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下班对每一位职场人,都意味着可以放松休息,可以邀上三五好友小聚,百忙之中得以偷得半日闲,舒缓一下紧张的压力。
但渐渐地,许多职场人却开始对下班并不充满期待,或者说是不敢对下班抱有期待,因为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下班时间与上班时间已经逐渐混淆。
犹记得十几年前,下班后很少会产生工作上的沟通,因为发短信很可能会被漏掉,而打电话又显得侵犯到别人的下班时间。
但在这十几年的进程中,下班后安排工作、讨论工作,简直变得再为平常不过,即使是在下班时间,每个人的神经都在紧绷,确保自己不会漏接任何与工作有关的通知。
在互联 飞速发展的十几年,似乎除了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之外,也混淆了工作与休息的概念。
24小时待命的
“歪风邪气”
现在的我,已经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开始,下班安排工作、沟通工作开始变得平常起来,更记不得自己是从何时开始,每天都时刻紧绷的关注着工作的小群。
只觉得曾经还敢于在下班后约三五好友小聚的我,慢慢地开始不再敢于与人相约,或许是曾经多次将人聚起来,又因为工作而临时离席,亦或许是工作已经完全的侵犯了我的私人边界。
如今,不仅是我,可以说 会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得不24小时关注工作群,确保自己不会漏接任何的信息。
有时信息比较重要,可能是公司的老板在通知明天临时的会议
有时信息也还算重要,可能是部门的领导在对工作进行总结
但有时信息却不那么重要,可能只是老板随手转发的一条“鸡汤”
但不管是哪种信息,作为一名职场人,不得不随时打起精神,将哭闹的孩子放到一旁、将做到一半的晚饭临时搁置,投入到工作之中。
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变得十分混淆,曾经企业因突发事件影响到员工的下班时间,负责传达消息的领导还会感到抱歉,在见面时不免惴惴不安的表示:“辛苦了,把你喊过来一趟”。
但在如今,这种惴惴不安已经极为少见,员工甚至会因为回复得不够及时,而遭到企业管理者的指责。
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自身的制度,来征用员工的个人 交账 ,为企业发布广告、促销信息。
如果说,以往的8小时工作制,在8小时之外则可以与工作完全的隔离,那么现在的8小时工作制,则为8小时工作,16小时待命。
但企业显然不会为其余的16小时付费,甚至于员工即使是在家中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工作,也不会得到拥有的加班费。
企业侵占员工休息时间、工作与生活的模糊,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是到了没有人觉得不妥的阶段。
这种“歪风邪气”到底从何兴起?
“歪风邪气”
从何而来?
企业侵占员工时间,从一开始惴惴不安的请求,到后来理所应当的要求,这中间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员工对这种行为持有反抗态度,那么企业自然不会敢于如此侵占员工休息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与企业之间,显然是有着一步步退让与一步步紧逼的过程。
01 “伪奋斗”
如今的许多职场乱象,离不开曾经许多持有“伪奋斗”思想员工的“内卷”影响,正是这部分员工主动的退让,使得企业有能力去步步紧逼。
在曾经许多人受限于自身眼界、能力的不足,相信了许多“地摊成功学”的知识灌输,从而表现出一种“伪奋斗”的态势。
所谓“伪奋斗”,便是不将提升自身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不去捍卫自身利益,而是通过讨取上级欢心,主动放弃自身利益、主动抛弃同事利益的行为。
当同事在抱怨加班时,他却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加班;当同事抱怨工资低时,他却主动站出来为公司诉苦;当同事抱怨下班后受到打扰时,他却主动表示24小时待命。
正是这种“伪奋斗”的人,主动出卖自身利益,使得企业有胆量对员工步步紧逼,最终也便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直至今日,这种“伪奋斗”的员工,也不在少数。
02 有意的打压
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其本质是一种分工合力获取利益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性便是尽可能地发挥出更大效率以在市场中赚取更多利益。
在这种本性的促使下,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开始有意识地对下属进行施压,拼尽全力的去延长下属的工作时间。
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下属的不满并无法影响到他本身的地位,但下属所爆发出更多的产出,却有助于其获得更高的位置。
企业希望管理者可以让下属爆发出更多的生产力,以增进企业所获得的利益总量;而管理者也希望下属可以产出更多的生产力,从而使自己获得岗位跃升。
在两者的合力之下,凡是愿意主动牺牲下班时间的员工,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赞许,由此企业、部门之中也就形成了此等风气。
风气的形成也就为晋升提供了一条路径,而任何想要踏上这条路径的员工,都需要付出自己的休息时间。
而出于追求利益的本质,企业与管理者,也更希望员工在下班时间进行工作,毕竟企业不需要为这些事件付费,在增进产出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歪风邪气”
何时休?
许多人已经失去了休息时间,即使是在下班后,他们也不得不随时打起精神紧盯着工作群中的一举一动。
甚至于说,许多人会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地回复工作群、没有得体的赞美管理者的转发而感到惴惴不安。
但每个人仍然需要轻松的下班时间,毕竟无论是谁,都无法在长时间的紧绷中获得舒适,这种无时无刻的压力,只会使人陷入焦虑之中。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下班自由”,可以随意地安排自己的下班时间,可以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寻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遗憾的是,仅仅凭借个人的努力,似乎并无法实现。
01 风气逆转
如今,在许多讲师口中,都在鼓励下班后继续工作,有人甚至是直接将下班工作与能否成功,划上等 。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许多人不免将下班工作与努力、成功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下班后的工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但仔细想想,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能力,一个人的意义取决于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一个每天沉浸在工作中的人,自然不可能有时间去充实自己,毕竟工作本身不过是能力的重复运用,而一个人想要获得更高价值,则需要能力的边界拓展。
想要获得下班自由,需要的是风气上的改变,当 会中的大众开始珍惜自己的下班时间,并且认识到企业对员工时间的侵袭是一种不合理行为时。
才能拥有下班后的自主时间。
02 焦虑
想要逆转这股风气,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种风气的形成,本身便是扎根于大众的焦虑之中。
正是出于焦虑,也就是对身份、自我、价值的焦虑,使得大众愿意相信、接受下班后继续工作可以获得成功的逻辑。
焦虑如果可以得以消失,那么风气自然逆转,可是这种焦虑的消失很难实现,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
但焦虑虽然无法直接消失,却不意味着大众不会醒悟,因为随着大众意识到这种“伪奋斗”无法获得应有的远期回 时,大众自然会开始寻求短期的利益。
在现如今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此提出异议,企业与员工的下班时间博弈,也已经开始。
唯一的问题是,谁会获胜,又需要多久?
下班时间不再是下班时间,在“伪奋斗”者的一步步退让下,企业得以步步紧逼侵占了员工的下班时间。
许多员工可以接受下班时间的被占用,但这是建立在可以获得应有利益的前提下,可惜的是这些利益往往是缺席的。
如今,许多员工开始醒悟,开始捍卫自己的下班时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就下班时间的博弈也已经展开。
我们唯一能期望的,便是少一些“伪奋斗”,多一些清醒的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