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芯片被限制,更多的人意识到芯片相关技术自主化的重要性。华为的麒麟芯片虽然不能大规模量产,但是华为从未放弃,麒麟芯片的研发也从未停止。但是华为面临的困境可能更大了,麒麟芯片或许连保持研发能力都难了。
芯片禁令或被扩大
4月16日,据有关媒体 道,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部分参议员要求商务部扩大针对华为的芯片禁令,要求将禁令扩大为“任何设计制程为14nm及以下的先进芯片的中国公司”。同时芯片设计工具EDA的使用,也必须获得许可证。
目前华为的处境是先进的芯片无法给第三方代工企业生产,先进的5G芯片无法从其他厂家购买。如果这一“要求”被通过,意味着中国大陆所以设计14nm制程以下的公司的芯片都将无法得到第三方代工,同时购买其他厂商的芯片也将被严格限制。
华为海思在芯片研发上的实力已经可以比肩高通,在中国半导体行业还有很多实力比不上海思的企业也在不断努力,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进步助力。比如紫光展锐的虎贲芯片,虽然目前仅仅是中低端芯片,但是也用到了6nm工艺制程。
芯片设计的必备工具被禁?
华为海思目前做的仅仅是芯片设计,芯片的生产需要交给台积电、三星、台积电等芯片代工企业。在芯片设计中,EDA是必备的工具,简单来说,芯片上亿万个晶体管需要通过EDA软件绘制。
2019年全球EDA市场规模为105.5亿元,而国际三巨头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60%。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 告,2019年我国EDA软件市场规模约为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件产销市场,国产EDA软件占比仅为5%。
EDA软件的国产化率还不到10%,这也就意味着,一旦EDA工具都被卡脖子,国产化替代的在短时间内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如果没有EDA软件,芯片的设计几乎不可能完成,人力的极限只能绘制上百个晶体管。而如今先进芯片集体管数量超百亿,比如苹果最新的A14芯片拥有118亿个晶体管,这绝非人力所能完成的。
当然也不必过于“悲观”,国内的华大九天、广立微等EDA企业正全面发力,实现突围也并非遥遥无期。在被“卡脖子”和“芯片短缺”的行业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正迎难而上,这场芯片之争,中国绝对有一战之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