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某些所谓的前沿、一流、领先的软件公司Y友、Z软、Z远、金D、D软….,祖传代码,就几套几十年前技术水平的软件,凭借三寸不烂之PPT和“专家”站台,专门找单位和国企忽悠,这些体质内的地方啊,项目多、钱多,几百万几千万几亿的信息化项目多得很,关键是特好忽悠,基本都是外行领导内行还搞一言堂,只要搞定关键的几个人,保证项目拿到手软了,数钱手抽筋,也根本不用担心验收,这些地方基本没有不能验收的项目,领导们的业绩和政绩工程谁敢不验收啊!
“软件公司”也大可以换着名字换着壳的卖他们的祖传软件,几个人就完成几百、几千万的项目“开发”,实际上就是换壳换LOGO查删改增万变不离其宗,换个皮就是微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项目、数字化转型典范…,投入几千万搞数字孪生,最后变成个3D动画赏析,虚幻引擎五毛特效游戏,设备也是换壳“自主研发”所以各种接口搞不定,验收时人为配合给外行领导看看,给他开心一下就行了!忽悠完了A公司忽悠B单位,换个标题就是钱!这些破系统,漏洞一大堆,效率极差,业务脱轨,UI丑上天…随时要有人运维,因此每年还有巨额的人肉运维费!
总结:
你以互联 软件要求erp这种根本不可能的。你看腾讯,阿里,抖音这些企业有多少人?一年需要多少支出?
没有程序员,只能写出能用的软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体验。因为这些软件没有办法复制(或者复制的部分很少)。
而互联 软件多是千万级以上用户使用(大的是多少亿人使用),可以“复制赚钱”。这样在投入和产出比上,就不存比例了。
也就是这种企业软件,没有多少用户,产生不了超量复制产生的红利,只能是要求到能用。不可能做到互联 软件那样的好用。
因为那种软件的成本,你可能没有想到实际成本有多高。
除了前面大家说的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钱途。直白一点说:就是市场比较狭窄,就算把整个市场吃下来,能挣的钱其实也不算很多,并且没有什么细分领域可以扣点饭吃。
以大家都知道的 MATLAB为例,这个在理工科领域算是最著名的软件了,2020年的的销售额收入大概是10亿美金,当然利润比较高,大概5亿美金,这是Mathworks的3000多员工的结晶,加上一些其他收入,算下来虽然利润率不错,但是这个营收确实不算高。同样的员工,要是做企业软件(ERP之类的)或者 ToC用户类的软件,营收可以远远不止于此。 Mathworks公司虽然在行业领域里面是顶尖的,但是相比于同样的互联 公司、企业服务软件公司,其营收只是人家一个零头。所以外面看着风光,其实老板和股东们心里也苦,这个软件从70年代就起家,这么几十年拼杀下来,也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
MATLAB还算是工业界用得比较广泛的软件了,像一些其他特定的行业软件,例如其他答主提到的造船软件、建筑类软件,其实市场领域更加窄,说白了,就算整个市场100%被某家公司占用,从营收角度来说,也就只能挣到这么点钱。加上早期的一些工业软件,在行业领域内已经占用大量客户,抢占了整个生态链,没有足够的的优势,很难让行业使用者切换软件。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资本也不愿意投资在工业软件的开发。同样的资本,如果投在互联 行业,就算已经有头部软件占据市场,但是还是有很多细分领域有比较多的机会,资本的营收还是有一定的保障。而如果投在工业软件中,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高,市场机会少,对于资本来说风险太大了,所以从资本的角度来说也不愿意投在工业软件。
从整个行业生态来看,工业软件的研发前景确实不太乐观。个人认为比较可行方法:还是以学校进行基础研发为主,工业界实时投入为辅,到适当的时候进行产品化。 也就是说:以高校的科研开发作为起步,先建立一些开源的基础的组件,满足一些工业软件的基本要求。然后企业在雏形完成后,逐步提供一些资金投入,等到一个合适的时候,由企业买断版权,同时企业与高校继续一同研发,进行产品化。在高校内部,可以免费提供给各个高校进行教学、调研使用,满足头部用户,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