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出品方:长江证券)
新点软件:高产品化率政企信息化领军
新点软件成立于 1998 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司以建筑造价软件起家,借助 工程造价和政府招采的紧密关系以及张家港市政府政务信息化的契机,切入政务市场中 的智慧招采市场。招采平台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公司在政务服务、政务大数据、公安、 住建等领域进行扩张,如今形成了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三大业务。
具备高利润率优势的全国性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
立足苏南,覆盖全国。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 7483 名员工,在张家港、南京、苏州 等地设立了六大资源中心,18 大区域运营中心,在全国成立 27 个分公司,基本实现销 售与服务 络的全覆盖。公司专注为智慧城市中智慧招采、智慧政务及数字建筑三个细 分领域提供以软件为核心的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
国资背景,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具有国资背景,最大股东国泰国贸由张家港人民政府全 资控股,目前持有公司 18.81%的股份。曹立斌为公司董事长,直接持有新点软件 10.73% 的股权,总经理黄素龙和常务副总经理李强分别直接持有新点软件 9.54%和 6.56%的股 份(此处未考虑各高管通过其他持股平台等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管理层由黄素龙、李 强、朱斌、朱明华、何永龙、戴静蕾和季琦 7 人组成,7 人加入新点软件均已超过 15 年,管理层结构稳定。 员工持股占比较大,股权激励充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持有股份占比超过 40%,员工与 管理层持股较多。根据新点软件招股说明书,共有 341 名核心员工(国泰新点 1 资 管计划)参与上市配售,占 IPO 发行股数 8.48%。公司与员工利益机制绑定较好,股权 激励充足。
营收利润稳定增长。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8.47/11.88/15.27/21.24/27.9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79%;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46/2.16/2.63/4.10/5.04 亿 元,年复合增长率 36.28%。公司整体保持业绩快速增长。
利润率高于可比公司,盈利能力强大。2018-2021 年,公司销售净利润率分别为
18.18%/17.25%/19.32%/18.04%,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软件平台毛利率稳定 在 74%左右,显著高于可比公司水平,表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
高速扩张,“人”“效”双升
公司员工数和薪资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人均创收、创利保持稳定增长,管理能力优异。 2017-2021 年,公司员工数年复合增长率 19.82%,2021 年达到 7483 人,2018-2021 年,公司的人均薪酬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 11.17%,同时公司的人均创收与人均创利都 能保持 13.87%和 13.58%年复合增长率,体现公司强大的管理能力和员工利用率。
三驾马车,共驱成长
围绕智慧城市大方向,软件平台衍生多项服务。2018 年以来,公司营收由软件平台、 平台运营、维护服务、智能化设备和智能化工程五部分构成,其余四大业务都是软件平 台的衍生服务。公司软件平台有智慧招采、智慧政务、数字建筑三大板块,三者围绕智 慧城市大方向,为政府、央企、建筑、金融、电信等领域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招采:顺应统一大市场,行业龙头受益更大
公司市占率业内领先,招采平台直接获益于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明确,助力行业加速。国务院 2022 年 4 月 10 日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 一大市场的意见》,其中“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被重点提及。《意见》明确提及推动交 易平台优化升级,电子采招平台建设有望持续加速。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智慧化”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 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朝着平台整合全覆盖、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智慧监管体系等方向发展。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2021 年统计,招 标采购公告发布标段 184.8 万个,累计公布成交金额 7.4 万亿元。据中研普华测算,到 2025 年我国电子招投标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2.6 亿元,年复合增速预计 11.6%,市 场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
公司在智慧招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21 年公司智慧招采业务收入约 10.63 亿元(年 仅披露智慧招采软件平台收入,其余增值服务按往年等比例推算,其余业务处理同上), 结合中国电子招投标市场规模(2021 年市场规模 28.3 亿元)可测算市占率约为 37.6%。 截至 2020 年,公司累计覆盖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1 个,省会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 台 18 个,地市以下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超过 1000 多个,在公共资源招投标平台市场 具有明显优势。
政府、企业双侧发力,SaaS 化后劲十足
