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生活》杂志
中国银联 主管主办
理论研究 实务探讨
移动支付商圈在农村地区建设推广的必要性和现实需求
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南部,地理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总面积为3050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82.42万亩,总人口达35万,其中农业人口为30.5万。喀喇沁旗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广阔的农业开发前景。伴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商、互联 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金融机构聚焦“三农”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移动支付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内涵更为丰富,措施更接地气。
传统支付服务模式向数字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 点收缩,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弱化,对城镇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金融供给不足,满足率低。为了适应突飞猛进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多样化的发展环境,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经营业态也随之转型和升级,不断创新和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通过设置“云POS ”、开通 上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App等应用工具,实现了农副产品信息推广、客户互动、 购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城乡金融服务体系。
新产业形态加快涌现。近年来,喀喇沁旗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特色产业如火如荼,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地区影响力。
其一,牛营子镇中药材市场作为全国八大中药材市场之一,中蒙药材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6.5万亩以上,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25万亩以上,药材营销户达到985家,年产中药材8.2万吨,交易金额达2.4亿元,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流通集散地。
其二,喀旗王爷府镇冷棚硬果番茄产业形成了硬果番茄从育苗到栽培再到存储、销售完整的产业链,现有蔬菜大棚320多个,6个规模种植小区,共发展了1.8万亩硬果番茄,年产量达1.35万吨,实现亩均收入6000元,素有“中国北方番茄之乡”美称。
其三,西桥粮食收购市场,粮食种植面积高达9.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32亿斤,交易金额实现4.39亿元。
农业生产和服务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喀喇沁旗当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 324家、家庭农场15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8个,农业 会化服务组织76个。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8年喀喇沁旗农村 商已达1800余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各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1.2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有1万余人,农村三产融合客户快速增多。
农业农村信息化方兴未艾。“互联 +”、大数据、物联 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移动互联 和手机上 在农村快速普及。目前,旗内农村 民有25万余人,其中手机 民18万余人。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通过 络购买、销售农用具、农副产品,也为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能提供了可能。
喀旗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特色商圈建设情况及成效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动,农村电商、互联 等基础设施愈加完善。为顺应农村经济环境变化,满足当前农民消费和金融服务工具使用习惯,补齐农村支付结算服务面窄、支付服务设施少、现金交易风险大的短板,人民银行喀喇沁旗支行引导金融机构突破传统支付服务模式,升级金融科技手段,做到“有破有立”。真正发挥了金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会中的支撑作用。
自2017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下,喀喇沁旗农村信用联 为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先后打造以王爷府蔬菜大棚、牛营子中药材经销和西桥粮食收购“三个市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动支付商圈。在商圈大力推进移动支付、聚合支付服务和便民服务及电商服务等多渠道场景化应用,真正实现了“银行愿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政府满意”的多方合作共赢的预期目标。
截止到2018年末,喀喇沁旗“三个市场”移动支付商圈累计发展商户和用户6192户,交易量达14.44万笔,交易金额达7.65亿元。布放“云POS ”智能受理终端81台,累计投放贷款1.51亿元(图1、表1)。
图1 喀喇沁旗“三个市场”移动支付商圈建设统计图
表1 喀喇沁旗“三个市场”移动支付商圈交易情况明细表
单位:笔、万元
蔬菜、药材和粮食三个移动支付商圈的成功拓展,有效改善了“三个市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提高了交易效率,为蔬菜、中药材和粮食购销商解决了传统支付方式大量携带现金导致的成本高、效率低和风险大等问题,也为农户解决了假币识别和存放现金的难题。通过移动支付这种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手段,在“三个市场”购销领域形成了从现场收购、非现金支付、实时到账、现场(非现场)查询到购买种子、农机设备、农用消费品的“环形”支付构架。
一是针对大型粮食、蔬菜、药材收购户开通了企业 银、打造了“云POS ”多渠道支付结算平台和“福农通”农副产品收购方式,为商户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结算渠道。“福农通”产品具有移动下乡上门服务功能,具备大额实时到账的特点,颇受农副产品收购企业欢迎。
