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令范思辙心心念的“澹泊书局”,在古代究竟什么样子

最近火热的电视剧《庆余年》中,郭麒麟扮演的“地主家的傻儿子”范思辙,成为搞笑担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前几集开始,“财迷”兼“数学小王子”范思辙就琢磨跟范闲一起开“书局”,一本正经的讨论分工、赢利和分红等。此后,为了心心念的“澹泊书局”,他不惜“低三下四”央求范闲、想办法求娘娘题字,可谓不放过任何一个对书局有利的机会。

郭麒麟饰演的范思辙

让人惋惜的是,电视剧《庆余年》中并没有对“澹泊书局”作详细介绍,我们无法从中对书局有一个概括认识。那么,令范思辙心心念的“澹泊书局”,在古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架空历史小说,没有真实的朝代背景,不可对其中剧情和细节作过多考究。有人根据剧中提到的北齐国问题和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风格,认为该剧是以南北朝时期为背景写作的。姑妄听之,但是了解中国古代书店发展历史后,就会发现南北时期书店的称呼并非“书局”,也没有剧中类似的发行功能。

由于秦汉关于书籍法令的变化、汉朝实施察举制度和兴办太学、书籍材料创新等原因,西汉时期出现关于“书肆”的最早文字记录。

剧中的“书局”,也就是书店,在古代也称“书肆”,又称“书坊”“书林”“书堂”“书铺”“书棚”等。书籍,作为人类知识和文化记录、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人类 会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同时,书籍作为表达思想、传播文化和陶冶心灵的精神产品,一旦进行交流或者交易,便无可避免的成为商品。

简牍:古代的图书形态

古代很早就有集中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论语·子张篇》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所谓“肆”,即是制造物品场所,也兼具买卖功能。《汉书 ·食货志 》中,对“肆”也有记载,“开市肆以通之 ”,意思更加明确,“肆”就是各类商品集中买卖的地方。书肆,顾名思义,就是书籍买卖的地方。

东为常满仓 ,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数百行为隧 ,无墙屋 ,诸生朔望会此市 ,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籍笙磬乐器 ,相与买卖 ,雍容揖让 ,或论说槐下 。——《三辅黄图》

关于书籍交易的最早文字记录,出现在西汉时期,可在研究西汉都城长安的重要历史资料《三辅黄图》中找寻到,“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籍笙磬乐器 ,相与买卖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槐市作为商品交易的民间集市,“朔望会此市”,每逢初一与十五才开市;“列槐数百行为隧(通道) ,无墙屋 ”,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摆摊交易,类似于目前尚存于乡镇地区的集市。

关于“书肆”的最早文字记录,也是出现在西汉时期。西汉末年文学家杨雄(公元前53年至公元18年)著作的《扬子法言·吾子》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读书但不以孔子学说作为根本,就像书肆一样,群书杂然乱陈。杨雄虽然是批评当时读书人看书过杂、舍本求末,却为后人留下关于书肆的最早文字记录。正因为此,一般而言,大家普遍认为“书肆”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太学旧址

为何“书肆”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 一是秦汉时期关于图书法令的变化。秦朝时期,实施“焚书坑儒”政策,制“挟书律”,严禁私人藏书,大量书籍被焚被禁。西汉初年沿用了秦朝关于书籍的法令,直到汉惠帝即位后,开始“除挟书之策”,儒家学者重又在民间活跃起来。汉武帝时期,“命天下计书”“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来收集书籍,此时书籍开始大量增加
  • 二是汉武帝实施察举制度和兴办太学。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要求能熟读经史、精通文赋;此外,还兴办太学,培养封建官僚,太学极盛时期生员一度达到三万人。这两项政策,均刺激了文人和 会对书籍的需求。上文讲到的槐市,即位于太学附近,主要为当时太学学生(文人)服务
  • 古代造纸示意图

  • 三是书写材料出现变化。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及秦朝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是木简或者竹简,此时的书籍叫做“简牍”,非常笨重,秦始皇一天阅读的简牍奏折据说可以装满一牛车。而西汉时期,书写材料出现变化。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故址曾出土一片麻纸,同时出土的竹简年 为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甘肃居延肩水金关西汉烽塞遗址中也曾出土麻纸二块,同时出土的竹简年 为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纸张的出现,引发了书写材料的革命,也有力推动了书籍的广泛传播也为书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东晋的“以纸代简”法令、隋朝实施的科举制度、唐朝兴起的雕版印刷术,助推书肆发展驶入快车道