政府端实现全流程信息化,三大子系统数据统一交换。智慧交易系统服务、智慧服务系 统、智慧监管系统是三大系统全面融合,共同构筑完整的智慧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体系。 根据公司 2021 年年 ,公司 2021 年完成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综合交易系统、河 南省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改造提升工程等行业标杆项目的建设;中标辽宁省公共 资源交易一张 平台、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一 三平台”深化建设项目、陕西省公共 资源监督平台、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见证系统等具有行业影响力项目。
企业端具备采购全流程管理能力,央企项目承接经验丰富。智慧企业招采平台主要提供 给企业的招标采购交易执行者和内部监督管理者使用,用户对象包括采购发起方、实施 方、供应商、评审方、决策方、监督方等。对内可以对接企业内部系统,对外预留可接 入互联 电商的外部接口,并实现招标数据与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满足监管要求。据 2021 年 ,公司 2021 年完成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管理平台项目、上海宝华 智慧招标共享平台功能拓展及优化项目等行业标杆项目建设;中标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采 购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鞍钢招标信息系统完善和提升项目等具有行业影响力项目。截 至 2021 年底,公司累计承建 40 多家大型央企、国企的企业招标采购平台。
智慧政务:切中行业痛点,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行业集中度低,公司市占率稳步增长
智慧政务红利政策涌现,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 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政务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并向县域下沉。近年来, 政务服务线上化、智能化不断成为政策关注点。
市场集中度较低,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由于不同政府部门以及地区之间的壁垒,导 致智慧政务市场集中度较低。总体来看,新点软件、浪潮软件、南威软件、万达信息、 榕基软件及科创信息等企业市占率相对较高,但均未到 0.5%,因而业务成长空间可期。 新点软件得益于产品线及地域的双双高速扩张,2018-2021 年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广地域、多部门覆盖,新产品切中行业痛点
较早布局全国销售 络,抢占先机。智慧政务软件平台最早从经济发达地区及一线城市 的政府部门开始建设并使用。公司早期抢占竞争先机,较早重视销售 络的全国性布局, 截至 2021 年 6 月,公司陆续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设 立了 18 大区域运营中心,并相继在全国成立 27 个分公司,基本实现销售与服务 络对 全国范围的覆盖。
横向扩张,实现多细分领域业务布局。公司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公安、行政审 批局、大数据局、政务服务中心等多个政府部门提供解决方案。截至 2021 年 6 月,公 司累计参与建设 1 个国家级、15 个省级“互联 +政务服务”项目,共承建区域政府电子政务大平台项目近百个,承建政务服务大厅 700 余个,便民服务系统项目 80 多个, 政务大数据项目 80 多个,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奖项。
智慧政务产品线丰富,致力于 会治理信息化、智慧化。“互联 +政务服务”平台为各 部门提供面向企业、群众的各类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服务,对各部门 上服务 平台建设进行统一规范,通过大数据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共享,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 明度;政府协同办公平台以政务 络为依托,能有效挖掘、分析处理各种政务信息,节 省大量政务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加政务工作的透明度与公正性;智慧公安平台, 以“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为设计思路,形成一体化执 法办案管理中心整体架构和运作模式;政务大数据平台,是一个集数据汇聚、交换、治 理、分析、应用、发布为一体的统一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
数据互通为政务信息化痛点和发展方向,公司加速研发和布局。2022 年《政府工作 告》提出:“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公司聚焦数字政府核心业务,持续加大对一 通办、一 统管、一 协同产品的研发,并通过对大数据、AI 等技术的 深化,研发了 50 多个 会治理智能算法模型,不断赋能决策分析、创新核心业务场景 应用。根据 2021 年年 ,2021 年公司着力打造了甘肃省数字政府、长沙市“一 通 办”、成都市“蓉易办”、北京副中心 5G 政务服务大厅、海南省 12345 热线平台、扬 州市市域治理平台、广西自治区综合办公平台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案例。
数字建筑:自上而下,差异化打法获高速增长
建筑信息化尚处早期,市场空间巨大
建筑信息化尚处早期,未来存在数倍的高速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建筑 业信息化渗透率极低。据中研普华测算,2019 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 280 亿 元,信息化渗透率仅 0.11%,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投入率 1%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达 10 倍。中研普华预测至 2025 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将增至 1076 亿元,渗透率或 将达到 0.41%,年复合增长率 28.85%,存在数倍的发展空间。
