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用手机抄作业怎么办?

手机上的答案可以参考一下,然后还得自己动脑子想一想答案,那样才会对正确答案有深刻的理解,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脑,好好学习的习惯。 我们应该提醒孩子,如果简单的抄作业的话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做了搬运工,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找到解答的方法,也可以向老师或者学员先去咨询,不可以为了完成任务而简单的抄作业,这样子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最后会耽误到自己的学习的。

每到儿子做作业时,王女士就把家里的路由器关闭,没有了wifi信 学生或许可能通过做作业软件明晰解题思路,但是产生惰性,看到难题或者不会做的试题,自己不愿意思考而纯粹靠抄写答案来应付。 把手机没收,孩子遇到不会的家长看着,用手机把解说看一遍,让孩子自己再做。家长在把手机拿走,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手机的习惯,家长务必协助删除孩子智能手机里的解题不管是 上查找答案,还是搜题的软件,一定要“慎用”。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如果用手机抄答案的话,还是会越来越不动脑袋的,而且越来越学习不好的,我们应该让着他养成动脑带的好习惯,不管什么样的题,只要自己动脑袋 就能解答出来,你要他做手机,抄手机,他以后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在以后的答题中,他就不会自己解答了

现实出问题的原因在于背着家长偷偷地玩,极其容易产生沉迷手机的问题。本身做作业并非隐私问题,家长可以主动出击,携带手机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陪在孩子身边看看书,或者整理整理自己工作方面的事情等,家长把玩手机改成认真看书学习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个正面教育。

以数学为例,肯定会遇到不会做的题,如果你选择拍答案,有的学生直接抄上去,有的看看过程,看明白了再抄上去,后者肯定是好于前者,前者和不写作业没啥区别,就算是后者学生如果长期养成这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只要碰到第一眼一看就不会的题目,就立即会拍答案,就算他是看懂的,长期缺少探究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其实对于任何一道中难题,孩子如果是自己思考哪怕是花了很久才思考出来自己独自完成的题目他永远都会记住,我们主张孩子把每次作业当考试对待,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多花点时间,实在不行根据题目的条件能写出多少是多少,争取不空题,在订正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听的也会更认真,当然能有时间对这些题目进行纠错及方法归纳那就更赞了,作为老师,一般在讲解题目的时候只允许学生听方法,特别难的题目板书正确答案,要想达到好的效果不允许直接抄答案,讲解完后擦掉答案,再让学生重新梳理一遍订正,防止上课不听或者没听懂,没听懂的孩子下课继续问老师直到自己真弄明白为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的是背会一段书,理解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带来的快乐。他需要付出精力、时间和努力才能把老师所讲内容融会贯通。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获得的事情,也因此学问的获取才显得高雅和贵重。无论是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小学生、幼儿园的小孩子都要接受一个观点:在学习中健康成长,惟其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会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成一个合格的到 会上有用的人才。基于以上基本观点,我认为,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要去手机上搜索,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只有这样反复练习,才会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手机上的学习软件,虽然说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是使用的时间久了,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弊端:一,惰性。如果一遇到问题看手机,答案会完整的出现在学生眼前,拿着一抄了事,根本不需要动脑筋,这样时间久了,大脑的基本解题功能就会失去,那样的话,后果怎一个“严重”了得!二,视力。现在孩子弱视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这样结果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电子产品使用。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家长一定要慎重考虑。三,诱惑。孩子抵御手机的诱惑力极其差,如果让他们是用手机做习题,如果没有家长的严格的监督,很难保证他能真正用于学习。总之,用手机做题弊大于利,一定要三思。

只是为了查答案,肯定不应该。如果自己想很久依旧想不通,查答案可以帮助学习,答案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我以前上学基本都是自学,看懂答案是怎么来的,多做几遍就可以。 最好是先独立完成,然后再查手机。否则容易对手机形成依赖,不愿独立思考了。我的一个学生连手机都懒得查,遇到问题直接问我,被我教育了一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依然不会的才可以查手机,而且是最后再查。

第一,初中生自觉性不高,不能自我控制或经受住诱惑;第二,就算是用于学习,把题在 上查,结果就出来了,初中生一般都是直接抄答案。这对他们的学习没有起到作用。完全不建议!

个人认为像作业帮这种APP根本就是在害孩子! 作业不会?这很正常啊,但是不会的时候该怎么处理?不是应该自己再多想想,实在想不出的时候,去问老师和同学,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吧?

