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国内外肺量计检查指南的异同及重点解读

单位: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

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诊断、评估、监测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1, 2, 3]。然而,我国约1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仅12%曾经完成过肺功能检查4]。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 ),其中在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中明确要求“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提示肺功能在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中央抗疫国债支持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国卫财务函〔2020〕303 )中设立了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其中要求“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肺功能仪;已配备肺功能仪的机构,肺功能仪使用率要达到90%”。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肺功能检查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应用5]。然而,良好的肺功能检查需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依据不符合质控要求的肺量计检查来诊断慢阻肺是不可靠的,将导致50%的病例误诊6]

一、国内外版本指南重点内容的异同点

国内指南(CTS 2014和CTS/CAPA 2019)和国外指南(ATS 2017和ATS/ERS 2019)13]异同点见表1。

二、重点问题解读及建议

4. ATS/ERS 2019未更新内容:ATS/ERS 2019重点对操作技术和质控指标进行更新,未更新肺量计检查指标及结果判读,对于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除FEV1和FVC外的其他指标,如一秒率、FEV6、PIF、FIF50%等呼气和吸气相指标,仍参照我国肺量计检查指南14]进行解读,此处不做重点探讨。

三、结论

对比国内外指南,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国外指南有些更新内容值得思考、借鉴,有益的内容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肺量计指南更新时采用。

参考文献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