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白洞 03篇

想要做好时间管理,需要顺应大脑的先天机制

人类的大脑有几个特点【先天机制】:

1、记忆资源十分有限,基本不可能在脑中存放超过7个项目;

2、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3、对有时间底线的事情会产生紧迫感,而且需要外界时时刺激

当认识与正视我们自身大脑的这些特点,才能顺应找出更好的高效办法,从而事半功倍;

不然,每次都要和自己大脑的自然机制对抗,就无异于你开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事倍功半。

【一】

应对大脑的第一个特点:记忆资源有限

解决方法:

为大脑找一个工具,来辅助记忆

Max试用超过10种以上的时间管理工具,最后卸载掉,只保留2个:

1)滴答清单

(内置番茄钟,清单功能非常强大,各种需求都能满足)

2)印象笔记

(用来做笔记,拆解行动流程,打造个人知识体系,回顾检讨形成经验闭环用以将来借鉴等等非常好用)

这两个APP可以取代所有其他的清单类,排程类的软件

Max相信,只要你把它掌握,你就开启了高效人生,不在被时间黑洞所困,保持简单最难得

那如何借助这两个APP来实践时间管理呢?

可以分成4大步骤

步骤1:收集篮

把所有头脑的想法、杂念、任务、工作还有零散思绪,统统写在印象笔记里,也就是收集篮;

让软件帮你记忆,你只需清空大脑,为大脑减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步骤2:分析

分析在收集篮里的零散笔记,

找出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

哪些是可以延迟处理的?

哪些是可以转交给他人处理的?

步骤3:分类

将需在特定日期处理的事件,设置提醒闹钟;

将需要别人处理的事情转交;

将需要现在处理的事情摆在办公桌上。

步骤4:高效行动

在自己最高效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PS:

在这里有一个小诀窍,不要把能在3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事,放进收集篮,比如:给家人打个问候电话,泡一杯咖啡

既然这件事情立即就能完成,那么不要吝啬这3分钟,当下就做完它吧,不要让它占据你的收集篮

在【时间白洞】进阶班里,会具体分解Max用印象笔记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实践,细化到每一个步骤,以此打造:【用笔记指引时间管理,以时间管理推动进度】,形成一个正面多米诺的良好效果。

【二】

应对大脑第二个特点:喜欢简单

解决方案:

那我们就化繁为简,为大脑减压

经过了上面的4个步骤,暂时将大脑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

可是,现在只知道了自己手头和心里的所有事,想要执行起来,却还是无从下手,怎么办?

这时候,传说中的“四象限法则”就要派上用场了

为什么说这个法则是“传说中的”?

因为知道这个法则的人十有八九,但是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这个法则的,恐怕少之又少。

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表面上看起来,对于第一象限的事情,没什么可说的,就是立即去做。

这个象限带给我们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没有选择。

对于第二象限的事情,有计划的去做。

这个象限像个储蓄罐,如果可以有计划的安排,每天执行一点,就可以完成一件大事。

相反,如果对之不理不睬,很快它们就会变成第一象限的事情,出现“财政危机”,不得不焦头烂额的去应付。

对于第三象限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

何必在琐事上消磨时间?

不如想办法把它们抛出去,或是转交给别人,或是放弃它们,承担一小部分后果。

对于第四象限的事情,比如看漫画、看电视、交际,安排合理的时间去做。

许多时间管理书籍认为,这个象限的事情尽量不去做。。。

但是Max认为,这个象限多数事情是休闲娱乐,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一个绷紧的发条,有张有弛才是人生呐。

不妨将第四象限的事情归结为休闲区域,等前三个象限的事情处置完了,便放心的开展让自己愉快的休闲活动,将娱乐链接为:对自己一天辛劳工作的奖励。

但,在实践当中,绝大多数的人往往卡在【分类】上,就是对自己收集篮里的事情不会分类!

什么是紧急?

什么是重要?

什么是紧急但不重要?

什么又是重要但不紧急?

