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我有个好朋友,她家种了个苹果园。一有空时, 她就给我讲她和家人是如何栽种果树,树上是如何结出那些粉红的、鹅黄的、青红相间的、圆滚滚的苹果的。丰收的场景在她的描述下更是壮观非凡,10亩果园遍地飘红,每亩地可以出产上千斤苹果。毕业后,虽然大家分隔两地,但我时常想起她给我描述的果园里热闹的工作场面。
这些年我看过并实践过近百种国外高效能方法和人生规划方法,感觉好多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理解起来也不是特别容易,这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根据过去取得的成果和采过的大坑结合果园场景,提出了成果思维模型。
1 什么是成果思维?
成果思维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您可以把成果想象为秋天成熟的苹果,把自己想象成果园里的农夫。每年您都可以思考一下,明年的秋天想收获什么?3年后想收获什么?5年后您想收获什么?今生想收获什么?
您打算收什么,就要提前种什么。在您种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您未来会收什么。
在成果思维模型里,苹果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您可以把苹果定义为任何您想要的东西,比如:一个新技能、新学位、新收入、新岗位、或者3年/5年/一生的目标等等。
2 为什么要有成果思维?
成果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周期性地思考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每当一个摘果子周期快要结束时,您就可以提前思考下一个周期要达到什么目标,想摘什么样的果子,周期里的每个阶段具体要如何实现。
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周期性思维模式,一年到头很有可能两手空空。更惨的是,一辈子都可能随波逐流。小时候实现家长想要的,长大后实现领导想要的,但自己想要的却一生都没有实现。
当我们设定好想取得的成果后,我们的潜意识就会被所设定的目标成果锚定。由于潜意识有着惊人的力量,当和成果有关的内容出现时,我们就会立马注意到,将注意力集中到上面,实现我们预设的成果。
如果我们每年都能坚持不断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累积下来,我们就会收获一个丰盛的人生。
3 成果思维模型的结构
成果思维模型是一个周期性模型,分为五个阶段:选苗、成长、摘果子、卖果子和果园维护。一个周期的年限可以是1年、2年、3年,N年不等。每个周期具体长度由每次收获果子的时间长度决定。在完成一个周期后,下个周期又继续开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3.1 选苗
苹果树一般是一年定植,两年成花,三年结果。在第一次结果子后,后续每年会持续结果子15~20年左右。因此,我们在选品种时必须要慎重,因为我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收入都依赖于最初选的选苗。无论种植什么品种,我们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但不同的品种在秋天卖出后收益却是不同的。
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在企业家年会上曾做过一个演讲。演讲中提到小米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团队好、技术强,更大的原因是赶上了台风口选对了产品[1]。
雷军1989年开始做金山WPS办公软件,后来成为金山软件的CEO。他带领团队一直都在追赶微软,却越追距离越远。由于一直紧盯微软,还错过了2000年互联 的风口。
雷军一直在思考到底他是哪里错了,是技术不行还是勤奋不够。要知道他是行业有名的劳模,技术大牛,却没有带领企业走向辉煌。
他经常反思自己都这么努力了,这么多年企业还是每况愈下,是不是还是自己能力不行。后来,他悟出勤奋对于成功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选最肥的市场。只有赶上台风口,才能起飞。飞起来后,能否不掉下来,就靠真本事了。
于是,他在2010年成立小米科技,上市前企业估值1000亿。 虽然目前这个市值下跌了一部分,但是小米在全球的势头依然很强劲。
3.2 成长
选好苹果苗后,农民会在春季把买来的苗木浸泡、杀菌然后种到地里。之后,进行定干、浇水、施肥等工作。随着树苗不断长高,定期提供合适的温度、水分和养分并喷药防治病虫害,保证树苗的茁壮成长。
第2年6月左右,果树开始发芽,花芽率决定了果园未来的产量。此时要注意提高花芽率,控制果园的花芽与叶芽的比例,要在能供给足够营养的情况下提高产量,这可是个技术活。
第2年冬天,果树会渡过冬眠期,准备第3年开花结果。
无论是开始一个新行业或者转去一个新方向,一般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来打好基础。
