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互联 +”开始全面向多个行业渗透发展。在教育领域,两者结合的产物例如作业盒子、火眼作业、速算盒子等手机App,颇受学生欢迎。然而,外地一小学生痴迷用App做练习题,为了可以在排行榜取得好名次,甚至半夜起来闯关,这一消息引发 会争论。
老师:作业软件专业性不差
近日,温州一名小学生对于使用作业软件近乎痴迷。他用App做口算练习,为了在排行榜上超越其他同学,甚至半夜还拿着手机做题。
家长:孩子用App“冲榜”耽误上课
同时,也有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孩子“痴迷”此类软件,将闯关得分为目的,就违背了做练习的初衷。家长吴女士说:“作业的作用是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巩固知识。如果为了在排行榜上得到高分,半夜不睡觉拼命做题,第二天哪还有精神听课,所以我是不会让孩子用这类软件的,当然,最后的主导权还是在老师。”
专家:作业App要考虑学生自控力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院教育学老师张婷认为,“互联 +”在教育领域的尝试未尝不可,在线教育也是未来教育可预见和已视的发展模式。但是,作业类软件要充分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控力问题,在产品设计需要建立一种预警机制,让老师和家长都能放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