用手机查答案只会培养出惰性和依赖思想。特别是初中生,本来就是青春叛逆期,容易受外界影响。作业那个软件查下答案,轻轻松松完成,然后呢?考试时也能这么做?轻轻松松得到的东西是不会珍惜的! 而且不会的内容就要通过思考和交流才能真正掌握,刷个答案,看个过程就会了?笑话!这种查出来的答案等下次遇到肯定还是不会!所以如果家长还愿意对孩子负责任,就要禁止孩子使用这种软件!

说句实话,我是不赞成孩子写作业查手机的,作业都写对了,老师以为孩子的知识都掌握了,结果一考试就完了。

现在都离不开 络了,利弊方面,我感觉还是先思考比较好,一遇到困难,软件一搜,看一眼,是会做了,万一再遇到类似的困难,由于之前的思考本身就不深刻,又难住了。个人观点,尽量少用!手机,还得家校联合才行。

不建议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查看手机。因为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作业上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在课本上都有,课堂上老师也已经讲解过。如果学生已经忘了,翻开课本看一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遇到问题就去查手机,遇到困难就查看手机,容易养成了一种依赖习惯,学生不再愿意动脑。当然学生如果遇到了特别困难的问题,在课本上也找不到答案,自己又解决不了,也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查看一下手机,找到解决的办法,也未尝不可。不过,建议学生不要遇到什么问题都查看手机,以免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如果用手机抄答案的话,还是会越来越不动脑袋的,而且越来越学习不好的,我们应该让着他养成动脑带的好习惯,不管什么样的题,只要自己动脑袋 就能解答出来,你要他做手机,抄手机,他以后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在以后的答题中,他就不会自己解答了

如果家长有时间有精力,且也懂初中的课本知识,我建议你最好和孩子同步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受到你的榜样作用激励。我曾经就这样做过,让孩子从厌学状态中走出来。通过陪伴式学习,双方可以互相交流与讨论,必要时我给他讲解作业题,重点从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答题习惯训练入手。当孩子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又掌握了学习方法,不断坚持学习习惯养成时,孩子心就容易静下来了,也能看到自己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对学习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慢慢就会进入独立学习的进程。孩子已经上初中了,还这么犯懒的确不应该,这个毛病的养成和父母的管教自然不无关心。科技的进步的确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投机取巧的机会,就比如搜答案。老师或家长可能又会拿出那一套说辞:你学习是给我学呢吗?你糊弄的是谁?你糊弄你自己呢!但是很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觉得学习只是在应付老师应付家长而已,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让孩子知道他为什么学习。

如果孩子要手机抄答案那就是没有学懂,那就要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多问问老师和同学。我相信只要有问题,老师一定能够给孩子讲解的很清楚。学会了自然就不老想着查答案。

至于慢那就是孩子没有掌握熟练,慢慢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一些孩子本身就是比较慢,也不能操之过急啊,孩子写作业需要用手机查答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思想上的懒惰,不爱动脑筋,拿手机查答案方便省事;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上的知识没有消化,导致所学的知识基础不扎实,在写作业的时候,容易卡壳。又不敢求助家长或者老师,为了完成作业任务,以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因此只能用手机查答案。 做题的目的是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长期看答案会造成思维能力惰化这样做作业不如不做!坚决不许。好好教育。

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不能懒。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抵御各种诱惑,不怕苦、能吃苦,咬牙坚持下去,熬过三年。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知道自己努力学习的意义。

这种不下猛药是改变不了的。让他理解读958和普通高校天上地下的差别,收缴手机,让孩子住家里花点时间盯住,启动惩奖机制来实现阶段目标。

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使用手机搜题,而孩子又可以通过上 查询到很多信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手机产生非常大的依赖性。一遇到问题,孩子就会立即查手机,根本不愿意主动思考,学习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此外,孩子上 查到的题目答案往往不够完整,或者没有详细的题目解析,孩子往往不能从这些答案中学到解题的原理和方法。如果孩子囫囵吞枣地把答案抄到了作业本上,就会误认为自己学得很好,不专心听老师讲解作业,也就无法弥补自己的学习漏洞。当然,如果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好,遇到难题以后能主动思考,冥思苦想仍然想不出解题方法,就非常想看看正确答案,

