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以中小学生为受众的学习类APP屡次出现涉黄内容、 游泛滥等乱象, 信办、教育部、全国扫黄打非办相继出台整治意见并通 了处罚情况。
作业小互微信公 的推送内容
节目播出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20余个学习类APP进行了动态监测,在搜集取证后责令“互动作业”APP停止运营并给予罚款5万元,责令“纳米盒”APP关闭问题版块并给予罚款8万元。
15000多个教育类App被下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装备与信息化处处长张权:2018年,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是教育部牵头做的。按说这个事情可能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在教育部门,为什么教育部门还牵了这个头呢?就是因为校外培训机构面向群众,面向的群体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得保护我们自己的孩子,从APP的管理上来说,如果这种乱象还继续下去,未来不排除有更严厉的措施。
在教育部此次出台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对APP的内容、链接、应用功能、信息安全等进行严格审查,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对此,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多家学习类App平台也联合发起自律倡议,称将主动开展内容自查,履行备案责任,执行进校不向未成年人收费等新规。
某学习App负责人刘畅:因为互联 发展特别快,所以一定是行业要进一步去自律,我相信行业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那么一定是行业更加开放,更好的开放媒体的监督,开放给国家的监督的渠道。有很多问题都能够在非常微小的时候提前爆发出来,能够在萌芽的时候,行业自律的协会就能够提前发声,也会推动国家政策进一步完善。
互动作业公司产品开发人员:这些“马甲 ”的话,他们有一套应对应用商店,包括微信的策略。你也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冒充这些东西,他肯定是有利所图的对吧。然后那个(应用)商店会封对不对? 会封的话,他会再赶在你封之前给下线,然后赶在你投诉之前,给下线,下线完了之后,你看没了就不投诉了,或者是你投诉完之后,那边会给下线,下完之后再上线。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这个是典型的“傍热点”,而且是个“非法傍热点”的情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实际就是把将把这个流量都引到自己可以获得利益的地方,要么是游戏,要么是提供某种商品和服务。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信息流广告,但实际并不是。像这个案子之中是以未成年人权益为代价去获取利益的,所以这样的行为要好好管一管。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处副处长唐亮:因为这个行业太特殊了,面向的是千千万万的学生群体,不能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试错,来寻求底线的突破,来达到自己企业利润提升这样一个目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