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文集:开源革命之声》中文版序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避免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少走弯路,或者避免走弯路。如果聪明的话,甚至可以充分利用前人的伟大智慧,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学习历史当然少不了要阅读史书,在众多的史书中,我尤爱读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部鸿篇巨制,洋洋洒洒共五十二万字,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即太史公自作之列传。《自序》先以自述家世开篇,接着又花了相当的篇幅谈经论道,特别对儒、道、墨、法、名及阴阳六家进行评判,其分析之精辟透彻,入木三分,其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经百世而无可比拟。其后又排出一百三十段,行行列列,整齐如一,每段均点明《史记》每篇之要旨,合而论之,其文势有如百川汇海,万壑朝宗,后世学者无不望洋向若之叹。

实际上,这篇《自序》是太史公在教人读《史记》的方法。熟读了《自序》,则纲举目张,整部《史记》格外显得经络分明。尽管其成书的年代久远,而且古文艰涩,但有了这些指导,我们后人依然有幸得以知晓该著作是怎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从软件业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引导程序,而《史记》又可以视为一种为现代人准备的考察和了解古代历史的引导程序,而且, 您不用向太史公交纳什么版税、许可证费,就能得到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知灼见。人类 会的文明之所以能一代接一代地传下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伟大的著作。学习历史必须要认真研究这样的经典名著。

言归正传,您手上所捧着的这本《开源软件文集》也是一本关于“历史”著作,只是书中所讨论的对象不是中国古代 会的历史,而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一个特殊工业领域的发展史和其中蕴涵的方法论。

开源软件浅释

计算机是迄今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从最初的数学计算扩展到 会的各个领域。今天的计算机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还可以是通信设备、娱乐工具、工业控制装置……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计算机都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硬件是计算机技术的物质基础,自计算机发明以来,特别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得到了惊人的提高和改进。仅拿计算机芯片来说,其集成电路的集成规模越来越大,计算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具有工业时代的一切特征,而且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芯片运算加快的速度和以月份为单位的时间之间要满足摩尔定律,硬件生产必须要追求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否则就会被践酷的市场淘汰出局。

相比之下,计算机软件生产方式则原始得多,甚至可以说,软件的生产和研制至今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一个计算机程序在开发时要经历好几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要靠人(一个或者多个开发人员、甚至一个或者多个开发小组协作)来操作完成。通俗地讲,就是首先是编写源代码。所谓源代码,就是利用纯文本编写的一种特殊的“文章”。无论是源代码是用底层的汇编语言编写,还是用高级的编译语言来设计,或者是用可读性很高的脚本语言来生成,最终都是吩咐计算机按照您的意志干这干那。计算机当然读不懂人编写出的源代码,所以我们要把由源代码组成的源文件编译或者汇编成为一条条计算机可执行机器指令,最后机器指令被转换成相应的电信 去驱动计算机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下,源文件在编译之后形成的文件称为目标文件,最后,利用链接器将一个(或者多个)目标文件生成二进制的可执行文件。如果一切设计都是高质量的话,得到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是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的。

这些步骤对于作坊里一个的技巧娴熟工匠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生产软件的方法在本质上与几个世纪前在手工作坊里制作一双靴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坚信:如果一个中世纪的优秀鞋匠能够活在今世,而且他年轻好学、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的话,他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开发人员。

与生产皮鞋不同的是,同一个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可以容易而且便宜地复制出许多个相同的拷贝,而设计精巧的好软件可以以很高的价格卖出数量惊人的拷贝,您现在看到的那些成功的软件公司一本万利的发财秘密就在这里。

但是,这些商业性软件公司向您提供的只是二进制的可执行文件,他们不向您提供程序的源代码,您将无法得知他们的软件是怎样开发出来的(他们当然希望您不知道!) 。当然,造诣精湛的软件工程师在一些场合下可能采用反向工程技术破解出程序的源代码来,可是几乎所有商业性软件公司在销售他们的商业性软件时都禁止您这样做,而且通行的法律一般规定这样的行为是非法的(您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花时间亲自去阅读那些正版软件包中所附带的、冗长而且通常是用小字 字体印刷的软件版权许可证条款。)

不过,如果您认为市场上所有的软件都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叶障目,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软件工业界中还存在大量的软件,它们的源代码是公开的,通过阅读这些源代码,您可以清楚地了解原来开发人员的设计思想和程序的详细结构,并且根据您的要求进行改进。现在软件工业界将这类软件称之为“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是计算机工业最宝贵的财富

专利、版权、技术诀窍、许可证等这些人类创造的用来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尽管各有各的出现时间和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人类发明和利用它们的目的无非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合理地保护发明人的各种利益。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适当地运用’它们可以促进 会的繁荣和进步,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专利、版权、技术诀窍、许可证等,这些东西既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也可以妨碍革新,因为这些手段有一个共性,就是“排他性”。各种法律法规实际上都是在围绕着“排他性”来定义着各项条文。

如何处理排他性和 会整体进步的关系呢?各国的法律法规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是,通行的做法一般都规定了某个年限,保护对象在保护年限之外便进入公用领域。

