没有了北方的军事压力,彻底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两代帝王被迫向突厥低头的耻辱。
颉利可汗曾不可一世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渊高兴的亲自弹奏琵琶,李世民随着音乐跳舞,两代皇帝与大臣一起欢庆到深夜。李世民还十分感慨地说:
“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3.李靖灭吐谷浑
贞观九年,吐谷浑进攻河西走廊,与西突厥有联手截断大唐与西域联系之意。
十二月,满头白发,腿疾发作的李靖闻战则喜,主动向李世民请缨出征。
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为行军总管,由李靖统一指挥。
贞观十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与吐谷浑军队进行了交战,吐谷浑大败,唐军取得了出师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战败后的吐谷浑伏允可汗坚壁清野,在撤退时烧光野草,想断绝唐军战马的草料。
西北苦寒,春天的青草还没有发芽,将领们担心战马草料不足,担心长途追击吐谷浑可汗会发生危险。
曾经和李靖学习兵法的侯君集却认为吐谷浑现在十分虚弱,不追击会失去战机:
“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
李靖
李靖对这位弟子的意见表示了赞同,坚决的表示不能给吐谷浑人喘息之机。
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决定从北道进行追击,侯君集、李道宗则从南道进行追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开始追杀吐谷浑主力。
几天之后,李靖亲自率领北路军于曼头山击败吐谷浑军,阵斩吐谷浑名王,缴获了大量的牛羊作为军粮。继续前进之后在牛心堆、赤水源又两次击败了吐谷浑军队。
侯君集、李道宗则率领南路军深入荒漠二千余里,没有水源条件十分艰苦,唐军靠着喝马血勉强消除口渴。
经历了长途奔袭之后,五月,侯君集等终于在乌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击败了吐谷浑可汗的军队,俘获了名王。
由于有这段深入大漠的经历,侯君集后来有幸率军进入西域灭亡了高昌国,成为了唐初“灭国名将”之一。
骑兵悍将薛万均等将领则在赤海击败了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大亮则在蜀浑山击败了吐谷浑军,俘虏名王二十人。
突厥将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了吐谷浑军。
唐军连战连捷,乘势继续进军,越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了今天新疆的且末。
吐谷浑可汗
契苾何力追上了吐谷浑伏允可汗,率军攻破他的牙帐,斩首数千,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顺便还俘虏了伏允可汗的妻子。
伏允可汗山穷水尽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领剩余的部众向大唐投降。
李靖率军浴血奋战两个月攻灭了吐谷浑,打通了河西走廊与西域的联系,遏制了西突厥势力,使唐帝国向西域进军再也没有了阻挡!
结语:现实中符合李靖兵法的实例(微信争夺战)
李靖这三个战例都是应用“快”的经典,结果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国凯旋,两个月结束战役。
李靖擅于在战机有利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对敌方实施连续打击,不给敌方喘息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最终都迅速灭国而还。
唐代其他的将领在实战之中也经常应用到“战贵其速”,例如苏定方灭西突厥,灭百济,薛仁贵凿穿辽东等战例都是这种战术的成功运用。
李靖塑像
岁月荏苒,前辈智慧的光辉即使在千年之后也时刻影响着我们。虽然已经远离了战争,但是经济活动中,这种应用“快”的商业案例也有不少。
马化腾曾经在演讲中形容开发微信是生死攸关的一个月,当时他为了争取时间,让三个团队同时开发微信。
最终广州团队领先成都团队先开发出来,不但自己在内部竞争中获得了胜利,更为腾讯赢得了时间。
由于占据了先发优势,后来再出现的同类软件在微信压迫下纷纷败阵,造就了腾讯今天的辉煌。
这个小案例,真实的说明了以快致胜,速度为王不但是古代战争之中取胜的法宝,更是现代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微信
引用资料:《旧唐书。李靖传》,《卫公兵法辑本》
#李靖# #历史回眸# #历史名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