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晶的软件作品无论是广受好评的「中国龙」、「联众游戏」,都注定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今天,CSDN还特意翻出来当年的这本杂志,以飨读者。
中国龙
第一次知道简晶还是在 DOS 时代。对于1993年才开始正式接触计算机的小林来说,并未使用过汉卡,只使用过软件汉字系统。因此对于更早一个阶段的汉卡全盛时期的联想、方正和巨人等汉卡产品小林并不熟悉。在汉卡和软件汉字系统交替的过程中,出现过 CCDOS、SPDOS、PTDOS 等汉字系统。在小林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而且影响力也最大的是鲍岳桥的希望汉字系统、简晶的中国龙汉字系统和陈江宁的天汇汉字系统形成三足鼎立的景象。
简晶、小林、陈江宁
2000年简晶和小林在北京
UCSDK
1996年简晶写出 UCSDK,而小林恰好也用过简晶在希望电脑公司开发的 UCSDK,一款可以在 DOS 下编写图形界面的软件开发包,其时 UCSDK 的野心非常大,图形界面及操作方法的管理、程序的事件驱动和内部消息循环控制机制、鼠标管理和内存管理等,都采用了 Windows 类似的概念。早期用过 Turbo C 或者 Borland C++ 写过 DOS 软件的程序员大概都能够体会,在 DOS 下编写命令行(如今叫控制台程序)还比较轻松,但是构造图形化的人机交互用户界面还是件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比如很多程序会读取 HZK16 点阵字库来显示汉字,但市面上并没有相对成熟且通用的函数库或类库,而 UCSDK 几乎可以实现全部图形、图像、汉字和 Windows 一致的窗体界面。没亲自使用过或者不熟悉的人,大概会以为只是学习 Windows 照猫画虎而已。后来有一次小林和简晶交流,才明白为什么简晶能在1996年就写出如此功能完备的 UCSDK,原来他为了实现这个图形界面软件开发包,早把 X Window System 吃透了,而 X 窗口系统也是当时唯一可以和 Windows 抗衡的图形界面。
从中国龙汉字系统到 UCSDK 希望图形界面软件开发包,在简晶身上充分体现了那种优秀的程序员气质。按刘韧的话说「简晶是个有才情,肯吃苦,喜欢无拘无束的人,属于游侠性格的人物」。老领导杨奇志曾经评论说「简晶作为一名程序员,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第一流的、无可挑剔的,他有足够的天分,又有超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老搭档鲍岳桥评论「简晶个性鲜明,有成功程序员所具备的自信和执着。他识大体顾大局,行事以公司利益为重。简晶有丰富经验的积累,对软件的理解有惊人的敏锐。在工作方面,和他在一起合作的时候我始终非常放心。我对简晶非常信任,根本不用担心他做出来产品会有质量问题。简晶的敬业精神也让我非常钦佩」,简晶和鲍岳桥是那种少有的知己或者说知音。
小林曾经也被公司老领导喻为互联 特种兵,虽然小林也清楚自己和简晶不在一个段位上,但是却完全可以理解简晶的性格和为人,也许这就是那种识英雄的感觉。中国龙的业绩证明了他前面的成功,而 UCSDK 同样证明了他的编程水平和架构能力非比寻常,并且 UCSDK 已经写出了32位版本,而 Windows 3.1 还是16位。小林以前常常在想,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若不是微人在1995年推出了 Windows 95,而在1996年希望电脑公司推出的新版 UCDOS + UCSDK 早那么一两年,也就是在 Windows 95 普及前推出会不会改写历史?多年之后,小林在 DoNews 问过尚在金山软件公司上班的赵刚有没有可能做成?没想到后来雷军在小米公司间接做到了。
UCDOS 6.0 程序管理器
联众
1995年3月,在明星公司待了三年的简晶一直在考虑「我是不是要一辈子窝在昆明,我是不是还有充分的能力可以发挥一下,我今后搞什么?」,人会成熟,思想会发展,简晶觉得北京容易使人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受到希望软件带头人宋明华的邀请,1995年5月,简晶加入希望集团主要做 UCSDK 希望图形界面软件开发包的开发,鲍岳桥用 UCSDK 开发了 DOS 下所见即所得的 UCWORD 文字处理软件,而王建华用 UCSDK 开发了 UCCOM 通讯软件。第一次接触 络后简晶迅速爱上了互联 ,毫不夸张的说将大半收入都用于上 , 络的吸引力太大了,通过它获取资源的感觉无与伦比,简晶隐约感到 络蕴含着无限可能。1997年,简晶在希望集团如同马化腾在润迅般,提出希望集团应该向互联 战略方向发展,但是希望集团的传统业务如日中天,并没怎么在意这样的提议。
