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见度”,保险理赔顽疾的“疗效药”

“保险科技”早已不是新词,保险行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近几年也被广泛提及,可理赔风险难以控制依旧是行业顽疾。Kroll行业调查显示,在全球84%遭受欺诈问题困扰的企业中,金融行业的比例高达91%。而美国因保险欺诈,每年都要遭受高达600亿美元的损失。我国虽走在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最前端,但最早触 的保险行业,却无法运用科技力量解决理赔风控难的问题。果真如此?

(“你以为”和“实际上”常常相去甚远)

“头疼医头”的理赔风控难题

2019年至2021年,保险业务线上化仅保持在6%~9%左右。2019年,我国保险行业的人力成本约5000亿。可见,如今的保险行业依旧属于人员密集型行业,数字化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一直在谈“保险科技”,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理赔风控难的问题,但投保人最关心的保险理赔环节,却一直是保险投诉的重灾区,也一直是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业务环节。因为,不仅传统理赔欺诈尚未有效解决, 络黑产的专业化同样使得理赔风险线上化趋势不断加大。

(如何做好保险理赔风控?)

商业调查作为传统理赔反欺诈的主要方式,因投入高、耗时长、成本高等制约因素,导致其无法长期广泛被运用。而保险科技的发展虽让全方位、全流程的业务风险扫描变得高效低廉,但这种单点突破进行反欺诈的方法,相较于快速成熟的 络欺诈已远远不够。就好比,头疼医头经常不奏效,还容易给有真实理赔需求的投保人设置重重障碍一样,导致理赔效率低,客户满意度和复购率下降等问题。快速进行全身关联检测评估,才是有效治疗“头疼”的关键!

基于此,北明软件围绕投保人,把相关有效的数据资源进行打通,最大程度避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并通过构建反欺诈要素的关系图谱,进行风险数据统计的预测分析。譬如,北明软件为太平洋产险打造的“基于图计算技术的反欺诈管理平台”,基于车险赔案图谱的 人、车、电话、案件的实体信息,提供及时有效的查询。并在图谱的反欺诈规则下,提供即时检测功能和反欺诈作业与管理。平台接入太平洋产险全国分公司反欺诈岗位 240余人,上线3个月实现累计交互20余万次,受到了反欺诈部门的好评。

(基于图计算北明反欺诈管理平台)

智能理赔,理赔风险可控的重要一步

关系型知识图谱可有效缓解理赔风控顽疾,但如何有效打通数据资源才是重点。比如车险理赔涉及到的,所有客户接触点、业务发生点等,所有这些包括查勘车、查勘人员、修理厂等等相关的信息均需实时同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业务督导。北明软件的反欺诈管理平台,不仅能有效打通保险公司内部的相关数据,和外延行为数据,还能联合第三方的行业数据去做关联性风险。基于此,平台再进行全流程全节点的,实时推动和干预,形成信息高效统一、秒级时延,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该平台在某国内大型保险集团落地运行1年内,成功识别欺诈案件1万余件,挽回超过26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打通数据资源,理赔风控的重点)

在具体数据资源的融合运用上,北明软件自研的反欺诈管理平台通过抽取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构建出9大类实体和30多种关系的车险理赔案图谱模型。有别于传统表格的数据呈现形式,北明反欺诈管理平台以关联图谱的形式,直观呈现 案 、涉案人员、车辆、账 、电话、亲属等所有数据,进而通过关系 评估风险,筛出可疑保单,并推送至反欺诈平台。目前,北明软件在车险系统的图计算已关联了7千万件赔案,20亿个实体,200多亿条关系,形成了集案件监控、关系探查、风险防控为一体的综合反欺诈平台。

(筛出“真保单”,提升客户满意度)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保险企业不应为了转型而转型。与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投入大量的成本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不如有的放矢,从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智能理赔开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