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刺绣为梦起航——一位言语残疾的女性怎样走上刺绣大师的道路

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手工艺。流行于大理白族聚居区各县城乡。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套、帐帘等日常生活用品。常用图案有牡丹、佛手、石榴、菊、桃、梅、竹等花果及狮、虎、龙、凤、金鱼、公鸡、松鼠、蝴蝶等动物和几何图形。

刺绣前或是直绘图样,或是剪纸作底,再用各色彩线配绣。绣硬件绣品时,可把绣品直接置于手上;绣软件大物时,则用花绷作圈架。图案以洱源、剑川最繁富,色彩则以大理下关山区最艳丽。

刺绣的种类按其针法分盘锈、平绣、插绣、十字绣等。运针细密均匀,图案紧凑大方,生动形象,收密得当,融叠自然,色泽鲜明流畅,平整干练,大气,优美。每一件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级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而最为凸显的就要说说旦旦白族刺绣了。

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白族媳妇、刺绣名家覃曼丽,艺名旦旦,师承白族绣娘谷春凡、向月芝白绣风韵,源于开国元帅贺龙之妹贺五妹。旦旦利用湘绣技法对白族刺绣进行技术改进,吸纳本地白族妇女居家刺绣,打造桑植白族刺绣。旦旦白绣,极富桑植县白族文化特色,是居家生活、馈赠收藏的上好手工民族刺绣品。

说到覃曼丽,那就得了解了解她的故事。覃曼丽,土家族,桑植县人,从小失聪,言语听力二级,心理很自卑,性格很孤僻。但是她有着她的梦想——刺绣大师,这激励着她一步一步的走来。她给自己定下规矩,技不精道誓不休。拼着自己的那股子钻劲和韧劲,经过十三年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手针线绝技。期间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罗利香和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任亚华等湘绣名家,对覃曼丽精心培养,她还接受了省残联高技能刺绣人才培养计划结对培养三年、国家艺术基金会湘绣鬅毛针传承与创新高级人才培训、中国美术协会江苏宝应乱针绣高级人才研修班培训,掌握了精湛的湘绣刺绣技艺,尤其是鬅毛针、双面绣、全异绣等刺绣技艺比较突出。这些年来,覃曼丽参加了不少刺绣竞赛,获得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刺绣项目第四名(2015.7),湖南省首届手工编织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大赛刺绣类民间组一等奖(2015.10)、湖南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刺绣项目二等奖(2014.6)、湖南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手工制作工(刺绣项目)三等奖(2016.9);还获得省人 厅认证的国家高技能认证手绣制作工三级(高级技能),被省人 厅授予“省技术能手”(2015.10)、省文化厅授予“省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习者”(2015.12)、张家界市“胜地工匠”(2018.9)、张家界市旅游文化名家后备人才(2017.8);还被中华国礼书画艺术院特聘为特约国礼刺绣艺术大师(2017.4)。

在此之间,覃曼丽靠着自己的刺绣技艺勇于创业,建立公司等,也开办了旦旦白族刺绣店等店。亲自兼任高级技师、技术总监,亲自参与训、改、研,采取公司+基地+居家绣工的产销组织模式,组织产、供、销,先后培训绣工500余人,吸纳居家绣工300余人,其中白族绣工30余人、残疾人和建档立卡户20余人,月均收入近1000元,产值700余万元。覃曼丽亲创基地利用其团队的湘绣刺绣技术力量,培训白族绣工,改造白族刺绣传统手工工艺,研发生产以白族服饰为主的白族刺绣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桑植白族文化特点的手工刺绣系列产品,推进白族刺绣产业化,填补张家界旅游市场的白绣文化空白。

白族刺绣基地建设规划,以该基地为核心,公司运作,对接市场,公司提供图样、工具、材料,订单生产,回收付酬,聚合众多白族妇女碎片化的农闲时间,居家刺绣,把白绣发展成为适合千家万户留守人群的居家产业。

更有覃曼丽创办的相关刺绣实体,被选定为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学院就业实训基地(2016.9)、“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省妇联2018.3)、 “张家界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局2018.9)、市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张家界妇联2018.3)、桑植县巾帼脱贫车间(县妇联2019年.3)。她创立的品牌产品“旦旦绣品”被市旅商办评选为“张家界礼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