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和服赏樱”风波平息,吴服、和服、华服,到底有什么区别?

每年的“武大樱花季”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大家热议的目标。

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着类似和服的服装,前往武汉大学赏樱花,遭到校方保卫人员制止,继而引发肢体冲突。

?

上视频显示,穿着类似和服服装的男子和另一男子被几名保卫人员按在地上,大声重复喊着:“凭什么打人?”,并称自己“穿的是唐装吴服”。

武大方面则表示阻拦原因是男子没有办理预约赏樱的手续,并有言语挑衅行为,最后肢体冲突。

具体的冲突原因,就交给警察叔叔来处理吧。但关于吴服、和服、华服的讨论,有时确实让人很难分清。

?

什么是吴服?

百度“吴服”,度娘给到的解释是:

一指的是吴地的服装。

二是和服的旧称。

?

那么“吴地”到底是哪个地方呢?有人说是春秋时期的吴国,有人说三国时期的吴国,也有人说就是中国的江浙一带。

但根据日本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大约是在日本应神天皇的时期,引进了吴地的纺织手艺人和技术。

又科賜百濟國「若有賢人者、貢上。」故受命以貢上人?名和邇吉師、卽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幷十一卷、付是人卽貢進。又貢上手人韓鍛?名卓素、亦吳服西素二人也。

——《古事记·应神天皇记》

卅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吳、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國、欲達于吳。則至高麗、更不知道路、乞知道者於高麗。高麗王、乃副久禮波?久禮志二人爲導者、由是得通吳。吳王於是、與工女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婦女。

——《日本书纪·应神天皇纪》

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女。后来应神天皇复遣阿知使主前往吴国求缝工女。

而应神天皇,就是传说中日本第15代天皇,在位时间大致是270年——310年,而这一时期正对应我国的三国时期(220——280年)。配合日本考古学发掘与书面资料研究,自应神起天皇在位时间和事迹的可信度大增。因此,这里“吴地”很可能就是三国时的东吴。

?

应神天皇

而在如今的日语里,吴服却更强调材料。

?

“吴服”一词原本指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丝绸织品所制作的服装,现今则指用于制作和服的织品,与服装剪裁样式是没有关系的。是专指以绫锦为面料的礼服。而用江户时代发明的木棉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

当年的吴国织女在死后被当作吴服大神,直到今天还在吴服神 里被祭祀。

?

?

年轻的和服

日本词典《広辞苑》中 对“和服”定义为“日本原有(本土)的衣服。着物。”就该条解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和服为日本自古以来的本土服饰,它又叫作“着物”。

让人意外的是,“和服”的概念并没有非常久远。

明治时期,西方黑船打开日本的国门,一起流入的还有西方衣服(即“洋服”),人们用以将其与日本本地的衣服作为区分,故称“和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福泽谕吉以来,日本国族运动兴起,产生了大和民族的概念。后来为了将西方的衣物(即着物)作分别,和服逐渐演变成单指日本民族服饰。

和服在历史演变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绳文时代

严格来说,绳文时代的日本的民族服饰尚未成形。考古学家于当时遗迹中所发现的古物中推测,当时的人是以一些以苧麻及麻织成的布制作衣服的。可惜的是,因发掘出来的文物资讯不足,故当时衣服的模样至今仍未明。

弥生时代

根据中国史书魏书东夷传的《魏志倭人传》所记载,弥生时代日本人的衣着是以几块大布所剪裁而成。男的叫横幅,女的叫贯头衣。因为没针剪,所以不成样式,类似东南亚与百越民族的服饰。

?

奈良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鼎盛时期,奈良时代两国交流频繁,关系十分密切。受盛唐文化的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化有着大规模的模仿,下至平民,上至统治者。这一时期颁布的“衣服令”就是日本受唐装启发而实行的。

承和九年(公元842),仁明天皇又诏书:“天下仪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以上位记,改从汉样,诸宫殿院堂门阁,皆着新额。”此时期的和服基本上完全模仿当时期中国服饰的模式,而日后贵族阶级所穿着的“唐服”样式亦于此时期留存下来。

?

日本高松冢古坟墓中壁画,与唐代墓室壁画极为相似

平安时代

于平安时代初期,中日交往仍然相当紧密,故中国文化对和服的影响仍深。但由于894年日本撤回遣唐使,北宋熙宁年间以来,只有佛教民间交流了。使和服发展逐渐倾回去日本自身的文化,开始建立起别于中国服饰的独特风格。

?

尤其是这个时期纹章及染色技术大幅发展,令当时和服的花款变得更加多样化。衣服色彩鲜艳,展现出它独有的特色,衣袖也逐渐开始变得宽大,出现了“唐衣”和“十二单”。

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

到了镰仓时代,原本中国服饰中的裤跟裳被省去,袖口亦开始缩小,形成现今和服雏型的“小袖”;另外女子和服亦开始趋向上下连裳的袍服类。室町时代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群雄割据战乱不断,人民生活不振,造成和服的演变逐渐减慢。

?

室町时代日本大量进口明朝金襕、缎子,被当作最高级的织物,制作幕府将军的胴服(羽织)。

江户时代

男装是黑色花纹作为正装,女装还是小袖,茶色与黄色为主要的颜色,和服在江户时代基本就是小袖形式。

受到中国文化、西欧文化的影响,和服在明治时代才开始真正的走向成熟,宫中的礼服开始洋化。到了大正时期,男子开始穿西装,女人也开始穿西式服装。

?

崛起的华服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也随之崛起。华服,即以汉服为主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华服曾经一度消失在国人的视野之中。但值得庆幸的是,沉淀于血脉中的华夏基因没有消失。

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华服文化在今天又开始重新焕发光彩。秦汉大气、魏晋风流、唐风倾国、宋明流韵。历朝历代各有其风采。

?

跟和服的传承相比,华服的传承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线。

结合传统节日和传统艺能表演,是复兴汉服运动较为常见的方式。例如农历 “花朝节”“上巳节”“乞巧节”,人们更乐于复兴古人传统的过节方式,琴棋书画、投壶剪纸、古乐汉舞、拜月乞巧……人们追求的是再现传统文化的灿烂与美好。

?

而日本和服的传承似乎更加时尚。日本的花火大会最早可追溯到日本江户时期享保十八年( 1733 年) 。为对前一年流行的腹泻传染病导致的多数人死亡进行冥福,祈祷天灾病疫消除。

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身着传统的和服参会,但却与花火大会的祈福消灾无关,取而代之的是家庭聚会,朋友狂欢,恋人约会,众人相聚喝啤酒吃烤串等休闲活动。

?

和服商家将当代日本人审美喜好的时尚元素融入和服设计,这一点与中国还原汉服古典之美的汉服运动截然相反。无论是“复古”还是“时尚”,二者并不矛盾,却更应是齐头并进。

传承和潮流看起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其实殊途同归。传承如果也能很时尚,并且让大家津津乐道,终有一天,会形成潮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