大家都知道鲍岳桥的年龄最大,想当然的认为是鲍岳桥发起了这次创业,其实不然。最开始简晶找王建华聊创业的事,特别是对互联 的种种畅想,早期互联 商机的企业并不算多,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靠接入服务赚钱,而王建华因为有 UCCOM 的开发经验,对互联 的理解更为深刻。聊着聊着鲍岳桥也参与了进来。当时三个人都没有创业经验,公司怎样生存,都想的很简单,包括公司股权,也是简单的三人平分。关于创业方向,因为简晶喜欢玩 MUD 泥巴游戏,鲍岳桥喜欢下围棋。简晶提出做在线棋牌游戏:①游戏 站是所有 站里最吸引用户的,能够把用户锁定;②围棋、桥牌类游戏长盛不衰,不会消亡;③做别的需要的条件太多,做这个只要有技术就行,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
1998年,果不其然,对于从 DOS 迁移到 Windows 的程序员来说,因为路径依赖而选择了 Windows NT 4.0 平台,联众的框架设计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当时的设计非常超前,底层通讯协议其实具备了聊天室和即时聊天功能,只是定位并非即时通讯软件,最开始由简晶和王建华在设计,后来鲍岳桥也参与了进来。王建华负责服务器端编程,鲍岳桥负责游戏大厅的开发,简晶负责具体游戏的设计。后面的开发进展非常顺利,到5月份的时候,已经有3个游戏成型,基本上可以玩了。联众的框架虽然基于 Windows NT,但从一开始就考虑得很完善,之后的几次升级基本没有再做改动。记得2001年在某次 CSDN 的会议上,鲍岳桥曾经分享过一个经验,同样让小林非常钦佩。原来随着联众游戏的发展,发现遇到了 C10K 并发连接问题无法解决。为此他们找到了微软,最后发现微软在 Windows NT 内核中把 Winsock 并发上限设置为1万,微软认为没有人能突破单机1万个并发连接,因为这个原因倒逼微软去修改操作系统内核配置。小林曾在 Linux 上有过非常高的并发连接经验,但在 Windows 上却没有这三位高手那样的成绩。
拨 精灵
后来发生在中公 、联众和他们三位身上的故事,以及腾讯参与了在线棋牌游戏的竞争。媒体上的 导相对就比较多了,小林没打算在这上面展开来讲。他们从联众退出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过着非常潇洒的日子,过上了穿越无人区等越野、摄影和美食等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鲍岳桥和简晶分别在做些投资,投着投着也会参与到某个项目上。简晶从联众出来后还做过一个叫 X5dj.com 主题家园 站,具备博客和 盘等功能,在小林看来也是 交 络的雏形,还由此孵化出一个产品斗秀 有点像 Flickr,上面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在分享照片,也算是 Web 2.0 时期的产物。也许经历过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互联 倒退史的人会明白,为什么最终会不疾而终。
2010年,之所以被称之为移动互联 元年,是因为随着 iPhone 4 的发布,奠定了 Apple 那无法被超越的用户体验。开源的 Android 系统也趋近成熟,同年 Google Nexus One 发布,并且小米也是在这一年诞生。此前,互联 一度令简晶感到失望,但 iPhone 的横空出世以及移动互联 的巨大机遇使简晶有种重生的感觉,他感到自己重新成为一个程序员,失落很久的激情也从内心涌起。2011年4月,简晶的第一款应用拨 精灵在 App Store 上架了,并且迅速拿下了免费应用软件榜首的位置,其实在应用开发之前,他也投入了很长的时间来摸清市场。简晶提出过「补丁型应用」的概念,这种理念和后来微信小程序的用完即走不谋而合。
2011年10月,创新工场的郎春晖投资了拨 精灵,简晶再一次回到创业路上。小林经常和简晶一起出席 CSDN 组织的各种活动,简晶也很欣赏小林的产品理念,曾经做为天使投资人投资过小林,没错就是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小林也给拨 精灵提过一些建议,如根据城市分类旁边的百家姓,这个经验来自小林在恒基伟业做商务通时对百家姓的印象。回到广东,可以找出在深圳或广州的朋友联系,身在他乡,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产品用户体验非常好,考虑到了左右手等不同习惯。
乔布斯曾经说过,在苹果公司工作,但凡参与过苹果公司任何一款产品的研发,都会不枉此生。简晶的软件作品,无论是广受好评的「中国龙」、「联众游戏」,还是在一些朋友眼中认为曲高和寡的「UCSDK」、「拨 精灵」,给人的感觉何尝不是如此?简晶对于小林来说,是个亦师亦友的前辈。
西方谚语有云,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中国人也常讲天道酬勤。简晶聪明但却仍然吃苦耐劳,这样踏实的人,成功不就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吗?
以上,共勉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