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读书非常快,300页的书一天搞定或是一周读5、6本书,但是自己读起书来,虽然能读得下去,速度却始终提不上来。
后来发现,是因为我没能逃脱“默读陷阱”,默读是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可能有几点原因:
1、小学识字的时候,看到一个字要在心里辨认一下,老师也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形成最初的读音习惯;
2、中学的时候,早课老师不让打扰到别人,开始默读;
3、内容理解很困难的时候,降低了阅读速度,字音的信息就自然被丰富了。
默读陷阱的一般逻辑是,文字——图像——字音——字意,转换字音是这一过程中无意义的一个环节,虽然无意义却是影响着阅读的速度瓶颈,假设逐字音默读最终阅读的速度只能与快速朗读速度相当。
而去掉字音默读的逻辑是,文字——图像——字意,由图像直接提取字意则效率非常高,类似看到美图本能就会感到美好,而且眼球的对焦与跳动都是非常快的,这种行为是生理性的。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纠正字音默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件事就类似学会骑自行车后就回不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状态了。
默读是习惯,这种习惯扎根到思维很底层,就像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九九八十一。那么既然是习惯,就可以尝试用一些方法干预。
1、读内容直白的故事书。这类故事书一般前后连贯,读起来基本不需太多分析,用快读浏览的方法丢失的细节基本可以脑补。
2、强制快读。有些第一句话读不明白可以不纠结继续快速地读后面的文字,多数这样的情况后面都是带有相关的解释的文字。所以产生两种结果,解释后明白了,解释后也不明白那就返回去重读。有人说重读不是一个好习惯,会耽误时间影响阅读速度,但是阅读不是糊弄自己,读不懂就多读几遍。读不懂可能是知识有断层,这时候慢慢读后面的才会顺,如果实在读不懂就继续向后读也许就开窍了。
3、分散注意力。阅读的时候手里玩点东西,核桃、指尖陀螺之类的东西分散注意力。
4、 友推荐方法。也属于转移注意力,在读书的时候心中默念123,一开始会大幅拉低阅读速度,熟练以后可以改善默读。或用手机下载一个节拍器软件,阅读的时候放一个重复的拍子,用来干扰心中的声音。这两种方法原理相似,但是我没有尝试。
通过读故事、强制快读的锻炼,我现在基本可以主动放弃字音默读,如果内容简单通顺可以忘记字音默读,说说体会:
1、阅读速度明显提升,可以抓住段落大意(但还是没有达到300页一天的速度)。
2、看文字的时候还是像“读”了一下,但是不影响速度。我分析这种“读”的感觉,可能是识图的过程。
3、因为图像直接理解为字意,所以脑cpu的占用更高,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联想其他的事,很容易对文章的内容“走神”。
你读书时字音影响阅读速度吗?单选有影响速度2无影响完全沉浸02 人参与 投票已结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