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同名小说《剑王朝》改编的连续剧在播放着。
尽管宣传十分努力,但是水花不大也是事实——感慨之余,也总想知道为什么吧!
是原著的先天不足导致剧情凌乱?
是导演的风格调性拍得普通观众看不明白?
是主创团队的能力水平发挥不稳定?
还是演员没选择对导致被主流媒体挑了毛病?
……
以上,都不是。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这是一部整体风格偏向经典“武侠”的连续剧吧——包括我在内,很多观众是拒绝承认这样的原因!
这样的原因,真的很残忍。
就像曾经躺在柜台里,能卖个好价格的BP机,忽然除了收藏或者当道具之外,没有了施展的空间。
论质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市场变了。
换句话来说,我们想要的“经典”,这部《剑王朝》都有。但是,这些却又是我们现在不需要的。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撑得起“经典武侠”是有规则的。
这意味着,并不是拿把剑比划都算武,能称得上侠的。武侠是需要在一定的秩序与权力在动态中平衡,这个平衡往往是需要用暴力来解决,即没有明确标准的江湖规矩……这样的“规则”意味着权力及合法性的伤害。
每次战斗的结果最终是为了和平,和平中依然潜藏着不可预知的隐患——套路大家都熟悉:在这样的规则下,上压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这种“压”还得是暴力的。
这个规则在影视作品中体现的时候,往往是需要加入道德因素:被“恶人”强杀或者背叛,且恶人足够强大,男主(正派)除了更强的武力没有别的选择。
《剑王朝》根据无罪同名小说改编,其武侠风格从某种程度来说,还原了我们曾经认为的“经典”。
战国末期,一个以剑说话的时代,英雄年少,美人如花,为争夺最高权力而相互厮杀。这样一部连续剧不仅有江湖恩怨故事,还包含了战国时代的朝野争斗,有着庞大的世界观,可谓是一部讲述“剑尖上的王朝”的权谋戏。
这部连续剧的监制是鼎鼎大名的冯小刚——冯导虽然在其他方面有些争议,但是论起专业水平来说,丝毫没有疑问,他绝对是中国大陆最具有票房 召力的导演之一。
主创团队其他人同样是输出稳定!
导演马华干,往远了说,参与过《蜀山奇侠》、《仙鹤神针》、《天蚕变》、《碧血青天杨家将》等制作,还执导过林正英主演的《僵尸道长》、何家劲的《保镖》、《马永贞》、任达华万绮雯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往近了看,《新白发魔女传》、《奇幻冒险王》、《犀利仁师》、《女人花似梦》等等等多部霸屏的作品算是家喻户晓。
从这位导演的作品来看,没有一部作品是普通观众接受不了的。而是, 不少作品皆是观众认为的经典好剧,要多刷几次重温的。
除导演马华干,《花千骨》编剧饶俊外,还有电影《天下无贼》、《赌圣》的动作指导江道海。还有曾参与制作《建国大业》、《智取威虎山》等电影作品的北京新力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与北京圣基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演员选择更没有问题了。
男主李现的演技还是人气都是有目共睹。别的且不提,他和杨紫搭档演了热播剧《亲爱的,热爱的》,也参演了张涵予主演的《中国机长》,这两部作品的口碑与收视率在今年影视娱乐作品的各类盘点中都是名列前茅。
女主李一桐,曾凭黄蓉一角获得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新锐剧星奖”,虽然年轻,但是演技是绝对撑得住其角色的。
“反派”是刘奕君参演的影视剧总是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王天风、谢玉、欧阳懿、国公小可爱、扬帆、刘云,也是赵东初、宁采臣、肖云天…几乎每个角色都成了经典款!
连“一闪而过”配角都是何润东呢……遥想当年的《风云》,火到连我们家小区楼下的理发店都改名“风云”——扯远了,不过,还是希望何润东能越来越好。
看吧,这样先天带着流量光环的原著小说,颜值演技热度都足够的演员,再配上能干靠谱的主创团队——如此的阵容,算得上奢华。
然而,这部剧非但没有爆,连热度……也是一言难尽呐!
并不是观众挑剔,而是,回不去了。对于武侠的痴迷,对于侠义的驰向,回不去了!
说到底,是因为,环境变了。
我们嘴里坚定喊着“武侠”风格是一种经典,我们热爱这种风格。
确实如此 ,武侠风,曾经是经典。正由于过于经典了,以至于我们能想到的武侠风格已经定性,乃至定格在我们脑海中、记忆中。
当再有一部新的“武侠剧”开播的时候,我们本能是要做对比的。然而,当我们对比的时候,所基于的比较对象,其实是我们的记忆。
记忆中的“武侠风”或是唯美的,丹桂飘落,风吹枝桠,画肪美人,江湖路远;又或许是快意长弓、轻衣怒马,缥缈的行踪,不受制于人自由;或是身负深仇最终却以爱化解,皆大欢喜。年少的时候,并不喜欢这样的结局,现在却总是心心念念着圆满。
于是,“经典”固化在记忆中,没有了缝隙。
和曾经那些“经典”去比较,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赢。
因而《剑王朝》不管是谁写的,谁导的,谁演的,也都不例外——这更暴露出武侠剧的焦虑点,那就是与时代的断层!
