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用户隐私,我们拿恶意APP没招了?

装个手电筒APP,都要读取通讯录。相信,不少人和小编一样,都在怀疑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显示,APP 过度采集/窃取用户信息、恶意扣费等行为性质恶劣。APP、二维码包含病毒代码,不仅弹出广告消耗手机流量,还窃取大量用户信息;恶意 APP 通过拦截电信运营企业或其他支付平台的支付通知下行短信,进行恶意扣费,造成用户财产损失。

此外,腾讯 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 数据中心日前发布的2017年度《 络隐私安全及 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 告》显示,2017年下半年,超过80%的手机APP会获取用户隐私权限。

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日常工作中,主要采取检测的方式查找漏洞, 一是在不定期对手机 APP 进行软件技术检测,查处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恶意程序;二是根据《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在进 环节对操作系统和预置应用软件实施安全检测。

关于APP权限限制问题,《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指出,生产企业和互联 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

但是,不少软件仍旧我行我素,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因此,面对众多APP纷纷“越权”,尽量使用知名厂商的APP,并在安装后关闭APP“资费相关”和“隐私相关”的大部分权限,才能尽可能避免自己的隐私被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28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