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CEO 库克,这两天估计头都要大了。
欧盟《数字市场法》(DMA)正式生效。
这一法案旨在促进公平竞争,科技巨头应当开放自己的服务与平台。
听上去,对用户好像是好事啊?
而且这和苹果有啥关系?
关系可大喽,因为 DMA 里包含了这样一条规定:
允许安装并有效使用第三方的应用程序或软件应用商店,并能够进行互操作,允许通过守门人的相关核心平台服务以外的其他方式访问这些程序等。
机哥给大家翻译翻译,这句话可以理解成:
苹果未来必须开放 App 侧载
没错,欧盟又双叒来吊打苹果了。
这项规定实施下去,可以说是端了苹果的老窝。
然而,虽然欧盟要求苹果采用 USB-C 的新闻,刚刚才赢得过无数点赞。
这次很多 友却不买帐了。
有的,觉得第三方商店用处不大。
还有的,直接变身互联 嘴替:
「iOS 开放侧载,那不就成安卓了?」
同样是开放,大家对 USB-C 和侧载的态度,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还得从「侧载」到底是什么讲起。
自闭的 App Store
所谓的「侧载」,用人话来说,就是绕过 App Store,直接安装 App。
安卓用户,对这个操作肯定不陌生。
虽然各大国产品牌,现在都会预装自家的应用市场。
但它们收录的 App 数量,对比无限可能的安卓生态,还是十分有限。
如果想安装应用市场里没有的 App(比如李跳跳)。
就需要自己上 下载「Apk」,再无视系统警告,狠狠点下「确认」。
然而,在 iOS 上,这种玩法却没有成为主流。
正常情况下,用户唯一能接触的 App 安装渠道,只有 App Store。
这就导致,如果开发者想让尽可能多的用户用上自己的产品,也必须将 App 上架 App Store。
也就是所谓的「苹果税」。
对此,开发者要么咬牙割肉,要么把这些成本转嫁给用户。
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如涉及漫画、影视、小说版权的第三方 App。
又或是「精简版」、「破解版」等等。
有类似需求的用户,在安卓只要下个 Apk 就完事了,在苹果上却只剩下越狱一途。
听上去,App Store 的封闭,好处都让苹果拿去了。
为了开发者和用户的双赢,苹果还是识相点,开放侧载吧!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谢谢你,App Store
每次谈到开放侧载,似乎总是免不了扯到「生态」、「营收」这些大话题。
但机哥却觉得,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事情没那么复杂。
毕竟,我们不是开发者。
比起纠结苹果用封闭生态捞了多少钱。
不如反过来想想,我们又从苹果的「霸道」中,获得过多少好处呢?
首先,App Store 的封闭,真的能制裁不少流氓软件。
库克就曾经「开团」安卓阵营:
你们的恶意软件数量,是我 iOS 的 47 倍!
虽然作为苹果 CEO,库克的发言肯定向着自家人。
但也足以看出,安卓的 App 生态,确实比较险恶。
有的童鞋可能会说了,那 App Store 里,也有大把「清理」、「测 速」的垃圾 App 啊。
凭啥就有资格 diss 安卓?
这又得说回「禁止侧载」这一点了。
没错,iOS 也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流氓 App。
可它们几乎没法侵入你的手机。
所有的流氓 App 广告,最终都会跳转回 App Store。
再走一遍获取、安装、确认、Face ID 的流程…
九成九的用户,都能及时刹车了。
安卓那边是啥情况?
各种 页,点一下就自动下载 Apk。
侧载安装的过程中,也只有一次确认选项。
只要有一个流氓 App 成功扎根,它就能通过无孔不入的弹窗和贴条,让你点到更多的下载链接。
突出一个拖家带口,防不胜防。
这也是为啥,iPhone 总被称为「最强老人机」。
而且,就算是咱们懂得防范的年轻人,也能从禁止侧载捞到好处。
大家都点过微信里的各种链接吧?
想要从外部链接跳转到 App,总要绕个大圈子:
先要微信自带浏览器打开 页,然后点右上角,选择「浏览器打开」。
还总会撞上应用宝。
简直烦死了!
而在 iPhone 上,事情就简单多了。
说跳转就跳转,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毕竟,给一个 iPhone 用户推荐应用宝,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就堪称史上最强迫症的应用设计规范。
大家都知道,iOS 的设计语言精致而优雅。
但更可贵的是,苹果有意愿和能力,让大多数开发者,配合自己的强迫症。
机哥特地去翻了翻,苹果提供给开发者的文档。
才发现,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体验,其实都是苹果严格规范的结果。
比如,App 底栏图标的间距,苹果认为不能过于密集,影响点按和美感。
再比如,苹果规定了内容与屏幕边缘的距离,以及页面各个内容的布局。
界面中的按钮,也要对齐边距,不能随意越界。
App 的各项功能,应该用底部的「标签栏」来切换,方便点按。
标签栏的高度必须统一,要与「小白条」无缝衔接,还可以用毛玻璃效果提升质感。
甚至规定到了 App 内的每一个小图标,必须保持大小均衡、线条一致…
除此之外,还有应用内的动画效果、配色方案、阴影层级等…
你在一个 App 中能看到的每一处细节,其实都逃不开苹果的掌控。
当然,与这种「变态」一样的控制力相配合的。
是苹果为开发者提供的一整套设计资源。
从动画、图标到配色的素材和工具,只需打包下载即可,一站式服务。
力求保证上架的 App,能符合 iOS 的体验。
作为用户,只需要点一下「获取」,就能享受到这一切。
这样的体验,堪称是「润物细无声」了。
当然,强制让所有 App 遵守规范,确实会磨灭一些多样化与个性。
但反过来说,也强有力地兜住了 App 体验的下限。
为什么这样说呢?
来看看隔壁的安卓生态吧。
作为和苹果掰腕子的顶级大厂。
谷歌难道就没有整出一套优雅精致的设计语言吗?
当然有了,那就是 Material Design。
这套 2015 年诞生的设计语言,绝对是一个与 iOS 设计不相上下的劲敌。
它以「材料」和「阴影」为主题,在平面的屏幕中实现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屏幕上的内容,都由一个个「卡片」来承载。
而根据内容重要性的不同,谷歌为这些卡片规定了不同的「高度」。
再通过阴影的变化,来呈现各个卡片之间的层级关系。
让人看了就想把它「按下去」。
动画方面,谷歌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