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们找到了中国的软肋,软件,卡脖子的痛

大家好,我是同花顺。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大家最近关心的国产软件问题。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离开手机电脑,就没法正常活着的时代。

但是放眼整个中国的数字经济,下面支撑的地基,是一个欧美高度垄断的领域,基础软件。

今天的中国,由于基础软件特别弱,已经被美国卡了脖子。

所谓基础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统称,你叫得出名字的基础软件服务商,基本都是欧美公司。

比如操作系统,有微软的Windows、谷歌的安卓与苹果的iOS;数据库领域有甲骨文,微软,IBM;

换言之,虽然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可谓 络强国,但是这个“强国”完全架构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基之上。

软件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有多重要?

以近期发生的俄乌冲突为例,几乎全球的科技巨头都相继加入了对俄罗斯制裁的队伍:

谷歌、You Tube、Meta宣布俄罗斯官媒禁止在其平台投放广告;

苹果和谷歌宣布在俄罗斯停用Apple Pay和Google Pay。

甲骨文今年更是对俄罗斯祭出致命一击,直接暂停了俄罗斯的运营活动,俄罗斯金融、交通、制造、电力电信失去了甲骨文的数据服务, 会运转都会出现困难。

俄罗斯这才痛定思痛,签署总统令,从今年4月开始,重要的国家部门都不能轻易购买外国软件,并且要求到2025年,做到完全使用国产软件。

对于中国来说,一系列中国芯片公司被制裁的往事还历历在目,缺“芯”之痛在最近几年使国人觉醒: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大众不知道的是,国产基础软件是一个比芯片更加孱弱的领域,弱到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1?

基础软件的短板-操作系统

1999年,时任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说,“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

这里的“芯”指的是芯片,“魂”就是操作系统,

23年过去了,“缺芯少魂”的现状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当全民注意力都放在芯片上时,必须清醒认识到:

基础软件是一个差距更大、难度更大、更需要重视和扶持的领域,没有“魂”的存在,“芯”也是“死芯”罢了。

当前,中国基础软件市场依旧被外资垄断。

根据华西证券研究 告显示,数据库市场外资占比64.8%,而差距最大的操作系统领域,外资占比高达92.9%。

中国基础软件最大的短板就是“操作系统”,其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用“巨大”形容丝毫不过分。

桌面操作系统中,Windows和MacOS系统合计占比94.36%;

移动端则被安卓、iOS统治,二者合计占比99.05%,不论从哪个角度统计,国产操作系统总份额加起来不超过5%。

操作系统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操作系统处于整个数字产业的枢纽位置,向下兼容不同的底层硬件,比如处理器、主板、外围设备等,向上支持各类应用中间件和应用软件。

换句话说,谁掌握了以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基础软件”,谁就卡住了整个产业的脖子。

现在美国垄断的操作系统可以怎么卡我们脖子?我们来看看!

操作系统从生产方式上可以被分为闭源和开源两类。

一类是闭源软件,比如Windows。

它的开发、测试,都是微软公司自己做的。

那要卡人家的脖子,技术上很容易。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2008年,微软的黑屏事件,那一年,无数用着盗版Windows的中国用户,收到一封通知,没通过正版验证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电脑桌面就会变成难看的纯黑色,重设背景也没用,每隔60分钟就会重新变黑一次。

虽然这次微软黑屏是以打击盗版为名,但是也对中国用户敲响了警钟。

闭源的操作系统,它就像一个黑盒子,开发商植入一个隐藏代码,用的人是不知道的。

在非常时期,操作系统的开发商,技术上能做到可以关闭操作系统,或者阻碍上面应用的正常运行,达到“卡脖子”的目的。

还有一类就是开源软件。

最典型的就是安卓。

那开源软件是不是就不能卡使用者的脖子了呢?

首先,“开源”不是绝对的,以安卓为例,它开源的只是基本功能

而核心功能,比如谷歌地图、谷歌钱包、邮箱,则是不开源的。

谷歌完全可以在必要时刻,切断线上交易、定位,还有邮箱等核心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手机可以开机,但基本上除了拍照,什么都干不了。

其次,我们理解的开源就是公司把代码亮在线上,大家都能看到、编写。

但实际上,操作系统的代码量是惊人的。

有人统计过,安卓的代码量超过一亿行。

哪怕是专业人士,参与门槛也很高。

怎么办?