那么,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写完作业后再用手机搜题,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到孩子写作业的进度和专注度。同时,家长要提醒孩子仔细琢磨解题方法,并尽快将其整理到耐心引导,鼓励他自己独立思考做出来。如果做不出来,可以先放一放,先做下一题,某个时间返回来再思考这题,可以节约做题时间。家长,可以启发式教他,遇到卡的地方点拨一下,再让他做,直到做出来为止。实在做不出来,家长可以边引导他思考,边一起做题。这办法对克服手机查题很有效,可以试一试作业帮原来的作用是为了给老师做参考,给孩子做完题以后对答案用的,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却利用这个便捷抄答案,这个锅不是作业帮的锅。

问题要从根本出发,楼主孩子根本问题是“一遇到难题就用查答案,缺少了独立思考”,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久而久之,考试的时候有题目没有把握他就会去像平常那些想找答案来对,可是考试的时候哪有给你对答案的机会呢。

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管什么时候,“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遇到事情放弃自主思考,这样让孩子有依赖性,什么事都觉得我可以不用自己思考,反正哟答案在等着我,我对一下就行。

解决方法就是慢慢来,一方面告知孩子自己这样做法的危害和严重性,二来,比如做一张卷子,开始的时候我只给你2次看电脑查答案的机会,你要好好珍惜,严格把控,不要心软,然后后面减少为1次,到后面就是0次,只可以全部做完才可以对答案。 现在孩子作业量很大,能不卡壳的完成作业也需要不少时间。如果遇到未见过的题型,做一题需要较长时间,那么时间就紧张。尤其是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上。如果是周末可以有更多的事件思考。作业帮,也有解题过程,如果很好的利用,也是不错的。用更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带来的福利。归根结底,出现的题目必须掌握,不会的不能立刻用作业帮。即使用了也要搞清楚来龙去脉,不能抄个答案了之。

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长期下去,孩子会更加依赖。首先,要鼓励他多思考,宁愿攻克一个难题,也不要做十道简单的题,要有这种心态。其次,就是直接卸载这类app,让他多想想。整理错题本,把作业帮的答案和思路写到错题本里,注意不是抄到错题本里 第一,先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性,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第二,如果家长能稍微引导一下更好,如果帮不上忙,尽量先让孩子看笔记或书或辅导资料,还有列题。第三,家长要有耐心等待孩子,不要一味的催促。第四,还可以求助老师,同学等。第五,实在不行,也可以看下电脑上的答案,自己在重新做一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把看答案的方法放在最后,第一次也许困难,时间长了慢慢就会有所改变,而且家长也不能急于求成,孩子用其他办法时要给予表扬和肯定,长期这样一定会有效果。 我家孩子做作业是没有答案可抄的,写不出来我可以给他讲,从小我就告诉他,抄别人的是可耻的,抄一次我会揍到他不敢抄第二次,所以孩子作业都是自己完成。一、对于自学能力和自律性强的孩子肯定有用。

对于自学能力强和自律性较好的学生而言,手机搜题对他们来说就是带在身边的老师,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随时随地搜题解决难题,他们要的不是答案,而是解题思路,要的是方法,他们会结合自己的思想把题吃透弄懂。他们不是单纯的只要一个答案而已,只是有些点他们没有想通,或者想到,搜一下可以让他们豁然开朗。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其实手机搜题弊大于利,有些题他们之所以不会做,是他们真的不会,但是作业他们又不得不完成,手机搜题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弄会题,而是为了完成作业,这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题目对他们来说确实有难度,即使是搜出来答案他们也看不懂,索性就直接抄答案完事,把任务完成了再说。随着 络的便利,各种搜题软件的出现,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便多了一条拐棍,他们不想做作业,而又不得不做作业,这个时候搜题软件变成了他们的法宝,

不管什么题目直接拿手机一顿乱搜,很快就把作业搜完了,抄完了,一点都没有自己做,完全依靠搜题完成的,这样的搜题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不再愿意动脑思考,对于他们来说是害而不是帮助。

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搜题软件是来帮助他们投机取巧完成作业的,是替代他们完成作业的工具,是他们偷懒的帮手。对于少数孩子来说,是有利助手,带在身上的好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使用手机搜题的时候,尽量还是要盯着点,孩子搜完题之后,让他自己再做一遍,或者给自己讲解一遍,检测一下孩子是真的弄懂了,还是只是想要个答案而已。家长最好还是多监督孩子,即使自己不懂也要多监督一点,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抄答案,你一直盯着,他内心也很慌的。

