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手机修图APP推荐

文章总字数13000+字

样张案例图示120+张

文章提及的后期软件30+款

总阅读时间在1小时左右,建议睡前,地铁和马桶上观看。


一 写在前面

如果要说在开始手机摄影这五年里,别人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一定是:

“你用的什么软件?”

如果真的要仔细去展开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本质上就和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摄影作品的时候一定会去问什么相机有着非常完美的异曲同工之妙。手机摄影与相机摄影虽然同宗同源,但依然包含着截然不同的理念。如果把摄影分拍摄,后期和输出三个主要部分。那么相机只能完成拍摄的任务,可手机却是一个可以从拍摄,到后期(数字暗房),最后到输出(例如发送朋友圈)的可以走完整个流程的完整设备。更重要的是,手机由于应用软件丰富,各种高质量且富有创意的软件层出不穷,这极大的扩展了手机摄影后期的乐趣。

甚至可以说,手机摄影的绝大一部分乐趣就来自后期。更重要的是,它大大降低了摄影后期的学习成本。让每一个人都能体会数字暗房的魅力。不再让图片处理是PS高手的游戏。

所以,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目前手机摄影的应用软件做一个巡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手机摄影后期,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它是不是有一个“科学”的流畅。我的目的不是希望你只是找到我提到的每一个应用软件,下载以后让它静静地躺在你的手机里,而是希望:

“你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后期方式,从而去完成你关于手机摄影的表达。”

以下是文章的基本梗概和目录:

二 为什么要手机摄影后期?

1.摄影的分类

在我们回答一张照片怎么后期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解答一张照片能否后期的这个问题。

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质问:

1.你这个照片后期过了,没什么意思了。

2.你这个照片,这么好看,一定后期了吧?

这两个语句的潜台词都是你的照片一旦后期,就“掉价”了,不是纯粹的摄影了。这不是现在有的疑惑,其实自摄影诞生以来,所有的摄影师和观众都对这个问题乐此不疲的讨论着。但摄影一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讨论,那么艺术总归是需要表达的。你所知道的梵高的画,贝多芬的曲都是如此。如果你只是按下一个快门,就算一种结束,那这张照片只不过是自然的记录,又何来的表达之说。当然,照片的确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而言,“纪录性”的确是其重要特点,所以当我们谈到严肃的 道摄影,我们就需要严格要求还原真实,一个像素都不能改变。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摄影能否后期是取决于照片的用途。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当然是希望自己的照片成为自己的表达,所以别说能不能后期,而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后期。

2.完整的表达

不知道你是否在拍照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你拍一张照片的时候,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机器同一个时间点拍摄同一样的照片,那这样拍出几乎一样的照片是否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我们的条件还可以放宽一点,我们经常都会去一些所谓的知名摄影景点拍摄照片,那么我们拍摄的这些“雷同”的照片是否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你不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是雷同的,或者所谓的肤浅一点,你希望自己的照片是能够从朋友圈脱颖而出的,让自己的照片有自己的表达,而不仅仅是一个到此一游的风景照,那你又该怎么去做呢?

下面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黑白摄影大师段老师眼里的世界:

因此,如著名的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所说:“摄影中,前期拍摄就像是谱曲,而后期就是演奏”

所以,即使是再好的曲子,如果你不去进行演奏,那也终究不能成为伟大的曲子。

那么当我们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开始后期的时候,希望文章接下来的每一个小的指引都能帮你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三 摄影后期的分类

很多人当拿到一张照片的时候,很多时候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你看看,我这张参数怎么调”成为我遇到的最多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我往往都会反问一句:你心里是不是有它你想要的样子?

坦率地说,很多人后期的问题,技术上都是可以很快的弥补,但是审美和认知的差异的确需要日积月累。因为这关系到,在你拍摄一张照片以后,能否在心中描绘出你希望的样子。更重要的是,手机摄影后期的方向往往是自己的风格为指引才对,一些知名的摄影师,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以独特的摄影后期风格见长。例如我很喜欢的德国摄影师Matthias Heiderich,他的低饱和度的高明度的摄影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

所以除了学习这些所谓的摄影后期干货,我们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去看好作品,找到自己的喜欢类型,并用后期去实践,这样慢慢的我们就会做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表达。

但摄影后期并不只是天马星空的,他还是有着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向。我会把后期分为两个大的方向,分别是第一步的基础后期,和进阶的创意后期。

1.基础后期

在开始各种术语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对比图:

这是一张照片在后期前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发现,后期后的照片更加的具有观赏性,甚至是可以说,没有后期之间的照片是“废片”,而后期之后的照片是一幅好照片。所以你看,后期就是这么的神奇,他甚至可以改变一张照片的“命运”。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来总结,第二张照片到底比第一张照片好在哪里呢?