答案是订阅谷歌的服务。

谷歌会定期告诉你系统更新了哪些代码,它们都是什么意思,来帮助你进行快速开发。

这其实就是安卓的重要盈利点。

那你想,在必要时刻,谷歌完全可以切断这种信息服务。

那个时候,对不起,你只能自己一行一行读代码,那就相当于被“卡住了脖子”。

在面临卡脖子之后,中国已经意识到,要弥补基础软件的短板。

这个短板不补,数字经济的大厦建得再高,地基也是不牢的。

但是中国的基础软件产业很脆弱,追赶起来很困难。

2020年,美国基础软件收入为0.81万亿美元,中国只有0.036万亿,为美国的4%。

首先,基础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研发周期非常长。

一个版本做出来以后,需要不断迭代、完善。

而现状是,中国操作系统从业人员数量,相比游戏产业、手机应用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差距非常大。

想重走微软谷歌他们的老路非常难。

国产的操作系统难以追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客户的更换成本非常大。

在C端我们就有这样的感受,在安卓和IOS之间切换,总是件麻烦事。

B端更是这样。

对服务器这样需要常年运行的设备来说,关一次机都是大事,更别提切换系统了。

过去,在强者恒强的操作系统领域,国产操作系统既不具备软件开发者的生态 召力,又缺乏来自硬件厂商的支持,自然也没有争取到多少话语权,自主研发也随着商业价值的渺茫而逐渐停摆。

而和操作系统面临类似困境的,是中国的另一块短板,工业软件。


2?

制造业的短板-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过去我们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美国的一架飞机。

于是我们,也想自己生产飞机,结果发现,一架美国波音787 ,整个研制过程需要用 8000 多种工业软件。

其中只有 1000 种是可以拿钱买的,其他的 7000 余种是波音经过多年积累自己开发的专用软件,属于不能卖的核心技术。

中国想要高端制造,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中最核心的,是研发设计类软件,会上的小伙伴应该都用过,比如CAD、CAE、CAM,用软件来辅助工业进行设计、测试和制造。

这两年,中国在工业软件上,也被狠狠地卡了脖子。

2020年,哈工大作为国防重点院校,进入美国制裁的实体清单,成为当时让美国最有压迫感的高校。

十几天后,哈工大的工科同学们,害怕地发现,自己必须要用的编程软件Matlab,明明是学校花钱购买的正版,却无法正常使用。

因为美国卡脖子,哈工大师生的的编程软件,被断供了。

软件的断供,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科研教学,学生们发现,软件不给授权,大家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原来的软件里的内容就不能用,毕业生们论文都已经忙活了大半年,在即将交稿之际,吃了没软件的大亏。

一夜之间,工科神器沦为科研枷锁。从高校圈到科技界,一片哗然,可当大家想找到马上能替代的国产软件时,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家不禁疑问,国产软件怎么没了?

曾经我们的工业软件市场可不像现在这样,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市场经济开始奔跑,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出现,跟着一起崛起的是数千家国产工业软件,那个时候国产工业软件平均市占率可以到25%,个别领域最高到过45%,接近一半。

但是工厂的老板们,硬件愿意花钱,肯在软件上花大钱的却不多。

国产软件只能靠低价占领市场,导致连年亏损,研发投入无力。

以国产CAD软件为例,1997年,北京举办了首届CAD应用工程博览会,国产CAD企业集体亮相,阵容之庞大让国内外眼前一亮。

不完全统计,上个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全国从事CAD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已达到300余家。

