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好人”曾北海为外地游客义务讲解平江路景点
2012年10月26日,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挂牌成立。三年多来,一串串落地有声的数据,一幅幅发展的蓝图,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记录着姑苏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铿锵有力的发展。姑苏区以开放融合的姿态和务实求新的精神,大步迈向转型发展之路。
古城保护 积极参与古城保护立法留住原汁原味的苏式“根与魂”
镜头:
近期,山塘、虎丘旅游景区建立了市场、产品等旅游资源的共享机制,并共同推出特色游线,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据悉,该共享机制包括:一是针对普通自由行游客推出“七里山塘到虎丘”水上游产品,通过联票形式将山塘街区玉涵堂、虎丘景区等景点门票和观光画舫船票进行统一销售,方便游客在山塘与虎丘之间往返游览。二是针对高端个性化游客推出“早安虎丘,晨享山塘”特色游线,该线选取早晨七点至八点半作为主推时段,
避开白天拥挤的人流和喧嚣,“静”享虎丘山晨光野趣及枕河人家洗菜、淘米、炊烟等寻常生活味道,充分体验水乡民风民俗,同时通过融入评弹欣赏、苏式早点、茶道香道等老苏州文化元素,提升该游线产品的文化韵味和游客体验度。
新闻纵深:
古城保护,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是基础。2015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意见》,为古城整体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此外,还在保护区古城保护和规划国土局增设古城保护办公室。该区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古城保护更新利用新模式,对市容市政职能与历史街区景区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并研究设立平江片区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与苏州科技学院共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列入2016年立法计划项目。机制的理顺,给该区保护举措扎实推进,探索多元化保护模式提供了平台,该区努力用好古城保护专项资金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集中力量实施虎丘综改、桃花坞、渔家村、平江历史街区、古建老宅保护修缮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保护好姑苏“城脉”的同时,姑苏区深知“文脉”传承的重要性,需要神形兼顾。三年多来,该区深入挖掘古城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古胥门元宵灯会、轧神仙庙会和吴地端午等民俗活动,苏绣、吴歌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花香鼓舞等11个项目入选区级非遗项目名录,平江路、山塘街被认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山塘历史街区荣膺国际旅游大奖,姑苏区获评全国首个“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古城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经济发展 产业转型搭上新引擎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镜头:
近期,从金阊新城传来好消息,姑苏软件园入选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类别为重大创新载体,总投资12.47亿元。
今年以来,姑苏软件园通过创新各种形式、方式开展招商工作,目前已新引进十余家企业,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在合资子公司和国家级实验室落地、信息安全企业组团入驻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月,“清华x-lab未来生活创新中心”也正式签约落户姑苏软件园。
同样作为拓展资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有力举措,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与姑苏区胥江街道合作签约,则是建立了政校企合作平台。根据计划,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将在胥江街道辖区多个产业园分别设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实习就业基地”,同时政校企三方合作建立胥江文化产业园发展联盟产学研合作基地,多领域、多渠道开展产学研合作。
新闻纵深:
“姑苏软件园启动区(一期)”是姑苏区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发展经济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寻求“突围”。三年多来,姑苏区通过制定出台“1+X”等系列扶持政策,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战略项目,促进商贸、商务、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引导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了符合姑苏实际的产业体系。
楼宇经济是姑苏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为树立全区楼宇品牌,自2014年起,姑苏区在星级楼宇或新建的优质载体中每年培育2—3幢产业集聚度高、贡献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楼宇作为特色楼宇、重点楼宇,并分别给予50万元和100万元的政策扶持。2015年起,姑苏区从服务业引导资金中切块1500万元专项扶持楼宇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实施扶持政策以来,各楼宇改造提升费用累计投入达到9600万元以上。2015年,全区120幢楼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亿元,较上年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87.8%。
除了产业载体的持续供能,姑苏区积极整合资源释放活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组建名城保护、名城建设、名城发展三大国资集团。加强对辖区企业的指导和帮扶,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共有13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民生保障 公共服务搬到居民“家门口”创新服务为民惠民
镜头:
家住永林新村的陈奶奶去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由于住在5楼,又80岁高龄,每次去做心电图观察都很不方便。6月底,姑苏区在娄江 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陈奶奶的子女第一时间进行了签约,并定期通过手机上家庭医生的App预约上门心电图服务,远在外地的子女直呼方便、实用。
目前,家庭医生的 页和手机App 已经设计完成,6月底,在娄江 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上线试点。据悉,年内姑苏区所有 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将开展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个性化服务套餐将全面开放 上预约,到2020年,姑苏区将力争实现每个家庭都有一名签约医生,每个居民都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一张居民健康卡。
新闻纵深:
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是姑苏区老百姓享受实实在在服务的生动缩影。让百姓安居乐业,各项 会事业均衡发展才是保障。三年多来,姑苏区注重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先后实施80个实事项目,总投入80.36亿元。 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9%以上,新增就业岗位约25万个。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建扩建3所小学、3所幼儿园,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检测指数位居全市前列,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9个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 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创新推广“虚拟养老”模式,服务老人数达2.5万,建成一批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助浴点和为老助餐中央厨房,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三维养老体系;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投用,“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首要目的,也是最终落脚点。三年多来,姑苏区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先后投入69亿元,实施南环新村、梅巷片区和解放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居民家庭“改厕”等工程,惠及居民3万余户;开展“四大整治四大提升”“金秋洁净”“五项治理”等综合整治行动,提升护城河以内古城核心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噪音、油烟、扬尘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党的建设 提升项目需求契合度基层党建精准“发力”
镜头:
近期,平江街道“党员爱心服务超市”实体店在历史街区 区正式启动运营。实体店内设有“党员爱心服务卡”“爱心服务名片墙”和“爱心积累兑换券”,通过“超市”运营的方式创新实现了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爱心等行为的量化积累。
“党员爱心服务超市”理念由来已久,但之前一直以“虚拟”的方式存在着,虚拟“超市”通过发放党员爱心服务卡,为居民群众进行服务结对。该项目曾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姑苏区“十佳”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此次,街道推出爱心超市实体店,设置了爱心超市运作流程展示墙、供需匹配对接室、志愿风采展示厅、积分兑换专柜等功能区域,志愿者通过提供服务储蓄时间,并可在实体店进行量化存取,兑换实物或者服务。
新闻纵深:
“党员爱心服务超市”是姑苏区探索建立新型党员志愿者服务 络的一次有益尝试。三年多来,姑苏区加强法治型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了区域党建服务联盟,推进基层党建项目化运作,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
“党建引领发展”是姑苏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为了盘活“党建引领发展”的一盘大棋,姑苏区力求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功能和内涵。2015年6月,姑苏区举行区域党建联盟结对共建仪式,胥江文创产业园区域党建联盟、观前商圈党建联盟、观景区域党建联盟等区域服务型党组织亮相。涵盖了楼宇 区、商圈、历史街区等不同领域,推动自我循环式“小党建”走向区域内外联动、 会广泛参与的“大党建”。
盘活“党建引领发展”这盘大棋,更要把“棋”下得精准。为提升党建服务项目的需求契合度,2016年初,姑苏区开展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征集活动,通过前期发放14万余份的需求登记表,短短数月,共梳理出有效需求2万余项。先后涌现出“党旗下的幸福人生公益链”“党建联盟服务提升计划”等一批优秀党建服务项目。目前,姑苏区167个 区1054个为民服务项目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共计投入经费3020万元。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的良性循环局面正在悄然形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