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参加了GHR组织的人力资源峰会,现场有十多位嘉宾从人力资源数字化、VUCA时代的目标管理、人才供应链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趋势进行了分享。那这次峰会对我们个人发展有什么价值呢?接下来我将与你一起探讨。
如果你是一名HR,那你一定听说过OKR,但OKR只能用在工作中吗?其实不然,在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可以用这个工具。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退休时会是什么样?也许你会说:“我还年轻呢,想这些干啥”。
曾经,20岁的我也和你一样狂妄,对,我把这种想法称之为妄想,我妄想着只要努力就好了,只要努力我一定会在未来有一天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受人尊敬,而我现在还年轻,未来有一天很遥远。
现在,我已经30+了,这十年里,我从读书到从业都很努力,但也并没有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我的“未来有一天”还没有来。
是时间不够吗?我想如果我继续这样茫无目的地努力下去,40岁时,我可能还是等不来我的“未来”。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但仍然会觉得自己的成长不够。
峰会上,陈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OKR最大的难点不是以上,而是你是否能清楚界定你的目标。就像下面这张图上说的那样: “仅有努力是不够的,你必须知道你要做什么,然后才是努力做到最好”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迷茫?为什么很多人最终会平凡的度过一生,原因是从来没有想清楚、界定清楚我们到底要什么,没有清晰的、毫不动摇的目标。
我们经常提到的“匠人精神”,也是在有明确坚定目标的前提下,借以时间的力量,逐步成长为“匠人”。
所以,即使我们很年轻,也开始畅想吧,退休时我会是什么样呢?然后再来看我们下一个十年走到什么目标。但是,光想是没有用的,在把想法写下来之前,想法们就像丝线一样,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缠绕,越裹越乱,所以我们一定要开始写,只有开始写,才能理清楚杂乱的思绪。
写的时候我们可以回答以下的问题:
1、退休时,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为了成为这样的人,我在下一个十年将成为什么样?(比如我现在30岁,这个问题就是回答我在40岁时会成为什么样)
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40岁以内,我认为回答都可以是抽象的,比如我想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相对具体,比如关于影响力,我们可以制定出书或在某平台上建立影响力的目标;再或者成为专家,我们要成为哪个领域的专家?如果我们现在才20多岁,那30岁的目标也可以是找到自己最热爱的领域。
在找目标这条路上,我们可以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安静的思考,但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目标变了,所有的KR都是浮云,心也因此不再坚定。
目标的确是越早确定越好,毕竟有更多的时间,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以整段生命来看,如果我们活到90岁,即使在50岁的年龄再开始,只要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何时都不晚。只是,为了不浑浑噩噩的过一生,我们爱什么、要什么,未来想什么样,真的需要在安静的时间段,认真的思考一下。
下面,我来简单说下目标设定的要求。
在OKR中,O负责感性,它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KR则负责理性,它把我们拉回现实,告诉我们实施路径和评估结果。
举个栗子:
O:我想成为在某一领域专精的人
KR1:每年尝试5种新爱好,并记录下每种爱好坚持的时间,和坚持这种爱好时自己的感受。
KR2:在第三年的时候从过往的尝试中,选择出坚持时间最长,感受最热爱的1-2个爱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O给我们描绘了美好的未来,而KR告诉我们怎么走到未来、什么时间会走到哪里,怎样算我走到了位置。
最后做个总结。今天我们分享了四个关键点:
1、OKR可以应用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
2、OKR中,最重要的是清楚的界定O(目标)。我们可以先想象退休时是什么样子,再设定下一个十年要达到的目标。
3、目标是感性的,KR是理性的。目标一旦确定不能修改,但实现的路径KR是可以调整的。
4、说的再多都不如实践,接下来希望你可以去实践,开始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使用OKR。
最后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无论你确定了怎样的目标,都别忘了在实现目标的路上,要持续学习实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