如果用一个词来进行概括,那就是“通透”。而这个“通透”隐藏的含义包括:

有着合适的冷暖氛围,悦目的对比度和恰当的饱和度等等。接下来,我将会首先用一张图来表达,基础后期一般都包含哪些内容,然后再展示常用的后期软件是如何调节他们的:

全局调整

(1)画面的基础矫正

什么是画面的基础矫正呢?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遇到过拍摄的照片,景物明明是横平竖直的,但是拍出来却是斜的。这其实是手机镜头的畸变原因,由于手机是一颗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就有着典型的“桶形畸变”,而这种畸变的存在让我们不能很好的还原一些建筑照片的原貌。而为了修饰这些畸变,一些透视校正工具就很有必要:

以上都是用来修正镜头的畸变,能够做到画面中真正的横平竖直。

与此同时,在这里需要介绍一款非常厉害的畸变纠正软件,也就是SKRWT。如果你是一个很喜欢拍摄建筑的人,那就一定不要错过。

(2)二次构图和裁切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但是又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后期步骤。我们都知道对于摄影而言,构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框选方式,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张力。但是在拍摄时,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构图,或者很多时候别说构图了,我们很多人连基本的横平竖直都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个时候,二次构图就可以让我们重新选择。二次构图不仅仅能够解决画面内容的重新放置,而是给我们更多的框选方式。例如以下几个软件中提供的画面比例:

在这里,我使用一张图,分别是用不同的构图比例,来尝试解读不同的视觉感受:

方形构图

16:9构图

可以看到,不同的裁切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在我们开始后期之前,别着急所谓的调色,先找到合适的裁切方式,而往往这种裁切方式能够对一张照片起着非常大的改观。尤其是对于摄影来说,这个做减法的艺术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裁切这种方式来完成减法。

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才来到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后期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参数调节。

(3)白平衡

如果你的手机有所谓的可以根据环境调节冷暖这个功能,那你一定不会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如果你没有听过,那你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的太阳光是否只有一个颜色呢?是不是太阳落山之前就会变为暖黄色,而到了早上就是冷蓝色。这个冷暖的调节就是白平衡调节的一部分,而另一个部分就是色调,色调看起来就是决定这个照片是红还是绿,二者组合到一起就决定了画面的白平衡。

至于这里的调节原则,在专业的相机摄影里,一般都需要先还原白平衡,也就是真实的找到现场当时的色彩倾向。但是对于手机摄影而言,我认为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期待的氛围即可。这句话是说,我想要一张照片表达温暖,热烈的氛围我就会让白平衡暖一点。而如果我希望一张照片表达是肃穆,冷峻的感觉,那我就可以让色温冷一些。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画面中的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色彩倾向,例如最常用的在阴影部分嵌入冷色调,高光部分嵌入暖色调,从而实现画面的冷暖对比。

(4)正确的曝光

曝光几乎是摄影的拍摄的一个最重要做成部分。最简单的理解可以是一张照片的明暗。很多摄影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与曝光有着密切联系。以我们最最熟悉的日式小清新为例,就是使用一种曝光过度的拍摄和后期手法来实现。在这一小节的标题我叫做“正确”的曝光,但是很多时候正确并不一定是适合的。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摄影学习理念—直方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把直方图理解为人的基因图谱。每一张照片都会对应着一张直方图。

这个直方图的具体含义是:

“直方图用图形表示图像的每个亮度级别的像素数量”

通俗地说,就是他的横坐标是亮度的递增,从最暗到最亮。而他的纵坐标就是他的像素数量。

例如下面分别是曝光不足,正确曝光,和曝光过度的一张照片的不同直方图形式。

(最右侧高光没有像素)

(最左最右都有像素)

(最左缺少像素,最右像素溢出)

