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软件开发来说,软件测试可能还不被大众了解,很多开发人员,包括很多软件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缺乏软件测试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软件测试的认识还有很多的误区:
误区一:如果软件发布后有质量问题,就是软件测试人员的错
测试是一种提高软件质量的手段,但即使是在投入上有所保证,测试也不能百分百发现所有的质量问题,况且,软件的质量不是靠测试测出来的,而是开发过程中都要有质量把关,做好检查等各项工作,才能保质保量。
误区二:测试技术要求不高,比编程容易多了
很多人都认为,测试就是运行程序,键盘鼠标点击操作一下,然后看结果是否正确,实际上,测试不仅仅是运行或操作软件,还有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用例的设计等,测试人员在使用白盒技术或自动化脚本时,都需要有良好的编程能力和经验,所以一个测试人员不仅仅要掌握测试技术还要掌握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丰富的 络知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误区三:有时间就多测一点,没时间就少测一点
测试不是可有可无的,测多少,怎么测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测试流程需要对软件项目进行计划的设计、时间的分配、人员的组成、风险分析等一系列都要考虑到。
误区四:测试是测试人员的事,与开发人员无关
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一般是相对独立的,只是分工不同,开发和测试是项目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开发和测试的交流、协作和配合是提高整体效率的重要因素。在编码过程中,也会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所以整个项目的开发与测试是需要整个项目组所有人员的配合。
误区五:测试是开发后期的一个阶段
在很多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往往是把测试作为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种手段,但缺陷却是在开发一开始就出现的,所以在研究阶段就需要有测试人员的介入,严格的对开发过程中的文档进行评审,提高开发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所以测试是随着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的,而不是最后的一个阶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