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施工是一项工序复杂的施工过程,各工种专业性强、差距大,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密,涵盖爆破施工、喷射混凝土施工、钢筋焊接、钢筋绑扎、排水系统施工、人员与机械配合施工等复杂过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力来完成,机械不能够完全替代,因此隧道施工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
1.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人员定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首先是解决了施工人员位置的问题,利用多个基站,实现在这个区域内将人员进行定位。
用于隧道施工的人员定位系统分为两种,第一种为精确定位,即利用2台以上基站信 将该区域完全覆盖,达到对施工人员精确定位平面位置的目的,任何一个施工人员都可以被显示出精确的洞内位置;第二种为模糊定位,即将隧道划分成若干范围,在需要定位的段落里面安装1台基站,这样可以显示出该基站范围内的施工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但不能反应出人员的精确位置。
2.人员定位系统的建立
在需要定位的区域,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安装多个基站,通过基站与传输接口的连接,再将总站与电脑系统连接,实现软件与硬件结合,最终形成人员定位系统。
3.人员、机械的出入洞管理
在隧道洞口架设一台基站,用于人员、机械的进出洞管理。施工人员、机械需随身佩戴一张“身份证”,通常称为识别卡,识别卡会随时发出信 ,每当人员、机械经过洞口处的基站时,无需任何操作,基站会自动识别卡片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数据接口,通过计算机处理,记录相关进洞信息、 此系统还可以作为考勤之用,在选定的时间范围内可将施工人员进出洞情况汇总成考勤表,作为考勤依据。
4. 人员作业定位管理
我们在隧道施工中,通常分为以下三个作业面,分别为掌子面施工、仰拱施工、二衬施工,这三个作业面人员相对集中,从众多的隧道事故统计中可以看出,危险区域依次为掌子面、仰拱与掌子面之间段落、二衬与仰拱之间段落,因此,这三个区域有人员定位的必要性。
基站识别区域理论值为空旷无障碍地带半径100m内,洞内施工环境复杂,实际可覆盖半径70m左右,因此对于地质条件稍复杂的隧道而言,掌子面到二衬的距离不会超过基站的可覆盖范围,即140m,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2台基站,安装在仰拱附近区域,实现这三个区域的人员精确定位。但也不能太过于靠近掌子面,以免爆破施工安全距离不足。
精确定位的主要用途在于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紧急情况,施工人员可按下芯片上的 警装置,声光 警系统即可启动,施工人员即可在第一时间撤离危险区域,如发生隧道塌方事故,救援人员可以准确知道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及分布情况,可以使救援人员进一步了解、判断情况,如果被困人员生还,并且有意识,那么可以不断按下 警按钮发出信 ,使救援人员在显示器上看到何人、何处有 警,使救援工作突出重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