但是由于技术有限,各家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疯狂的价格战就开始了。

当时,市场上国产CAD软件价格,从近万元掉到了不足5000,把整个行业吓了一跳,猜疑链开始出现。

为了短期收入,有的企业甚至干脆以500一套的白菜价格,抛售绘图软件,让国产企业的日子过得很苦,但真正把他们打没的,还是美国的软件,AUTOCAD。

这款美国制图软件用了两招,就形成了对国产软件的降维打击。

第一招,AUTOCAD保持住自己高昂的售价,但是转手就捐赠赞助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让大学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时就使用只在学校免费的正版AuotCAD,这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培养出使用国外现成软件的习惯,研发设计能力也逐步退化。

先免费抢占,再高价垄断。

这一招我们现在都熟悉了,但是进口软件都是稀罕货,很难有大学能抵御诱惑。

结果就学校教的是国外软件,学生从一开始学的就是国外软件,日后要所有人改变习惯重来,真的是难上加难。

第二招,当时的中国盗版软件泛滥,大家都觉得用盗版的进口软件好,以为是占了人家便宜。

但实际上,用了盗版软件,当时虽然没付钱,但是已经留下了国外软件的使用习惯,而且国外软件可以照常依靠欧美市场生产,但是中国自己的国产软件,因为免费的盗版横行,就失去了唯一可以依赖的中国市场。

当企业把自己的研发、生产,捆绑在盗版软件,形成行业标准后,国产软件就面临兼容问题,纷纷被用户抛弃。

此外,大量的生产数据也帮助外国软件不断进行优化,拉开了与国产软件的差距。

那个年代人们都相信,既然可以轻松花钱买,为什么还要费力自己造呢,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技术不重要,有钱才是大爷,是那个年代大众的共识。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工业软件直接和硬件设备捆绑销售,进口了国外的设备,连软件都一起确定了。

因为那些年中国软件自主的意识还没觉醒,国产软件一没资金而没政策,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另一边的美国,对工业软件重要性的认知,显然要深刻的多,18年开始美国就由国防部来牵头开展“电子复兴计划”,砸钱来扩大美国的软件优势,这个计划是五年内投入15亿美元,是我们过去15年投入的50倍。

如今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工业软件的重要,那么现在我们奋起直追,很难吗?

很难。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软件合作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揭露了我国工业软件的核心困境。

那就是工业软件中的核心技术,中国的软件公司基本都没有。

且核心技术长期被外国垄断,没地方买,要有只能自己学,而且在工业软件这个领域,能给我们像电动车那样“弯道”超车的机会很少,目前都只能在直道上追,毕竟人家的工业软件上,一个小功能的背后,依托的可能都是上个世纪人家基础学科的论文。

国产工业软件这事儿,不光是一个工业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

因为工业软件体量小、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没有国家扶持,靠市场自己突破不现实。

现在工业软件已经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在工业上与国外同行差距越来越大的领域, 拖到现在,我们必须要解决了。


3?

结尾

这些年,咱们听过很多未来感满满的大词儿,“智能制造”、“物联 ”、“工业互联 ”“元宇宙”,股市上这些概念都被炒过好几轮。

然而当我们扒开这些概念的外衣,实现它们的工具,则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

没有这些,工业强国的梦想,要么是被卡着脖子实现,要么梦想就只能想想。

而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又难搞又不赚钱,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远远的落后,我们真的追得上吗?

当面对这个严肃的问题时,很多从业人员都沉默了。

当年西方帝国入侵清朝时,曾经讲过,中国人对技术重在应用,不重原理。

比如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火药,但没有进一步研究原理,最后反而是西方先系统地发展出了化学这个学科。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基础科学,依然没有得到整个国家的重视。

基础物理学、数学等应用技术的底层科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所以北大原子核物理学的博士要去当城管,所以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核心硬件依旧是我们的短板。

今年的高考刚结束,或许我们应该给那些奔赴基础学科的孩子,多一点理解和鼓励,如果他们学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逻辑,那也很好呀!

为什么中国孩子都要去学金融呢?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内容,认同我的观点,欢迎评论互动。

我是同花顺,我们下期见。

参考文献:

1、探讨工业软件的国产化之路 自动化博览

2、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王云侯

3、关于工业软件的一点随想 王健

4 、国产操作系统生态体系 建设现状分析 韩乃平 李蕾

5 、美国 络威胁情 共享实践研究 李留英

风险提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