总而言之,手机搜题软件本来是好东西,就看家长和孩子怎么来利用了,利用好了是好东西,利用不好那就反而成了有害的东西,搜题软件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家长要做好监督员。初三的孩子,家长基本辅导不了。有些题目,即便家长能解答出答案,但对于相关考点、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方法了解是不够全面的,孩子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搜题软件一般在答案后面都会附上详细解析,孩子仔细看一看相关的分析,了解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我认为还是比家长的辅导要专业一些的其次, 手机搜题适用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好、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

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差,那么搜题的目的大多只是为了抄个答案,搜题的意义不大,况且拿着手机,顺便玩玩,不知不觉容易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对一部分比较懒的学生来说,过于使用手机搜题,也会形成依赖和思想上的懒惰。如果学生具有一定学习水平和自学能力,那么,最起码,他能通过搜题看懂答案解析,能进行一些思考,知其“所以然”;他有能力通过这项思维活动,完善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结构。

使用搜题 APP 一年以来 , 女儿的卷面解题能力并没有提高 。

搜题 APP 只是抄作业的捷径对于搜题 APP, 孩子就态度很明确 : 禁止 !学习上遇到困难 , 找老师、同学讨论虽然慢、麻烦、还可能被调侃 , 却对学习更有效。通过手机搜题即便有视频、语音和图片讲解 , 也只是走马观花 , 只是一种抄作业的捷径 , 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家长对孩子玩手机游戏严防死守 , 对作业 APP 为什么放宽态度 ?” 养成一做作业就动手机的习惯 , 孩子必然会疏于思考 , 一时的 ” 小聪明 ” 会破坏长久的学习力培养。 此外 ,还担心孩子的视力。一会儿看纸质题目 , 一会儿看电子屏幕 , 由于光线反射情况的不同 , 忽明忽暗对视力的损害会更大。一些学习类 APP, 如记单词、背古诗、听传统文化知识的课程 , 对于孩子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有一定帮助。

反对学生使用搜题 APP:只是暂时的轻松

广州市海珠区某中学的初二班主任杨老师表示 , 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在教学区使用手机 , 她个人也反对学生使用搜题 APP, 因为这种帮助只是暂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 , 学生只是暂时觉得轻松。首先搜出答案是为了完成作业 , 这样即使作业表现全优 , 解题顺利 , 但实际上学习能力并没有提升 , 反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 , 以及解题耐心、解题感觉的养成。

减少孩子使用搜题 APP 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 手机使用较为隐蔽 , 学生 ” 偷懒 ” 直接抄作业难以监控 , 因此给予孩子使用权的同时 , 家长要拿起监督权。如果家长担心孩子无法自控 , 建议不要让孩子搜题 , 由家长把控使用 ; 家长也不要将搜题的答案直接给孩子看或写 , 在理解了解题思路后和孩子交流、辅导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 , 家长不要过分迷信偏题、怪题 , 给孩子 读过多拔高课程 , 难度较大的题目容易促使学生使用搜题 APP 去被动完成任务。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 , 家长也要多些耐心 , 减少对孩子的吼叫和信心打击 , 引导孩子思考困难题目的解题步骤 , 减轻孩子对于 ” 一看就会 “” 一做就对 ” 的搜题路径的依赖。不过 , 邓老师也指出 , 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可能会遇到超纲题目 , 使用搜题 APP 参考解题思路、获得帮助 , 也是利用学习资源的一种方式 ; 但当搜题 APP 沦为抄作业神器 , 恐怕资源就变成废品了。

老师、家长和学生对交出一份完美作业的期待和喜爱 , 让本该查漏补缺、允许出现错误的作业变成评判学生日常表现、家长和老师负责程度的 ” 硬指标 “。部分老师喜欢批改 ” 全对 ” 的作业 , 要求家长给孩子纠错订正 ; 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写作业正确率与速度兼备 , 最好能让家长发在家长群中独领风骚。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期待 , 求助于搜题 APP 不足为奇。 家里的手机和iPad全部上密码锁,非经我们同意,孩子无法进入电子世界。我们给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内做不出难题我们就会让他用“作业帮”。孩子自己先看作业帮,弄懂解题思路后,我们会把作业帮收走,然后让孩子自己独立解答,解答完毕后跟作业帮再对一下过程和答案,然后再给家长讲一遍,这个过程下来,孩子的做题思路就基本能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