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全国抗议加剧:烧火车站,绝食,20多人死亡,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受阻

经济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可谓莫迪执政的“两驾马车”,如今国家经济溃不成军,莫迪所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只能更依赖宗教动员,《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成为其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又一标志性产物。

一份《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下称“CAA”),让印度总理莫迪遭遇了2014年上任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示威。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1日,印度议会通过《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并于次日由印度总统科温德签署生效。根据该法案,印度政府授予2014年12月31日前因“宗教迫害”进入印度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三国非法移民印度公民身份,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天主教教徒都有资格申请印度公民身份,却唯独把穆斯林排除在外。

消息一出,引爆穆斯林群体的愤怒情绪,阿萨姆邦、北方邦、梅加拉亚邦等地爆发大规模骚乱,举着“拒绝CAA!”标语的抗议者在街头焚烧莫迪的肖像。随着时间推移,风波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进一步蔓延至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和西部孟加拉邦,连首都新德里也开始了示威活动。示威者中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印度教徒、女性、农民、学生和学者。莫迪则指责称,这背后是印度最大反对党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在煽动骚乱。

经济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可谓莫迪执政的“两驾马车”,如今国家经济溃不成军,莫迪所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下称印人党)只能更依赖宗教动员,《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成为其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又一标志性产物。但该法案带来的愈发严峻的宗教对立,或许将给整个 会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要恨就恨莫迪,不要恨印度”

看着贴有莫迪、印人党主席阿米特·沙阿和阿萨姆邦首席部长萨班南达·索诺瓦尔三人肖像的假人被烧毁倒地,阿萨姆邦学生联盟(AASU)的成员们欢呼起来。

阿萨姆邦学生联盟(AASU)的成员焚烧印度总理莫迪、印人党主席阿米特·沙阿和阿萨姆邦首席部长萨班南达·索诺瓦

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是此次抗议声浪最强烈的地方。法案获得通过当晚,该地三个火车站遭到人为放火,导致21列长途火车被迫停运。骚乱后该邦主要城市古瓦哈提就开始实行宵禁,政府还切断了当地部分 络,以制止谣言的传播和限制示威者的组织能力。

但示威者无视戒严令,依旧上街纵火烧车,破坏公共设施,并高喊反莫迪的口 。印度政府出动数千军警,示威者与之发生冲突,仅12月13日就有数十人被拘,至少3人死亡。“我们不希望暴力发生,但抗议活动将继续……阿萨姆人不会停止,直到政府撤销法律。”示威者普拉蒂玛·夏尔马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定于12月15日访问阿萨姆邦,但一些示威者损毁了印日元首会晤时使用的场所,宣传标语等设备都被拆除,安倍只得推迟访印之行。

抗议活动从阿萨姆邦迅速蔓延至整个东北部乃至全国,近1万名示威者进行绝食抗议,他们纷纷表示,“法案歧视穆斯林,违反了印度的世俗宪法”。和平示威抗议逐渐演变为暴力冲突,示威者纵火烧毁车辆、破坏公共设施、向警方投掷石块,警察用催泪瓦斯和警棍回击。截至12月25日,全国范围的抗议示威已造成20余人死亡,5000余人被拘留,其中约700人被送进监狱。

人口最多,也是穆斯林集中的北方邦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今日印度》12月23日援引警方消息称,那里因示威活动丧生的人数至少达18人,其中包括一名被踩踏致死的8岁儿童,大多数人死于枪击。但北方邦警察局长辛格坚称警方没有开火,暗示伤亡是抗议者之间交叉开火造成的。

为阻止事态蔓延,印度政府在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梅加拉亚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很多地区施行断 ,并要求媒体严格遵守规定,不能播放任何可能煽动暴力的内容。

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断 对印度民众来说并不陌生。据总部位于新德里的软件自由法律中心统计,2019年印度政府至少断 102次。《今日印度》12月18日公布的 告也显示,2014年以来,印度政府关闭 络达357次。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更是断 “重灾区”,2019年以来该地区断 达53次。

虽然抗议内容都是针对《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但东北部与其他地方抗议者的背后诉求有所不同。在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等本地认同感强烈的区域,示威者反对修正案的核心原因是担心修正案如果得以推行,将导致周边三国移民大规模涌入,稀释本地族群的人口结构和民族文化。阿萨姆邦现有居民既非穆斯林也非印度教徒,本地人多信奉上座部佛教或原始宗教,因此拒绝自身以外的所有移民。

而在其他地方,如喀拉拉邦和新德里等地,示威者反对修正案的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对穆斯林群体的宗教歧视元素,他们担心印度会偏离世俗主义的传统,走向极端的印度教民族主义。

“要恨就恨莫迪,不要恨印度。抗议者可以烧毁我的画像,但是不能烧毁穷人赖以为生的三轮车。”莫迪在批评暴力行为时解释称,13亿印度人与新法案没有关系,印度穆斯林群体完全不用担心被送进收容所。“修正案只是为近些年在印度的难民准备的,并不会增加印度人口,年轻人也不要被外界蛊惑。”

不过,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向《凤凰周刊》指出,“莫迪政府执政6年以来,对穆斯林的歧视越发明显,整个国家的宗教宽容度也在降低。对穆斯林群体以及身份认同意识强烈的原住民而言,抗议是符合其切身利益的。”

反对党借机向莫迪发难

修正案遭到反对党的强烈抗议,国大党更试图抓住这一时机向莫迪发难,表示要“保护印度宪法”,其领导人索尼娅·甘地12月17日率领反对党代表团拜会总统科温德,要求总统出面施压撤回修正案。

