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这么贵,为什么我还是出不了坑?

不太了解手帐的人,可能会对手帐爱好者花上400元买一本Hobonichi手帐本的行为感到十足迷惑。同样的迷惑行为,也会发生在手帐爱好者进入诚品书店或者日本的老字 文具店的时候,一看到和纸胶带、印花纸还有一些绝版文具,就立马失去了抵抗力,钱包虽然被掏空,但还是乐呵呵地享受巨大的满足感。

到了年末,对于新一年的迎接,除了拿出囤好的年历,满怀期待翻开第一页,很多人还会拿出一本新的手帐,开始写下伴随未来一年的计划。

曾经看到过一个手帐的开箱视频,打开后的第一页写着一句话:“恭喜你,今天也是平凡的一天。”

每一天虽然平凡,但却要好好对待。手帐和日式风格所携带的气息一样,治愈的气质、注重点滴细节里的情趣,对生活仪式感的推崇,这也是众多生活美学家们难以割舍的地方。

只是一本笔记本吗?

在很多人看来,这么贵的手帐买来不就是一本空白的笔记本?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有执念?

我们来看看手帐文化最发达的国度——日本。这里每年要销售上亿本手帐,日本人对手帐的情结,不分年龄层,从少女、阿姨大叔到老奶奶,都是手帐的拥有者和追随者。

他们的手帐上到底记录了些什么呢?

一档日本综艺调查了街头行人的手帐,几位阿姨的本子是用了几十年的LV封皮。

而一位小姐姐手帐本上,在爷爷忌日的时候,画了一个笑着的幽灵。好像是在天国的乐天派爷爷正在告诉她,生活要笑嘻嘻地过啊。

日剧《午餐女王》里竹内拿着她的手帐到处找吃午饭的餐馆;警察破案时拿出一本小本子记录(警察手帐);还有阿姨在手帐本上写着打麻将的暗 ……

在日剧《亲密姐妹》里,石原里美饰演的妹妹发现准姐夫是个渣男,于是在手帐本上划掉“让姐姐与男友分手”的任务,写下了“给姐姐找新的男朋友”的新任务。

小到繁杂的琐事,大到人生梦想的规划,全都被集中书写在了手帐里。

智能电子产品当道的今天,手帐仍然在日本人日常的记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作为日渐流行的文化趋势向外输出,这也实属难得。

随身携带一本手帐成为了日本人生活的习惯,按部就班地把自己的人生规划一点一点记录在本子上,遇到什么新奇的点子就立刻掏出来记下,生活的节奏也在手帐中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

你的手帐 将会成为你人生轨迹的文献

很多人会好奇,手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日本的手帐评论家馆神龙彦(TategamiTatsuhiko)说:“比起发现新事物而记录,倒不如说(手帐)是为了管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的确,手帐更多是在自我生活和时间的管理和规划,它可以是个人的To-Do-List,也可以是生活或者打卡的记录载体。信息收集的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手帐更多的功能性和工具性,这也是日本人离不开手帐的一个原因。

日剧《家族的形式》中,大介的手账本(国誉自我手帐)

在手帐文化的演变过程中,似乎更多人开始花费心思在拼贴和设计上,文艺、可爱、复古或者充满质感,种种风格成为了手帐的样式和基调。手帐的认知和使用方式在流变,关于手帐的定义和操作也更加灵活。

Traveler’s Notebook手帐本充满质感的封面

当然,手帐里也包含着诸多讲究,内页使用的巴川纸,伴随手帐流行起来的各种文具,贵上天的书衣……都让手帐所携带符 意义更为丰满,也是掏空众多手帐控的“万恶之源”。比如Hobonichi、Moleskine、Traveler’s Notebook这些大牌手帐品牌,很多书衣都是手作或者独特设计,可以说是手帐界中的香奈儿。在某种程度上,精良做工体现的匠心,以及附加的品牌价值,也能够解释手帐为什么这么贵,但在这些上事物书写的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赋予。

HOBONICHI等众多手帐品牌每年推出各种风格的书衣

从最基础的私人工具书,到有品牌经营的商业产品,再到浸入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手帐的意涵也在功能性和审美性上不断流转,也反映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但好看并不仅仅是手帐的唯一特质和追求,精细地安排生活、妥帖地安放小心思、提前为人生的下一步做出打算,这才是手帐最原始和本质的意义。

一些可能随身携带超过十年的本子,满是日常生活的痕迹,再回过头去看那些细节,虽然平凡,但总是裹挟着独家的记忆,手帐也成为了自己人生轨迹的文献。

手帐博主Ins:nyret__

爱手帐的你 爱的其实是书写生活的仪式感

把和重要的人看过的电影票、旅行吃饭遇到好看的餐纸、重要日子的日历撕剪下来,贴到手帐本上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本子里夹着各种票根,年初时一本2.5cm的本子,到一年结束后,已经有了8cm厚,在手帐爆页带来的满足感里,无形的时间和生活似乎也变得有迹可循。

生活需要仪式感,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用但美好的事情上,这是生活美学家们一直倡导的人生信条。何况手帐并不是所谓无用的事物,不一定要买昂贵的手帐本,或者拘泥到底有没有胶带的装点和拼贴,对于那些美好的小确幸悉心收藏,记录下来生活或者梦想的每一次闪光,这也正是书写的意义所在。

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总是步履不停,我们也在年末的关头推出了一档音频课程《手帐美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指南”》。在日本居住多年的潮流艺术家静电场朔对手帐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她不仅在课程中揭开手帐风靡现象的面纱,还将带领我们回到手帐文化的本质,看一看手帐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演变史?手帐风靡的背后体现了人们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怎样变迁?

中读App小课《手帐美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指南”》

对于手帐,还有很多我们可能没有触及到的知识区域。比如,达芬奇也是手帐的爱好者,他的《哈默手稿》可以说是手帐界的鼻祖,而美国开国三杰之首的富兰克林也有着用小册子“打卡”的习惯,他提出的“道德表”也用来督促生活和自我的进步。

到了年末,不少人又要跳进另一个手帐坑,有哪些值得种草的品牌?我们又要如何做一本属于自己的私人手帐?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手帐的文化秘密,想要好好进行生活和时间管理,还想得到一份关于手帐制作的独家指南,无论你是手帐狂热的制作达人,或者是对手帐感兴趣、想把那些弥足珍贵的痕迹记录下来的生活爱好者,在这堂关于手帐美学的课程中,你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zhongdu@lifeweek.com.c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