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过9000万次。
针对个人用户,腾讯会议提供了四种不同的付费方式,用户可解锁使用更多功能,包括更大的云录制空间,更高清的画质,无限时长的自动会议纪要、字幕和实时转写等功能。
根据闻海大数据平台显示,近一周时间内,“腾讯会议部分功能收费”的全 信息总量达1.7万条,互动总量为26万条。
从媒体曝光趋势来看,腾讯会议部分功能收费的相关话题热度从10月30日开始迅速增长,并于当日达到舆论顶峰,信息量为7,614条,之后热度下降并趋于平稳。
通过热点词语分析发现,腾讯会议部分功能收费主要影响了“老师”、“学生”、“白领”等群体,因此三个词语的信息量相对靠前;其次,受11月2日“新郑三中老师 课去世”话题的影响,词语“新郑”、“妈妈”、“黑客”也存在其中。
在互联 传播过程中,近一周时间内,企业微信声量虽排名第二,但占比有所上升0.65%,排名第一的是钉钉,与上一个时间周期相比下降。
在微博热搜“腾讯会议部分功能收费”的评论中,不少用户吵翻了天。部分用户认为,收费可以理解,“企业开发软件、运行维护都需要费用,收费也很正常”;一些用户吐槽腾讯会议“吃相难看”:“腾讯这不是坐地起价嘛,培养了用户习惯,现在来收割一波”。还有一部分 友表示,“根本不受任何影响,免费版功能足够用”。
腾讯会议部分功能收费:“免费的午餐”不再是互联 铁律
九派时评
互联 企业实施收费举措,只要不是强制消费者使用,就是你情我愿的自主选择。何况,办公会议软件除了腾讯会议,还有钉钉、飞书等其他同类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而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需要更多关注的,往往是互联 企业提供服务时,是否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二选一“等违反《反垄断法》等法律的行为,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对于互联 企业涉嫌滥用垄断位置、损害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行为,要勇于举 ,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清醒意识到,所谓”免费的午餐“不过是企业在某个阶段基于发展需要所采取的策略,并不能支撑企业及行业长久发展。当然,企业有权推出付费服务,但服务品质也要同步升级,否则就会造成品牌形象受损、用户流失,可谓得不偿失。
随着腾讯会议开始推行个人会员制,向用户收费,其他视频会议软件或将进一步跟进。疫情前,视频会议只是单纯的开会工具,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在线办公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视频会议工具提供更为丰富的协作能力,只有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丰富产品功能,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付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