细分市场较多,广联达规模领先,新点另辟蹊径。我国数字建筑市场尚处早期成长阶段, 各住建委(局)的信息化建设细分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市场集中度低。广联达的市占率较高,品茗股份、新点软件、斯维尔等位列其后。2021 年广联达的营收规模近 56 亿元, 市场其他主要参与者的营收在 1 亿元至 5 亿元之间。从产业链看,广联达从企业端市场 开始布局,囊括造价、施工、设计等建筑生命周期多个环节,新点则是从政府端市场布 局,基于政企联动和平台工具协同的策略,向企业端做业务延伸。
自上而下布局产品,解决信息割裂
借助政府资源,自上而下打入建筑信息化。公司在政府端市场打造“互联 +智慧住建” 平台,实现政企互通,助力住建全生命周期的事项申请、处置和监管,全面提升建筑监 管信息化水平。政府客户覆盖部、省、市三级,承建的部级平台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 息系统资源整合平台、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等,省级平台有江苏省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政务服务一张 、 山东省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等。
政企客户相互促进,业务快速发展。企业客户方面,公司客户资源优质,包括中建二局、 中铁十六局、中国交通建设等。根据公司 2021 年 ,2021 年公司参与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广东、河南等省的 CIM 基础平台技术 和数据标准的制定,参与了山东、广东、新疆、江苏等省的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或技 术规范的编制,并协助编写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司品牌与 行业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会继续带来施工方、开发商等企业客户的认可,2018-2021 年, 公司数字建筑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3.4%。
两大核心优势打开下沉市场
组织优势:师从华为,降本增效
合作紧密,学习践行 IPD 战略
优势互补,取其精华。早在 2016 年,公司便开始了与华为的合作,公司参与到华为龙 岗区智慧城市项目,负责智慧龙岗中智慧政务的建设。五年来,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 落地了如张家港智慧城市、上海黄埔、广西政务大数据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据公 司常务副总裁李强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双方初期合作所述:“华为的组织管理水平非 常高,我们不仅是与华为在业务上进行合作,也是通过学习华为来找到自身差距,从而 提升自己。”
全面践行华为 IPD 管理流程,提高人效。1997 年末,IBM 受邀为华为建设 IPD 流程, IPD 要求成立跨部门团队负责产品开发,以客户需求导向取代技术导向。IPD 把之前的 串行开发模式变为并行开发模式,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2003 年华为在全公司推行 IPD 后,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故障率减少了 95%,客户满意度持续上升。公司学习 华为全面推行 IPD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采用平台化、协同化、集成化的软件研发模式, 这也是公司高人效的核心原因之一。
设立中央研究院,代码模块高复用
公司研究并沉淀了一系列成熟的底层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跨平 台、跨产品的技术支撑体系。公司内设有中央研究院负责通用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中央研究院针对大型软件平台底层应用模块的特性,将具有共性特征的功能模块抽取出 来。各产品线研发人员在具体软件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只需对通用模块进行定制优化, 即可实现功能的快速调用,免于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显著提 升了研发效率,进而实现了高代码复用率和高利润率。
成本优势:农村包围城市
人力成本较低,组织架构抹平人才差距
人力成本优势显著。公司总部设置于张家港市,相较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物 价以及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进而人工薪酬要求更低。尽管近年公司人均薪资保持在 10% 的稳定增幅,但公司整体的人均薪酬整体仍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中央研究院模式抹平人才劣势。客观而言,尽管张家港位于苏南发达地区,是县域经济 的佼佼者,但是高端人才吸引力仍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一定差距。但公司利用中 央研究院架构抹平了这一差距,集中利用高端人才资源开发高复用的通用和底层模块,极大减少具体业务生产线以及项目二次开发的开发难度,进而降低对于高端人才的依赖 度。
借助成本优势,打开下沉市场
销售 络较早布局,优势巨大。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往往软件厂商较集中,竞争较 为激烈。公司抢占竞争先机,较早重视销售 络建设、全国性市场及下沉市场的布局。 根据招股书,公司投入在二线至四线及以下的销售人员数量为 265 人,高于南威软件、 榕基软件、科创信息、久其软件、浪潮软件的整体销售人员数量。
下沉市场有望做出较大贡献。公司在研发环节形成标准化组件和基础版软件产品,可以 减少现场实施需要投入的人力、时间、资源,便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复制产品、在 经济不发达地区及二至四线城市持续提升竞争优势。2020 年公司智慧政务业务在华东 地区的收入占比约 44%,在华中地区的收入占比约 18%,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西北、 西南、东北等)的收入占比约 29%。从公司客户分布的城市级别看,二线及以下城市的 公司客户占比超过 50%,下沉市场为公司业务贡献较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