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析:青岛大学在津高考招生(2022-2023)

无事绊心弦,

所念皆所愿。

 

三维分析:

城市—青岛

青岛,一个不寒不暑,可舟可车的地方。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担得起不羁,容得下精致。

尤其是石老人的晴天,一个人漫步在沙与海之间;

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栈桥边,体味跟时间的爱与恋;

尤其是在老建筑里书店,写一张不被发现的便签;

北方第三城,国际化海滨城市。即便早已不见当年品牌之都的遑遑之盛,但得益于优越的地理区位,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及全山东最为开放包容的形象与心态。青岛对于在北方人心中的惯性吸引力,依旧持续,仍然可以稳定保持在 考城市序列中的第二梯队,虽然并非首选,但必可接受。有山有海有人文,有鱼有虾有啤酒,关键是,离家挺近。

青岛,在山海相见,向海风许愿。四年光阴,相伴相惜,有你与温柔,有爱和自由。

院校—仁者兴学

1984年,关于创办新型的综合性青岛大学的议案提出,85年,国家教委指定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支援新建青岛大学,并由南开大学何炳林院士兼任第一任青岛大学校长,青岛大学至此成立。

如今的青岛大学,为1993年由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四校在历史上并无渊源,但因青岛医学院的并入,学校校史也被追溯到了1909年举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同时,现青岛大学与1924年成立的私立青岛大学也没有任何关系,当年的青岛大学,是如今山东大学的前身。

建校伊始,便已集合文、理、工、管、外,学科设置综合全面,之后又增加医学、师范,综合型高校特征显著。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业—守正出奇

作为综合性高校,青岛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广泛,但毕竟建校历史不到40年,底蕴不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虽然青大参与评估学科很多,但没有任何学科可以进入B档以上,只有9个学科得到C+评级。当然,在即将公布的第五轮评估,青大出现二至三个B档学科,并不会太意外。

其中,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目前已经达到了全国第2的位置,在系统复杂性领域、数据驱动控制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具有优势特色;

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是目前青大唯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排名全国第6,也是青大冲击学科评估的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中,复合材料专业全国第8;医学中,口腔医学C+,全国排名31位,也是医学中唯一有望评估晋级的学科;

因为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存在,青岛大学的能源动力类专业,也不容小觑。

此外,应用经济、物理、生物、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也都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但总体上,青大博士点数量,并没有规模优势。

心理分析:

典型的“低大全”学校,青岛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算是“大而不精”,雨露均沾的情况下,每个学科稳步前进,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特别突出的学科。

但也正是因为综合性大学的标签,以及优越的城市区位,使得青大在历年高考录取中,也能在低段211高校的录取位置上,占据一席之地。况且在就业上,青岛大学虽不能畅行全国,但也是本地区非常受瞩目的典型“地头蛇”高校。

可惜,我们并不是本地人,即使未来“北方第二城”的地位想让,也不足以将我们的归属感虹吸到那里,除非是本就生于齐鲁大地,来津高考短暂驻足的那一小部分人。

而且,在考研升学内卷化日趋严重的当下,青岛大学非9非2非双的身份,也不能令我们在推免保研的路径上,能有多少安全感。综上,青大的吸引力,在下降。

青岛大学毕业典礼”星辰大海”惊艳全场

技术分析:

青大在三年新高考历程中,录取数据连续下行,口腔除外。

如若只看到青岛大学医学组的投档线,那么呈现给我们的无疑是乐观的预期,但若细究专业分数,口腔医学与预防医学出现了非常极端的上下偏离。因为近三年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临床与口腔持续热门的同时,大众对预防医学的容忍度也普遍上升。

青岛大学20-22年在津录取统计(请横屏观看)

这个组内,预防医学录取的学生,并非是竞争口腔的失败赌徒,而表达的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主动选择。但这样的数据结果,也未必是坏事,虽同出一组,但可依据自身分数,各取所需。

金融学和经济学,并未出现在常见的不限选科组,而是物理组,这导致不限选科组内的专业鄙视链反而清晰明辨,却让物理组内的排摆,稍显混乱,只有计算机在大众认可度的支撑下居于首位,其余专业即使热门,但在青大也没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在于各个新晋双一流高校的竞争之中,青岛大学已经颓势尽显。这里只探讨其在津高考录取,山东及其他省份高考,心理及技术分析不做描述。

就业分析:

青岛大学逐渐不受宠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三非”的身份,使其4.94%的推免率,不仅远低于同分段的211,也不及双一流。但仅仅4.94%的推免率,能够达到26.11%的深造率,也实属不易。

升学院校方面,青大有着非常明显的本土特色与行业特色。出本校外,升学最多的高校便是山东大学与中国海洋,外省高校最多的,仅仅是同为纺织名校的东华大学。

而在就业上,也无疑是最能体现其“地头蛇”的地方,“五朵金花”以及众多本地企业,只能表达当地人的就业心态,但对于外省学子来说,不然是量小且分散,呈现数据不足。

我自徐熙野逸

任尔黄家富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