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
上大学后,他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度过
英语四级成绩达到650+六级成绩近600分
期末开直播带大家复习高数、概率论等内容
喜欢音乐
在校合唱团比赛中曾斩获“最佳钢琴伴奏”奖
同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助理
他就是16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的班长张锦皓
参加校合唱团比赛▲▲
学习让我快乐
张锦皓来自山西长治,回忆中学时光,他坦言:“由于数学成绩不太稳定,高考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填 志愿时,他曾希望避开学数学的专业。最后还是被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他偶然翻看高等数学课本,在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下,知识点忽然不那么枯燥无聊,他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也就是从这时起,数学之门慢慢向他敞开。
上大学后,他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很好的规划。他把很多精力投入专业学习之中。大一期间,他从来不缺课,紧跟老师的教学脉络,很多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每节课后及时归纳复习,仅笔记就积累了整整五本。
英语广播台小组留念▲▲
用心做直播 大家一起提高
第一次面向理工学部直播高等数学▲▲
期末复习讲课板书▲▲
直播最高人次▲▲
从准备内容到完成直播,张锦皓付出了很多精力。他告诉我们,一到两小时的直播有时需要一整天来准备。首先要梳理一学期的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在直播时既要书写清晰,让大家看得明白;又得表达流畅、逻辑清楚,让大家听得清楚,同时,还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他的精心分享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观众最高时接近4700,经管学部、艺术学部同学也在其列,很多人在弹幕中积极互动,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期末考试之后,总会有人向他致谢:经过强化,成绩有了提高。同时,直播中全程录屏,久而久之,积累丰富,宋洋老师告诉我们,几个学期下来,已经录制了50多G的学习资料,可以为将来的师弟师妹们留下大部分课程的视频学习资料,以供平时学习。
张锦皓直播部分讲义▲▲
不过,无论是张锦皓,还是宋洋老师,都给收看直播的同学提出了建议:“期末直播只是一个强化巩固的过程,不能依靠直播解决学习问题,工科难度很大,要从开学时,就紧跟老师的节奏,认真完成作业,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收获”。
做班助的日子里 我与学弟学妹一同成长
时光回到2017年新生开学季,刚刚成为18名班主任助理之一的张锦皓很早便投入到工作之中。引导新生 到,帮助他们办理入学手续。同时,和年级助理、带队师哥一起,分门别类汇总545名学生的各类信息,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兼顾他们的家庭情况,工作量可想而知。大家分工合力,忙到深夜,终于顺利完成,理工学部是唯一一次性通过检查学生档案的教学单位。
优班答辩▲▲
班主任助理更多要和17级师弟师妹在一起,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早在军训期间,张锦皓就已经接手工作,清晨送别前往顺义军训基地的车队,酷暑时为新生提供尽可能周到的后勤服务,大家慢慢熟悉起来。所有新生都需要经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还要熟悉新的环境。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会有困惑,张锦皓耐心地向大家介绍,有时同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很多遍,他依然不厌其烦。
最让17级同学难忘的,是班助师哥对他们学业的帮助。期中期末,可爱负责的锦皓师哥总会分享很多资料:往年的期末考试卷、曾经的直播讲义、直播视频、以及练习册等,面面俱到。在重难点把握上,他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日复一日,朝夕相处,大家的感情逐渐加深。
在张锦皓看来,和17级师弟师妹在一起的300多个日日夜夜,他自己也颇多收获:“他们就是我的一面镜子,师弟师妹身上有很多我要学习的地方。他们的某些独特想法感染着我。同时,要求大家要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好。比如,时间观念越来越强,上课一定要准时”。“一年里,师弟师妹也成长不少,这让我非常开心。我依然记得,军训慰问时,刚进军训宿舍就有好几个师弟把我围成一团,还给我洗梨吃。”说到这里,他开心地笑了。
一年的班主任助理生涯,张锦皓还收获一支战斗力满满的“歼-20”团队。遇到重要活动或任务,大家会分工协作,一起完成;某个班的同学有困难,大家会一起商量着解决。此外,生活中,一起外出旅游,遇到某个成员过生日会带来生日惊喜。说到这里,张锦皓嘴角上扬:“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就像有魔力,总之和他们在一起就很开心。”
班助合影▲▲
理工学部合唱团:我的另一个家
张锦皓喜欢古典音乐,时不时也会收看一些音乐主题的综艺节目,尤其对钢琴演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大一下学期,他加入了理工学部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最初,张锦皓有些不适应,但他慢慢融入了这个团队:所有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每次排练时,很多成员都能按时参加,缺勤不多;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尽己所能,让作品整体呈现更加完美;有时,旋律需要一次次地修改,负责演唱的同学不会抱怨,而是一起调整;如果出现分歧,合唱团领队、声部负责人就会与大家积极沟通协调。
今年的校级合唱比赛中,理工学部获得了第三名,与一直保持的“四连冠”相比,有些遗憾。张锦皓看来,成绩是一方面,大家的努力也有目共睹。每个人都在很用心地处理着自己的声部或工作,为了更加完善,编曲进行了多次调整,直到比赛前两天依然在尝试着改编。曾经带过理工合唱团排练,现在远在台湾读研的师哥也一直关注着今年的排练进程。排练遇到瓶颈时,师哥看着视频、音频,和大家一起分析。有时讨论到深夜,丝毫没有厌倦之感。比赛时,大家都很好地进行了发挥,张锦皓还获得“最佳钢琴伴奏”,说到这里,他由衷地向合唱团成员表示了感谢。
今年合唱团合影▲▲
延伸自己音乐爱好的同时,更让张锦皓倾心合唱团的,是这里家的氛围。他回忆道,每年排练都会遇到成员生日,那么排练结束时突然关灯,伴随着生日快乐歌的旋律,大家捧出蛋糕,插上蜡烛,给“小寿星”带来惊喜。说这些话时,张锦皓的眼中满是幸福。他动情地说:“理工合唱团让我充满了归属感。”
在张锦皓的成长中,很多人给了他关怀,很多人在用心呵护他。开明的父母、严格要求的中学老师,用心指点、引他进入学术之门的辅导员、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他一一记在心里。青春正当年,未来犹可期。张锦皓说,他希望能在学术之路上走的更远,在掌握通识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他也希望能像李健歌曲中表达的那样,拥有简单、纯粹的生活。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美编 |张晓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