Max在执行四象限的过程当中发现到,如果没有一个衡量标准,那么单单每次要做分类,就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到最后往往是把全部的事情堆在一起,靠感觉去分类,那将造成待办清单越拖越长,变成永远都无法完成的清单。

别着急,Max在未来几篇将继续为你分享,Max将告诉你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间管理三象限】及【行动聚焦123法则】

应对大脑的第三个特点:

对时间底线会产生紧迫感,而且需要外界时时刺激。

解决方案:

把工作分解,同时只在最高效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目前手头上的事情,大多都在第一第二象限,看起来还是很多的事情,找不到头绪,也不知道先做什么,怎么办?

别着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长篇巨著也不是一天写就,复杂的事情,只要分解开来,便容易多了。

例如,今天要写一个文案:

如果把目标定位为【写完文案】,大脑一看到这个目标,就会慌张起来。

因为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写文案需要思考标题,需要组织语言,需要设定合适的场景,甚至需要漂亮的排版,这样客户看了才能满意

好不容易冥思苦想出了一个抓人眼球的标题,忽然接了一个电话,要去开一个临时会议

回来以后,所有的思路又没了,这样低效率的工作着,晚上还要加班继续写。

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烦恼,越烦恼越拖延。。。

这是不是你曾经历的现实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既然想不出标题,就不要想了。

记住以个原则:做事靠系统,不要凭感觉

让我们试着把这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为几个小任务。

1、写出文案的核心观点和大纲

2、迅速用最直白的话,写出标题,不需要思索标题的吸引程度

3、在Word上写出大纲,大标题,副标题···

4、填充内容,并做修改。往往这个过程中,标题又有了更好的写法

这样就将一个大任务,分成了4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用时大概不会超过半小时。中间如果出现干扰,即使被打断思路了,也不过影响其中一个小节点,回来后再用几分钟让自己进入状态就好了,是不是很棒?

看着这4个简单的小任务,大脑是不是开始跃跃欲试了?

同样别着急,大脑这个家伙,永远是三分钟热度。

如果按这个任务顺序做下去,大概做到第二个,大脑又开始走神了,它会说:宝宝不开心了,提醒你它要吃零食,它要看微博,它要刷抖音

若是被大脑牵着鼻子走,搞不好又掉到时间黑洞里面去了。

那要怎么办?

用理智脑战胜情绪脑!

你必须要借助一个小小的辅助工具:番茄时钟

如何使用番茄工作法?

一个工作任务,就是一个番茄,吃一个番茄,也就是完成一个任务,需要25分钟的时间!

具体使用:

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Max都是用滴答清单内置的番茄钟)

专注工作25分钟,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3个番茄时段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从上面举的例子里看,把写文案,分成4个小项目,大概可以吃5个番茄的时间

这样一来,完成这个“文案”的大任务需要25*5+4*5=145分钟,也就是2.41个小时,还不到3个半小时。

大家一定会很兴奋,我一天要在单位待8个小时,2个半小时不到就能完成任务,不仅晚上不用加班了,还能腾出手来处理一下其他的事,简直太棒了!

可是Max又要来泼冷水了,因为大脑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专注,这三个小时里面,很可能会面临休息过头,或是被琐事打断的局面。

而且就连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也说了,一天最好不要超过8个番茄,这大概是我们大脑工作的极限了

但仍然有方法:就是在还没开始工作前,要给大脑一些激励和刺激

比如,告诉大脑:只要写完文案,晚上就可以看一场电影,或是给自己做顿丰富的晚餐,大脑听见这些,一定会更活跃起来,相对就专注的多了。

如果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设定番茄时钟,马上开始工作吧!

如果真的在上班时间内完成了这项工作,别忘了一定给自己奖励!

再微不足道的成就也要大肆庆祝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越来越自信的成长起来,这样才不枉此生,是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别忘了及时在任务清单上给自己完成的任务打勾

让自己看着任务清单的任务在一点点减少,收获在一点点增加,就会不断增加信心和喜悦。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脑就会记忆自己的工作方法,以及完成任务的快乐,27天养成习惯,大脑自动进入反射区,你也无需刻意去做了,而是自然而然的惬意的吃番茄啦!

小结:学会打破时间黑洞,分析自己的时间规划和分配,才能有目的性的提高效率。

Max老师带你每天学习一点点,从0到1需要行动的勇气,从1到100需要找到时间白洞!

下一篇:【时间管理】时间白洞 序列04篇【时间白洞】与【心流管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