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换脸”APP走红 络。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即可将本人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置换。既可以自己过明星瘾,又可与心爱偶像“同框”出演,大量年轻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 络,“换脸”娱乐。
风险一:“丢脸”能导致“丢钱”
当前,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陆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莫大风险。
“贸然将自己的清晰正面照上传并授权他人进行存储或另作他用,关乎‘钱袋子’安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目前法律对“AI换脸技术”规范不足,因此保护好自己的面部信息在当下十分必要。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广相关技术规范落地应用。
风险二:“丢脸”能导致“丢清白”
北京师范大学 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认为,AI“换脸”法律风险点多,从现实案例看,名誉侵权是高发问题。尤其是恶意拼接制作侮辱性、污蔑性视图素材或者予以非法传播、利用的,将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积极预防。他建议,由于该领域技术性强,相关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应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力度,杜绝选择性事后执法,建立全行业全流程公平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违规主体,打造稳定、良性的可预期市场环境。
风险三:“丢脸”能导致“被贷款”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来筛选相关视频是否由“换脸术”完成。他建议,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技术进行评估,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