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连环套路贷(一):“714高炮”寄生助贷平台卷土重来 用户陷“强行贷款”深渊

一填信息就强制贷款

年化利率高逾11230%

自2019年3月15日央视曝光“714高炮”之后, 这一贷款周期7天或14天、具有高额“砍头息”及“逾期费用”的非法 贷逐渐被大众熟知后,不少平台在监管严打下逐渐褪去。不过,仍不乏有平台依然猖獗,甚至开发出变种的“55超级高炮”,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制下款,借款周期5天左右、砍头息五成、年化利率高逾6000%。

“我当时一下就懵了,再看App才知道是被贷款了。”李力称,当时他并未看到任何贷款协议,查看App才发现是贷款所致,尽管到账1560元,但显示还款金额却为3000元,期限5天,以此计算,这一所谓的贷款年化利率高达6738%。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同样称,“从合同订立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仅凭用户点击申请额度的行为不能代表用户已经形成签订贷款合同的合意,不能代表用户认可贷款合同的期限、利率等内容。倘若运营方擅自将款项付至用户的账户中,二者至多能形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关系,用户仅负有返还本金的责任。”

导流平台违规推荐

帮凶式助推“超级高炮”蔓延

“导流、助贷平台缺乏对贷款机构资质及放贷行为合规性的审查,为贷款机构的贷款提供了增信。”肖飒同样指出,导流、助贷平台应当知晓贷款机构的放贷情况,当放贷机构涉嫌犯罪时,导流、助贷平台存在被认定为相应罪名帮助犯的可能,当放贷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时,根据导流、助贷平台背书的程度与审查疏漏的情况,导流、助贷平台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一键授权十余份信用查询

连环霸王条款存隐忧

若助贷平台为高炮平台导流、推荐,仅仅只是一个开端,那真正助推高炮平台大肆猖獗并精准“狩猎”的,是平台霸王式个人信息授权。当高炮平台掌握到大量消费者个人身份、借贷行为、IP地址、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后,才能在“强制贷款”后更有底气威胁消费者还款。

中原消费金融进一步称,“作为一家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合规先行和以消费者为中心是中原消费金融一贯的、不变的原则,坚决抵制与高炮平台的合作,我公司已着手全面启动对已合作平台的合规审查工作,如发现有合作平台向该类端口分发流量,我们会按照约定执行相应处理措施,立即终止合作,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暂未发现该平台为多个“714高炮”导流,如果桔子分期有相关行为,我们将立刻和桔子分期终止合作,如果任购消费有,会督促桔子分期让任购消费下架我公司产品”。

其他平台则截至发稿未给出进一步回应。

查看额度需一键向多家公司授权信息查询,且对方均可进一步向合作方共享。以此来看,若每家机构有100家合作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将无条件向上百甚至上千家机构开放共享。

在王蓬博看来,这已经严重违背个人征信监管条例的规定,受害者可以 警处理。

于百程同样称,在借贷类App的个人信息获取上,央行于2019年9月发布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2020年底 信办也出台《常见类型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并征求意见,中国互金协会也出台过相关原则。总体看,未经消费者授权同意,机构不得收集、处理、使用和对外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机构不以默认授权、概况授权、功能捆绑等误导、强迫消费者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不与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第三方开展数据合作,不滥用、非法买卖和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收集消费金融信息时,银行、支付机构应当明示收集、使用消费者金融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留存有关证明资料,并在协议中以显著方式尽可能通俗易懂地向金融消费者提示该同意的可能后果。

金融、通信、公安等多维打击

加大非法金融活动识别与处置

目前,被强制贷款的多名消费者中,有消费者迫于通讯录被曝压力选择还款,也有消费者担心后续情况加剧选择 警。

针对此类非法行为,后续该如何整治防范?

于百程认为,高炮业务隐蔽性强,目前虽规模不大但风险和影响依然不小。监管方应联合工商、 监等部门,充分发挥 会监督投诉作用,对此类业务进行持续整治,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落地监管方案,在市场准入,渠道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另一方面加强市场借款人教育,针对合理的借款需求,鼓励更多的机构提供合法产品。

“此外,就消费者个人来说,对于 贷产品首先要建立防范意识,互联 乱象丛生,做到不了解尽量不要去使用;其次在使用时,特别要关注产品主体的合法性,金融业务都需要持牌经营,对于介绍模糊、主体不明等产品,不要去用;三是关注产品的主要条款、利率、费用、责任和违约处理等要仔细阅读,以防落入不能承受的陷阱。如果不慎落入高炮陷阱,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利益。”于百程称。

苏筱芮指出,总体而言,这一贷款乱象是具有特定客群的,主要是长期“撸口子”的“老哥”,且由于形式隐蔽,各类贷款口子经常“春风吹又生”,应当设立专门的举 平台,对于非法放贷行为严厉打击,树立一批典型大案、要案以震慑市场,宣传非法金融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用户教育。此外,需要形成金融、通信、公安等跨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从贷前、中、后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与处置。

王蓬博则称,最主要还是消费者要养成好的消费习惯,量力而行,注意对自己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要轻易泄露。监管最近也在严打套路贷和资金流去房产、股市等行为,严厉打击一批类似的平台,以及为相关平台提供服务的机构。针对违法违规的平台,金融的应该归金融,但同时也要和警方配合。

肖飒进一步介绍,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作为金融消费者,应当对司法保护利率限度有所了解,不必向违规机构支付不必要利率或本金。在遭受不法催收时,一来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与司法机关举 ,二来应当向法院提起向对方侵权的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肖飒看来,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应当及时取缔缺少运营资质的助贷、放贷机构,规范机构获取消费者金融信息的方式方法,同时对普惠金融的受众做好普法工作,耐心接待投诉并给予解决方案。此外,从司法机关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当积极追诉涉嫌犯罪的放贷行为与催收行为,保障法律的底线,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引导民众选择恰当的法律救济途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