接下的问题是您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开源软件的许可证了。与目前流行的说法不同,开源软件是有版权的,而且许可证的形式有多种变形。但是无论如何,开源软件许可证的重点在于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对专利、版权、技术诀窍、许可证等的排他性进行批判和抛弃。应该说,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作为软件市场上的一对矛盾,具有对立性和统一性。传统的专有软件观念的持有者试图将排他性置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置用户的合格权利于脑后而不顾,从而走向了一个极端。因此,如果没有开源软件的存在,而让专有软件独行天下,无限制地夸大专利、版权、技术诀窍、许可证等这些人类创造的中性工具的作用,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用它们去扼杀创造的自由,禁锢了各种创新思想诞生的前提——不难想象,禁止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人与人没有合作而代之以相互之间拆台的 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人类 会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开源软件与中国

开源软件本身是简单的,它无非是公开了源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而已,它在电子计算机出现的同时就已经出现了,它的外在形式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是开源软件运动的内涵却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它上关人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和自由等法律和伦理学范畴,中跨经济学、管理学、自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下涉信息技术处理、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方法等众多技术专题。国内业界的读者不应该对开源软件仅仅投以简单的实用主义观点,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从它的内涵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以便帮助我们在哲理的层次上形成自己的思想,从而利用它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具体技理的百科千题上取得突破和领先。

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科学技术的力量已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但是在另一方面,令人困惑的是,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却很难或者鲜有革命性的新思想诞生在中国。实际上,在科学技术界,或者更具体一点,在软件工业界,我们的开发人员仍以工匠型居多,而能改变整个软件行业基础性的规则、开创新局面的大师级人才很罕见。在很多场合下弥漫着一种悲观论调,认为国内业界与西方先进同行的发展速度相比,仿佛是芝诺悖论中的飞毛腿和乌龟,我们拼命地追赶(而且应该说是速度奇快),但是总是追不上前面爬行的乌龟。

正本清源,我认为沉疴与病根在于大多数人对现代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科学技术是有用的”这一表面层次上,而缺乏或者很少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背后的科学精神作出清晰全面和深入系统的思考。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大潮的泛起,独立的科学精神研究活动几乎被生吞活剥了。

科学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敢于不断地怀疑一切(包括一些貌似权威的定论),唯有不断地怀疑已有的定论和思维定式,才能不断生成新的革命思想,而且科学精神还需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地验证体现着科学精神的科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真伪。科学精神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在真善美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千世界里占据着其他角色不可替代的空间。纵观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部科学精神不断地提出怀疑观点、否定教条与陈规、有时还包括否定自身的进化史。

一旦搞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评价开源软件运动呢?

开源软件,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帮助我们触及科学精神,帮助我们探索科学精神的实质。众所周知,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开源的事业,开源软件的开发作为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它公开了程序的源代码.从而为其他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重复实践的过程提供了可能性,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工作成果可以接受其他任何人的检验,如果任何人对程序的功能和特性表示怀疑,那么可以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来验证和改进原来的程序。只要您从事过任何一项开源开发项目,您就能体现到科学精神的存在,井且对它的巨大威力所震撼。在Internet无孔不入的今天,体验这种科学精神、实施对科学精神的验证变得尤其容易了。

另外,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美国的微软公司被联邦法院初步判定有违犯反托拉斯法的行为。尽管这个诉讼案件的最后结局尚不明朗,但微软公司当初试图利用Windows一统PC操作系统天下的想法实施起来肯定会大打折扣,而这无疑是从外部给开源软件 团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至少像Linux或者FreeBSD这样一些开源的操作系统无疑会在今后有更加迅速的发展——毕竟,软件市场的游戏规则变了。

我希望这本书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开源软件运动。我期盼着本书的读者群体中能产生众多的软件精英,他们能站在这些巨人们的肩膀上继续往上攀登。一旦神州大地上有众多的开发入员参与到这一运动的行列中,那么开源软件运动在中国就将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软件业一定会(或许以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茁壮成长起来。我还期盼,读者能将本书当作是一把登天的梯子,就像《史记》引导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样,引导您探索开源软件运动的真谛,引导您进入开源软件的自由王国。


i4CN(工业4.0中国-简称),是中国最系统化、最全面的工业4.0、工业互联 、智能制造、无人工厂领域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公司整合华为、博世、腾讯、美的等专家,首家提供工业4.0整合方案,包括i4技术项目、i4四大管理体系、十大思想变革的三层金字塔式咨询架构;能够指导企业实施专业化的工业4.0变革和无人工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助力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

梁卓业 i4CN首席咨询顾问中国工业4.0、智能制造、无人工厂、工业互联 专家,华为ISC、IPD体系专家华为ISC+项目组成员,智能制造标杆车间项目经理工业4.0十大思想变革、无人工厂建设体系首创人中山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双MBA,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本科欢迎需要导入华为ISC、IPD体系,实施工业4.0无人工厂的企业与i4CN合作。

(请搜索i4CN梁卓业老师相关课程视频并进一步了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