旁遮普邦、喀拉拉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和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明确表示,他们将拒绝执行该修正案。除西孟加拉邦之外,以上均是国大党的执政区域。西孟加拉邦之所以反对该法案,主要因为该邦首席部长马马塔?班纳吉与莫迪是政敌,而该地选民又以穆斯林占多数。据悉,班纳吉在加尔各答亲自领导了反对游行,宣称要阻止该法案的实施。

“印人党就是新纳粹!”“我们尊重所有的宗教,不要试图让我们分裂!”国大党控制的西部拉贾斯坦邦斋普尔,至少十万抗议者走上街头参加和平游行,并借势将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宣泄出来。

抗议者举起横幅,警告不要用宗教分裂印度

莫迪上台后,主打的经济政策一直不尽如人意,2019年更是颓势明显——通胀上升、债务与利息负担加重、消费与投资下滑。国际货币基金(IMF)在年度回顾 告中指出,2019年印度的经济增长沦为6年来最缓慢,印度政府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扭转这一趋势。

莫迪曾许诺每年创造2000万个岗位解决就业问题,然而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就业市场增长几乎为零。如今大量年轻人难以找到工作,35岁以下年轻群体中就业问题成为首要难题。

“印度民众对于经济下滑的抱怨一直很多,但多数人的看法是,只要莫迪政府对巴基斯坦和穆斯林强硬,就会得到支持。”印度问题观察者朱诺告诉《凤凰周刊》说,除非经济崩盘、国家陷入瘫痪,否则印人党的支持者仍会多于反对者。

而当经济增长无法在吸引民意上更多发挥作用时,印人党愈发依赖起宗教动员。但这一举动被很多人视为违反该国的世俗宪法。批评人士指出,印度建国之初的第一批领导人不顾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决心将印度建立成一个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建国70多年来,宗教民族主义者却一直朝相反的方向行进。

穆斯林之外,亦有其他少数宗教群体加入到此次的抗议活动中。他们认为,此修正案正在侵蚀宪法中对宗教和少数群体的保护。新德里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萨蒂什·米斯拉表示,“全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一直在持续,这表明不仅是穆斯林,整个 会普遍存在不满情绪。”

“印度教民众其实基本上是支持该法案的,他们之所以参与示威,是认为莫迪政府加紧排斥穆斯林,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不振的不满。”朱诺说。

虽然示威中的暴力行为愈发激烈,但莫迪毫无转圜之意,表示将继续强硬到底。他说,“骚乱越严重,越能证明修正案是百分之一千正确的。”

“强硬冒险是莫迪的策略,也说明印人党并未觉得自己受到太大的威胁。此时强硬是比较好的方式,如果撤回法案更容易授人以柄。”林民旺说。在他看来,莫迪这次推动修正案并非为了转移某种矛盾,因为民族主义一直是印人党的执政理念。“第一任期没过多着墨是因为时机不成熟,只能先搞经济。2019年大选后印人党强势回归,无论在程序还是能力上,时机均已成熟。”

2019年7月,印度议会通过一项措施,将穆斯林中存在数百年的“即刻离婚”行为定为犯罪行为。按照传统,如果丈夫说三次“离婚”便可休妻,新措施规定,如果男性违反禁令,将被判入狱;次月,印度政府又以惊人速度废除宪法第370条,结束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70年来享有的特殊地位和自治权,引发了该地区的持续动荡。

不过在12月23日,印度东北部贾坎德邦地方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印人党失利,这让本就危机四伏的印人党雪上加霜。印人党虽于5月赢得全国大选,但近期在地方议会选举中接连失利。据《印度斯坦时 》 道,反对党联盟将此次胜利称为“新的篇章”,是印人党“傲慢自大”引起民愤的结果;印人党则将此次失利归咎于“内讧”以及地方问题处理不当。

印度总理莫迪

宗教对立情绪上升

在2019年5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曾在地方选举中一败涂地的印人党翻盘取胜,一度让外界颇感意外。当时有分析说,莫迪及印人党取胜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印度教民族主义基本盘十分稳固。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氛围最深的国家之一,众多宗教中排在首位的是印度教,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1.3%),其余人口分别信仰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和袄教等。在北方邦,四处可见印度教的富人免费送食物给穷人。位于印度阿姆利则的金庙是锡克教的圣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免费食堂,每天要招待近十万人。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人,只要虔诚地进入寺庙,都可以免费吃饭。

但与此同时,宗教分歧和冲突也从未间断。印度独立后长期执政的国大党强调公平和对底层的关注,在宗教问题上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但以印度民族主义作为主要意识形态的印人党上台后将这种平衡打破,莫迪更是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旨在将印度重新打造成一个印度教国家。

莫迪政府施行了一系列措施践行该执政理念——通过《反改教法》,禁止教徒自愿改宗教,限制了改变信仰的自由,使得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加剧了对宗教少数派的暴力行为;默许“回家运动”,将穆斯林和基督徒转变为印度教徒,但这主要通过物质利益或人身威胁来实现;发起“牛保护运动”,纵容全境频繁发生的印度教徒以“私宰牛只”罪名处决穆斯林;发起对宗教少数派的暴力活动,任用带有强烈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人进入内阁等,导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

“印人党上台后加剧了整个 会的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世俗理念也受到冲击。”林民旺称,“不过印度精英阶层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而他们在印度是有话语权的,可以对这种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

只不过,宗教分裂带给莫迪政府的内部压力似乎并不致命。外部而言,由于美国在“印太战略”上极力拉拢印度,对于其当前的局势仅仅提醒说要“保护宗教少数群体的权利”。《纽约时 》评价说,与此前在缅甸针对罗辛亚穆斯林的种族清洗运动方面的强硬表态截然不同,美国在印度针对穆斯林的问题上三缄其口,说明其背后的算计——美国对在印太地区与中俄的较量中不想疏远印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