我在读博的时候,曾经换过两次方向,每次基本上都花了2年时间才对新领域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并产出了一些果子。如果想要走得更远,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花时间才可以。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从创业最初想做程控交换机到实际开发出交换机并批量发货,也是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
3.3 摘果子
即使有好品种,如果没有好卖相,采摘后也卖不出好价钱。品相好的苹果农民可以卖到6~7元一斤,品相差的苹果只能卖到1~2元一斤,价格差距很大。
每年4~5月时,苹果树会开花。到了6月份苹果树结了一个幼小的果子后,农民会开始给每个小幼果套上袋子,目的是让苹果长大后不被晒出斑,不被虫子咬,秋天卖个好价钱。
套袋即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要知道1亩苹果树要套1万5千个袋左右。每个袋子还要被套袋员用手撑开袋子下边的散热孔,保证幼果可以良好散热,并有足够的空间长大。
苹果套袋80多天后,就可以进行摘袋了。由于苹果的上色和光照关系很大,摘袋后可以剪掉档光的枝叶,地面铺上反光纸等。等苹果变红后就可以采摘了。
在摘果子的过程中,农民一般采用多轮采摘的方式,这样有些小的果子再晚些摘还可以长大一些,卖个好价钱。
我对摘果子可是有深刻体验,踩过很多的大坑。早些年,我做过很多研究。比如开始时做了A工作,花了很大力气做到果子快要成熟了,然后觉得成果不够大不够漂亮。心想算了,我还是改做B吧。于是,放弃了A转去做B。B又做到果子快熟了,又觉得B也不够大不够漂亮。心想算了,C工作更好还是做C吧。C工作做了后觉得也很一般,但是时间不等人,然后把C完成了。后来我曾反复思考,A和B实际并不比C差,如果好好打磨一下也很是不错的。但是,再想把A和B捡起来已经很难了。因为大部分工作是有时效性的,就像落到地上的苹果,如果时间过去很久还不捡起来,就没有太大价值了。
我的一个朋友做得就比我好很多,他比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早了好几年评到教授。这个朋友每次开始一个工作之前都会好好考虑,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总要摘到果子,无论果子的大小。因此,他积累了很多的成果,每次都提前破格提升。
另外,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完美,拿不出手。当我到企业工作后这个想法有了很大转变。我发现原来所有公司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产品都不完美,而且问题还不少,包括那些世界最先进的公司。只要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不是完美的,因为人就不是完美的。因此,多欣赏自己成果好的方面,不断改善薄弱的方面就可以了。
3.4 卖果子
在苹果摘下来后,会被果农穿过不同尺寸的圆圈根据大小和品相分级出售。因为根据农夫的经验,分级出售比统一出售收入更高。
在现实中,我们手头的各种工作,也可以想办法分级卖出去。比如:华为和小米的手机都是分为高、中、低,好几个档次的。他们不会只做一个档次的产品。因为在现实中,需求就是分成很多档次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的能力决定了其上限可以出售的产品的最高水平,但这不代表只生产最高水平的产品。
这就像是听音乐,阳春白雪虽然高大上,但可以享用的人只是少数。流行歌曲,广场舞神曲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广受大众喜欢。
个人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岳云鹏虽然是相声演员,但他说、学、逗、唱的基本功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因此,他不但唱歌,还拍电影。
新东方好多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英语,但他们也出各种学习书籍。
3.5 果园维护
果园在摘完果子后就进入了维护阶段。在这个阶段会对果园进行剪枝、清洁、补充营养等果园维护工作,预备明年新一轮的结果子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当取得一个周期的成果后,我们也需要休养生息。由于工作过忙、压力过大出问题的例子太多了。华为的任正非,滴滴的柳青,在高强度的工作下都得了癌症。我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而且倒下后再没有起来。
要想未来多结果子,树木本身的健康很重要。树木如此,人亦如此。因此,我们要劳逸结合,留出修养生息的时间。
另外,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也可以跳出一年的忙碌,对过去进行反思和总结,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下一个即将到来的新周期做准备。
总结
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留言、点赞。愿与您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雷军演讲纪要,企业家 ,
http://www.iceo.com.cn/renwu2013/2013/1208/273229.shtml.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