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评审结束 专访九大评审

为期三天的“成都诗词大会——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评审工作昨天下午圆满结束!9位专家评审、5位大众监委、2位从北京邀请的技术官员、数位媒体观察员在三天的时间里,分初评、交叉复评、终评、文字审读、评奖等几个环节,对近6500件来稿作品进行了评审,决出了本次大展(赛)的200件入展作品,又从这200件入展作品中选出了最终的38件获奖作品。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20名。()

何应辉

中国书协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评审委员会主任

总的来说本次“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水平很好。这次展览的影响比较广泛,全国很多省份都有投稿者,占了我们整个投稿量的一大半。四川投稿只占40%左右,这个比例很好。

本次书法大展,展示了我们四川的总体实力,我们在全国还是处于比较前列的水平。一等奖里没有四川的,说明我们的评委秉承公正公开的原则,没有出现“东道主现象”,二等奖里四川有两位,总的来说很不错。

戴跃

中国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这次大展对宣传我们四川、成都,在向全球推介我们四川、成都,都有可圈可点的意义。从来稿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体现出大家十分关注中国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弘扬和发展。其中,四川来稿占总投稿量的47%,200件作品入展,四川的入展比例为47%。

我们聘请了中国书协负责全国展览评审工作的技术人员,用中国书协的评审流程和软件,对本次评审进行支持和指导。整个评审流程按照国展标准进行。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制定的《评审守则》认真严肃、恪守纪律,顺利完成了任务。评审过程中,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站在书法本体的立场,对每件书法作品的笔法、构成、布局等书法基本要素和文本内容,站在文质兼美的立场,对每件作品植根传统的深度和个性风格的凸显进行评判,兼顾了不同风格、流派、取法,并对有个性有风格有特点,有学术价值有发展潜力的作品予以了充分重视。由于本次大展是全国展,南北作品都有,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汇聚,评委们特别善于包容,他们能从中看到其他兄弟省份作品的优点,真正规避了“东道主现象”,完全实现了我们意图:公平公正公开,阳光透明。

谢季筠

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郭强

中国书协会员、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 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这次“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的评审已经顺利结束了,面对这个结果,我们各位评审非常高兴、非常满意。在这次展览中,各种书体都很完备,比如说我们在篆书和隶书这一块也有很好的表现,篆书隶书的入展量大概有50多件,近1/5。那么这个篆书里也分很多种类,比如铁线篆、中山王器等做得很精很雅,古文字书法有很高境界,十分难得。汉碑大开通作品加入了一种很浑厚的气息进去,开创了很有意思的个人特点,这是非常好的学术趋向。

还有清人隶书,在这一块也做得很雅致,把清人的习气给剔除了,我觉得这都是一种进步。我们在这么多作品里有很多水平高、质量好,甚至可以入选全国书法展的作品,包括全国很多的篆隶高手也都投了稿,可见我们本次“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赛”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舒炯

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整体来说,四川成都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全国征稿,很少有这么多人参与。以前大概能收到一两千件作品,但这次比赛总共收到6000多件作品,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大家关注这种现象,愿意参与书法活动。

成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对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说,更应该宣传,把四川的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展现出来,通过书法这种形式来传达。这一次举办的“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就是以书法形式来展现历代最优美的传统诗词,这也是中国文化里一个重要代表。

诗词、书法,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视觉的形式,一种是语言的形式,二者结合展现。通过我们的书写,通过对诗词里面的意境体会,用书法展现出来,这个可以说是文字美和书法美的“二美并现”,这也是一种创举。展现成都深厚的文化内涵,成都的人文,优美的环境,人文的发展。书法打通了这些文化通道,让人去感受成都悠久的文化,优美的地域环境,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展现我们的优秀文化。

林峤

中国书协会员、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发展工作部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这次评选活动也是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以前的评选都是通过几轮评选,然后再来比较、讨论。但现在不一样,这次评选活动可以说是四川甚至全国一个很大的亮点。引进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近几年来逐步完善的评选机制,克服了很多传统评选方式的弊端。在全国范围来说都属非常先进的。第二个亮点是,我们引进了先进的评选系统。该系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研发的投票系统,经过中国书协近几年的检验,已经做得非常完善、科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第三个亮点是,我们引进了评选现场 络直播,对评选动态全程监控。这在全国都是开先河的。

洪厚甜

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这次参加“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三天评审工作,很有感触,几个方面给人的印象很深。

当然,这次评审活动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书法非常好的作品,因为内容颠倒、字体错误,笔法错误,很遗憾没有入选。再次提醒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严谨的态度。

何开鑫

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草书委员会主任

傅仕河

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高规格的评审活动。评完下来,我有以下认识:一是整个过程都是在中国书协的具体要求下按照一定流程、原则、纪律,并在媒体、大众监审委员严格监督之下进行的,而且还做了现场直播。所以我认为这次评审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特别是公正,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合理性。评审过程十分顺利,按三天的预定程序,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完成。最后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评审中可以看到,这次来稿,虽然行草书仍然居多,但楷书隶书篆书比例较以往有所上升,而且水平在提高,这次入展获奖的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4月8日
下一篇 2017年4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