从以上可以看到,我们通过直方图就可以引导我们调整合适的曝光。

在snapseed和泼辣修图中都有直方图的显示:

在有了以上的直方图以后,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下面的参数:

曝光:可以全局显著的调节画面的明暗,使直方图中的像素数量向左或者是向右移动。

阴影:调整画面中暗的部分,也就是直方图的左边。

高光:调整画面中亮的部分,也就是直方图的右边。

一般来说,所谓正确曝光的图片,我们的像素都是集中在画面的中间调,并有少量的黑色和白色。例如文章开头森林的示例照片,直方图的对比,明显看到修图前的直方图不够正确。

修图前

修图后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直方图作指引,并通过这几个常规的曝光参数进行调节即可。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还有通过进阶的曲线调整,可限于篇幅,可能会在以后的进阶后期里详细说明,但殊途同归,思路都基本一致。

(5)适当的反差

除了画面的明暗以外,画面中还有反差和层次。有的照片,像素都比较集中(反差大),而有些照片像素比较分散(反差小)。而对比度就是调节反差的重要工具: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加大一点对比度让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是这样会损失画面中的细节,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权衡。不过,你也会发现,在调整反差过程中,曝光也会变化(调整曝光时,反差也会变化),这二者其实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在调整的时候可以多次互相协调使用。

(6)恰当的饱和度

如果说我们在后期经常遇到的误区,相信饱和度一定是一个。很多人会在后期时过多调整饱和度。的确,更加鲜艳的颜色更加刺激眼球。但是当我们把一张照片,分别使用过度的饱和度和欠饱和度对比的时候,比如以下两张照片:

这个时候你一定会选择欠饱和度的。因为这样的照片更加的耐看,刺激的高饱和反而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

所以,在我们使用以上的饱和度调整工具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整个画面氛围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过度追求高饱和度。

(7)暗角和晕影

现在都流行复古风潮,这也是胶片色和胶片味大行其道的原因。在以前,相机镜头会因为在设计或者制造中不能够很好的避免的在画面周围产生晕影,比如下面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虽然很多时候是一种缺陷,但却也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氛围。因为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做减法的过程,可以让观者的视觉都集中在画面的中央。

但是,依然是不要过度使用,不然就会让整个画面失去作为的通透。一般来说在黑白摄影中会有着更加突出的效果。

(8)颗粒

这也是一个胶片时代遗留的产物,在以前由于数码相机都是用胶卷。胶卷很容易产生噪点和颗粒。让整个画面有一种粗糙的质感。这种质感除了能够让你的照片拥有复古的味道以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一种“移觉”的效果。

这种粗糙的手感,会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

需要说明的是,颗粒这个功能一定要谨慎之用,过度使用很容易造成照片的视觉模糊。

局部调整

我们说完了全局调整,那现在再来说说局部调整。顾名思义,全局调整是针对画面中的全部部分,只要是你动任何的参数,画面中的每一个相关部分都会被调节。而局部调整则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工具实现画面的部分控制。例如当我想调整画面的明暗的时候,我只想调整某一部分的明或者暗,而不是整体的明暗,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局部调整工具。

重要的是,局部调整工具也是决定一个后期软件是不是强大的基础软件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这些工具。

(9)渐变工具

渐变工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局部调整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从画面的一侧向画面中的中央产生一个有过渡效果的“选区”,你可以理解为在你的照片上蒙上一层逐渐透明的“布”,而我们可以在这个区域进行我们希望的调整添加。

(图中的红色是表示选区,也就是作用区域)

举一个例子:

下面的照片中,我希望画面中天空上半部分的颜色更加梦幻的冷一些。

我知道想要冷一些可以调整白平衡工具,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的使用白平衡工具,就会造成画面的整体都变冷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渐变工具。我们可以让渐变工具从上向下拉动整体覆盖天空,然后在调节参数,这个时候色温调节的效果就会只作用在天空上。而且你也不只可以调节一个参数,其他的都可以,就像正常的全局调整一样。

之所以叫渐变滤镜,是因为为了画面过度自然而渐渐的改变,而不是一刀切的直接改变,例如下面这样:

综上,如果你想要的调整效果是画面的某一个部分向中间,就可以使用渐变滤镜。例如,有些时候画面周围过于明亮,而我们需要突出画面中央的主题,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渐变滤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