二是为中小粮食收购户开通了手机银行和农副产品收购POS机,目前喀喇沁旗农村信用联 布放的POS机具已具备标准手机Pay受理功能,直接通过转账或刷卡的形式为农户进行支付结算。农户持信用联 金牛卡作为收款账户,通过短信通知或手机银行账户查询等形式可获知到账金额,同时可以刷卡购买种子、化肥、农用消费品以及农机具等。
在农村地区建设推广移动支付商圈的主要措施
多措并举,广泛开展宣传。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官 、海 、折页、营业 点LED屏等多种媒介,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客户开通并正确使用移动支付服务工具。二是制定了金融知识进厂区、进商贸区、进农家集中定点宣传方案,抓住节假日和播种、收购旺季等有利时机,积极组织营销推广活动,真正发挥移动支付示范点作用。
建立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在移动支付便民商圈建设推广工作中,人民银行喀喇沁旗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转变同质化、单一化的服务模式,整合现有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差异化服务体系,为不同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即把存量商户划分为农副产品类、商超类、收费类、宾馆类、公共交通类等不同类别,根据行业特点升级机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新发展商户直接纳入金融服务体系管理,有的放矢提供合适的机具和产品,避免二次投入。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创建思路,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习惯的客户推广使用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从而为不同的服务群体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贴心服务。
建立健全移动便民服务体系机制。为促进移动支付服务手段让商户和农户放心并广泛应用,辖区涉农金融机构指定 点商户管理员为商户服务具体责任人,在相关管理办法中详细界定服务内容,同时要求其根据金融 点开展业务的种类,积极响应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系列工作安排,完成受理标识张贴,配合做好商户走访和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升商户认可度和积极性。建立收银员持续培训机制,商户管理员按月进行商户巡查,每季对收银员进行培训,新增商户和农户入 即进行入 培训。编制操作手册,商户管理员严格按照手册对商户和农户进行培训,要求其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合规操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同时强化对移动支付业务软硬件安全等级、交易过程等安全保障,杜绝电信 络诈骗现象,提高使用安全系数,确保便民移动支付工作有措施、有保障、见成效。
信贷政策与移动支付商圈建设协调配合助力“惠农工程”。涉农金融机构在注重满足农户日常支付结算需要的基础上,围绕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地方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将金融资源引入中药材、花卉、蔬菜、粮食等项目,努力满足现代农业、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储运和流通生产环节等方面的信贷需求。当地农业银行借助互联 通过发放“惠农e贷”,推动花卉、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乡村振兴;农村信用联 通过“云”远程信贷服务发放贷款1.51亿元;邮储银行跟进地方政府实施的“菜单式”产业精准扶贫,发放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通过 络信贷产业扶持,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获得性。
强化移动支付商圈建设的思考
涉农金融机构在充分利用移动支付、互联 等大数据的同时,也要注重“软信息”的重要性。涉农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措施得当,有的放矢,能够充分运用移动支付、 络借贷、互联 等现代支付手段和便捷高效的 络设施。但是,工作人员在线下仍然要注重与客户,特别是农户的面对面沟通,与农户交流并推广更多的“软信息”,如客户如何安全使用移动支付设备、手机银行App、“云闪付”App,怎样预防电信 络诈骗,明白刷卡套现的危害及严重性,当前主要支付服务需求、涉农补贴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这将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移动支付商圈建设的必需要件。
在其它民生领域建设推广移动支付商圈,打造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智慧金融。2018年,移动支付在喀喇沁旗县城公交、校园、医院等领域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尤其是喀旗农村信用联 推出的校园金融“一卡通”项目走在全区移动支付应用的前列。人民银行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移动支付在其它民生领域的应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挖掘并服务于现有市场资源。2019年底将在农村地区初级中学全面推开校园金融“一卡通”项目、推广应用农村交通“云闪付”,积极开展银政、银企、银医、银校等多层次合作,促进智慧金融在多领域的应用。
人民银行倡导构建与农村移动支付相关的保障支持体系,强化对涉农金融机构改善农村移动支付服务的支持保障,为移动支付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相对缓慢,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对此,人民银行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商户分布概况,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如目前喀喇沁旗农村信用联 手机银行客户端已实现软件(短信)、硬件(U盾、蓝牙Key)加密,可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额度的需求,截至2018年底,已开通手机银行客户端2.83万户,布放的POS机具已全部具备标准手机Pay受理功能;农业银行喀喇沁旗支行2018年开通了“农银e管家”运营商平台,截至目前已注册上线用户401户。
人民银行将积极协调相关机构和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与发展普惠金融相适应的辅助体系。如发展全覆盖的农业保险,构建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入一定的涉农财政资金对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予以支持;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通过改进财政补贴方式、优化税收扶持政策、延长减免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贷款所得税等方式,建立完善有利于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健全对金融机构为农户、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