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脏字的骂人软件就不是“暴力”吗

近年来, 络上出现了不少可以批量生产“语言炮弹”的软件,此类软件可以快速检索,将骂人语句剔除敏感词语、伪装洗白,最终一键生成各种“骂人神句”,还有效避免触发举 机制,逃过被举 “炸 ”的命运。

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愿骂人,是因为脏话容易让人背负道德压力,产生负罪感。而相对于直接“生殖器满天飞”式的骂人,利用此类软件进行“对骂”,无疑使骂人者所背负的道德压力变小了,“不仅不含脏字,而且还不是我骂的”。然而,这毕竟难掩“骂人软件”本质,此类软件所生产的内容和 络“喷子”所说的脏话具有相似的杀伤力,一样可以消解 络的理性沟通。如果任由这种脏话“互怼”泛滥,无疑会助长 络戾气。

络暴力是互联 生态的一大顽疾,除立法滞后的原因外,还受限于责任认定困难、司法救济有限等现实。此外,商业与 络暴力的媾和,也是 络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过去 络暴力通常多发于 会领域,但是,近年来 络暴力正越来越多与部分商业机构交织、叠加出现。部分 民的冲动和草率,变成 络运营商家获利的资本。

清理这种利用 民不良情绪牟利的“骂人软件”,强化行政监管当然重要。由于骂人软件往往是“狡兔三窟”,而赖以监管的行政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因此行政监管之外,按照谁营利谁负责的原则,尤其需要强化和落实平台责任,防止平台监管虚化、弱化,也避免占用更多行政资源。

而平台在监管方面,暂时还没有关于“骂人软件”的针对性反制、监管措施。“骂人软件”将表面污秽不堪的字词筛掉,从而逃避关键字筛查,但表面上没有脏字,不代表就“符合法律规定”。这启示人们建立更加精准的识别和处理机制,将机器判定与人工判定结合起来,优化对“骂人软件”的监控、处置机制。

技术本身并非原罪,商业化也可以引导 络向善,与“骂人软件”相对应的,还有“彩虹屁一键生成器”等无害于 络环境的产品。说到底,技术和商业是清朗还是浊化 络环境,是引导还是误导 民,关键在于监管和引导能否落到实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8月2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