首先是现在武侠剧的精神土壤已经没有了。
我们现在不妨回顾一下,武侠风影视作品最为“辉煌”的那些年——上个世纪。
上个世纪,不管是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还是影视相关从业者,都是充满着“未来感”和“未知感”的。
这话怎么说呢?
因为对于“未来”大家是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
几乎每一隔一段时间所能听到的“新闻”与“消息”都在刷新着认知。比如当时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有一战二战,还有冷战……战争改变了很多东西,也包括人们有想法。在缺乏安全感的状态里,谁都是渴望英雄的。哪怕这个英雄能做到的,是在一条街的范围里打败赖卖面茶大爷账不给的小混混,那也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战后的和平繁荣更是催生了科技大爆炸,当然,有一些专家认为某些科技是因为战争(冷战)而“爆”。但是,不管是哪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未来的未知感更加强烈——已经能登上月球了,宇宙移民也应该是提上日程了。
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普通观众是相信确实是有奇迹会发生,影视从业者则是试图复原曾经的奇迹或者构建一个可视化的未来奇迹。
于是,大家的精神是追逐一种“未知”与“探索”,这与武侠世界中所构成的“武侠江湖”精神是一致的——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在这样的好奇与期待中,保持着敬畏却又要去冒险。
因而,“武侠”就是那个时代的观众基于现实的想象,本质上还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可能性的向往。所以,那时候,大家是真的信这些东西的,即使不信,也是喜欢的。
而现在呢?信息太过于发达了,这边灭霸电影里吃了个水果,电影还没放完,那边某宝已经可以包邮下单了。
说真的,很少有让人兴起热血和冲动的东西。似乎所有东西都在创新,却了无新意,没啥让人不解感到未知新奇的东西。如果有,上 搜索一下。
其次是现在大家对“功夫”的神秘感没有了。
既然是武侠风,功夫肯定得有的。
侠者风范能通过台词体现出来,武功高低还是得开打——不光要打,还得打得漂亮,打得吸引人,像夜市摊两拔酒鬼打群架,那对观众没啥太大吸引力,也体现不出来“侠”的正义性。
遥想当年——其实顶多算四十年前,对于大陆来说,套路打法和特效的运用使得武侠风的影视作品中“功夫”观感是神奇而新鲜的……想想咱们的经典版《西游记》中的特效,这样是不是更有对比?
我们那时候影视行业在特效的使用整体确实不足,别说“五毛钱特效”,我们压根没有这方面系统的概念——观众看着稀奇,连从业者也就看魔术一样,觉得门道是挺神秘的。
往往带有神秘性的东西更能吸引大家的关注。
什么小李飞刀百发百中,什么空手接白刃、凌波微步……只要能拍出来,看起很厉害,像那么回事就很吸引人,能火。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比如说内力催动用手指或者剑尖在石头上写字,大家现在随便 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人体经络图、各种石头的属性、刻刀颜料的使用方法……以及镜头拼剪技巧。
再比如高手一跳跳个几丈远,这让人感觉新奇不已。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也会用手机自带的软件拍剪出来更为神奇的效果,对这种跳来跳去的打法可能更关注是不是威亚入镜穿帮了?
至于其他的特效还是特技?
来,跟着“渣渣辉”一起战斗,是男人就来养鲲,极品装备一秒就爆,看我亲手打造屠龙宝刀。
于是,不再能打的武侠已经开始疲软了,不受欢迎了。
大部分男性粉丝,已经开始抛弃武侠了——连翻拍金庸古龙也不能保证收视率了。
既然男性观众已经开始抛弃武侠剧,于是,武侠剧的观众主要群体开始面向女性——包括《剑王朝》的选角也能看得出来,是很重视女性群体视角的。
然而,这更尴尬。
性别造成的性格差异嘛……至少在服装造型上面的审美是有差异,这意味着,这部连续剧只能更加边缘化男性观众。
但是,现在追剧的女性通常状态是怎么追呢?
吃饭的时候看几眼,边看边刷着消息,再与闺蜜互动聊几句,或者花一晚上时间一口气看完。
时间如此紧迫,一定看挑重点来看,比如李现多帅,感情线有甜有虐,某个镜头泪目了……实在来不及看的,打开某乎、某瓣、某浪、某条,搜一下,便可以加入讨论了。
放心吧,就女性观众而言,对于没有看过的影视作品,依然能滔滔不绝讲几万字是没有问题的。
热闹是有的,只是与剧情并一定相关;与武侠或许有关,只是大多数重点在以武侠因素包装的言情、偶像和IP,或者男主、女主,虐心虐恋能体现出演技的镜头。
第三,时代终究在发展,大众观念也是在变化着。
武侠的世界中,高对低的压制是绝对性的,高手伸手可以直接掐死一个普通小喽啰,或者一剑砍杀了丝毫不影响剧情推进的某些小角色。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则越来越强调,法制 会,有理有据——这是生活的背景决定的。
我们长期生活在和平富足的时代,与武侠风诞生时代缺乏安全感的动荡相比,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再强调个人的勇武,而是 会秩序。
这是大趋势。
这意味着,对于“侠”的理解也是越来越多元且有分歧的。
这更意味着,不管是哪部影视作品,即使是满足了经典武侠的全部要素,也不会爆火了——没有吸引力了。
武侠这个题材,已经快油尽灯枯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