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软件为核心的数字时代,因软件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 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CNVD 已收录各类安全漏洞信息超16.6万条,其中:超过95%的安全漏洞都发生在各类软件本身,而当中又因为软件开发相关问题造成的安全漏洞占96% 以上。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大多由于没有开发出更安全的软件引起。
而软件安全开发管控可最大限度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杜绝系统安全事件发生。
//
1、什么是软件安全开发管控?
2、为什么要进行软件安全开发管控?
3、参考标准有哪些?
4、软件安全开发的痛点有哪些?
5、怎么进行软件安全开发管控?
1什么是软件安全开发管控?
软件安全开发管控是基于 络安全责任制、等级保护、密码应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对软件安全开发全过程进行管控,能够达到开发者的预期,并提供与威胁相适应的安全能力,从而维护软件自身的安全属性,避免存在可以被利用的安全漏洞,并且能从被入侵和失败的状态中恢复,最大限度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杜绝系统安全事件发生。
2为什么要进行软件安全开发管控?
《国家 络空间安全战略》
第七条 夯实 络安全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重视软件安全,加快安全可信产品推广应用。
《 络安全审查办法》
第一条
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 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第二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 络产品和服务, 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 络安全审查。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第十九条
运营者应当优先采购安全可信的 络产品和服务;采购 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国家 络安全规定通过安全审查。
3参考标准有哪些?
4软件安全开发的痛点有哪些?
1) 软件安全开发全过程流程复杂,开发管理制度建设难、落地更难。60%的建设单位具有安全开发管理制度,但是存在制度精细化差、可执行性偏低、执行难到位等情况难以控制整个过程。
2) 第三方组件的安全问题普遍严重。第三方组件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项目建设使用几十个第三方组件是很常见的事情,而研究表明,37%的系统使用了至少含有一个已知安全漏洞的第三方组件,第三方组件已成为系统安全中安全问题的重要导入点。
3) 市场缺少安全开发专业人才,具体的开发安全工作对人员的安全能力有很强的依赖性,无法有效落地;据统计表明,70%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前未对技术人员实施安全培训,或已进行了安全开发培训,但实际开发未按培训要求执行。
4) 企业缺少自动化工具与可视化平台支撑,大量重视安全开发的单位投入资金、人力构建安全控制工具、团队,但在流程改进、能力提升、工具维护等方面缺乏持续性,50%的建设单位存在无维护测试工具现象,面对迭代开发持续交付,提高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企业缺少对开发安全实践评价及审计能力,导致相应安全活动无法确定实施效果及进行有效改进,最终演变成走形式。
6) 信息系统存在重要业务安全漏洞。严重的代码安全问题能威胁到业务的安全性,据统计,60%的信息系统存在重要业务安全漏洞,而这些漏洞存在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严重风险。
7) 信息系统与安全标准规范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系统安全问题在监管部门检查中被发现,70%的信息系统上线后发现与等保、个人隐私保护等安全标准规范存在较大差距。
5怎么进行软件安全开发管控?
从“软件安全开发全过程”的维度形成全面安全开发总体框架,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安全开发法律法规、安全开发规范、人员培训考核贯穿管控调研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部署阶段、发布阶段等整个安全开发全过程,提升安全风险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杜绝系统安全事件发生。
调研阶段
系统调研阶段,收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对供应商进行安全开发能力评估。
需求阶段
对关键节点需求等进行安全评审,形成安全需求评审表;并对存在的安全隐私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影响。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关键节点设计等进行安全评审,形成安全设计评审表;减小攻击面,进行威胁建模分析,为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建立模型,明确可能来自的攻击有哪些方面。
编码阶段
检测配置库、开发环境,并对开发的代码进行代码审查、代码走查分析,代码静态分析可以由相关工具辅助完成,其结果与人工分析相结合。
部署阶段
评估开发质量,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测试、渗透测试等,对数据进行数据安全测试、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检测,对配置库、运行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发布阶段
发布阶段:系统上线后,需要进行等保测评、密码测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合规性验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渗透测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