    如前文所述,如果《庆余年》是以南北朝时期为背景所写,那“澹泊书局”则需要改名为“澹泊书肆”。书肆作为“书店”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了宋代。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确是中国书籍发展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

    麻纸

    这一时期,造纸业有了长足发展。草(稻、麦秆)、藤(皮)、麻、楮(皮)等被用作造纸材料,纸张开始被大量生产和应用,纸张质量相比两汉时期有了飞跃进步,竹简、木牍、缣帛作为书写材料逐渐被纸张取代。东晋末年,晋安帝司马德宗时期,太尉桓玄下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从此,作为书写材料,沿袭千年的简牍被纸张代替。这也是书肆(书店)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纸代简”法令的实施,为书籍的更广泛的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书肆的较快发展。

    隋朝虽然仅仅存在38年(581年-618年),是一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隋朝两任皇帝对文化和书籍却都非常热衷。隋文帝登基后下令,重金搜索各类书籍,于是“民有异本,往往间出”;隋炀帝即位后,继续搜罗书籍,一度达到“三十七万卷”。除此之外,不得不谈一下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允许原则上允许自己 名参加考试,吸引了大量中下层 会出身人士进入官场。隋朝的收集书籍政策、科举的发展,催生了书籍市场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肆的快速发展。

    简牍公文

    值得注意的是,从两汉到隋朝以及唐朝初期,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肆”出售的书籍基本都是手刻(简牍)或手抄(帛、纸等)版本的。《三国志 ·吴志 ·阚泽传》提到, “(泽 )居贫无资 ,常为人佣书 ,以供纸笔 ”。所谓佣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是指抄书,而从事佣书活动的人也称呼为书佣。由于手刻或者手抄速度较慢,无法批量化生产,这一时期“书肆”的功能比较简单,主要以交易买卖、有偿借阅和相互交流为主。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是中国书肆(书店)发展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要事件。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雕版印刷的推广普及,使得书籍进入批量化制作成为可能。可惜的是,由于雕版印刷术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且书法在唐朝成为人人崇拜的文化盛宴,加之朝廷思想守旧等,雕版印刷术并没有引起统治阶层的充分重视,多运用于非官方的民间或宗教场合,印刷的多为佛经、佛像等宗教读物和历本、字书等民间用品,规模狭小、质量不高。官府文书及私人书信文集等,主要还是依靠手抄。

    刻板

    五代版印《九经》、宋代出版业繁荣,书店(书坊)发展进入爆发式繁荣期

    五代时期,后唐宰相冯道等人,在受到民间市场中版印书籍逐渐流行的启发下,向朝廷提议采用雕版印刷《九经》,出版儒家经典。从此之后,雕版印刷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出版事业。书籍的刻印版本逐渐取代手抄版本,改变了“书肆”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为宋朝时期书店(书坊)的爆发式繁荣奠定了基础。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自冯瀛王 (冯道 )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沈括

    然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录梓之法,其本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王桢

    宋代书坊

    到了宋朝,雕版印数技术不断创新完善,雕版水平和印刷质量进入黄金时代,推动图书出版业和书店进入繁荣发展期。在宋代,图书出版大致可分为官、私、坊三个组成体系。官刻书籍由政府机构刻印发行,主要是儒经、正史和法令等;私家刻印书籍由私人在自己家中刻印,大多为自家著作和个人文集等。以上两者都不以赢利为目的。而坊刻书籍,则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刻印的是百姓日常历本、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和科举考试用书等。书坊,即是当时书店的主流形式。

    书店的功能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形成了规模化产业。“书肆”这一名称,在宋朝已无法满足书店功能多样化的需求,逐渐改称为“书林”“书堂”“书铺”“书籍铺”“书坊”等,如临安陈氏书坊、建宁府黄三八郎书铺等,宋朝以后书店逐渐统称为“书坊”。书坊兼具了收藏、刊刻、批发、零售等功能,如“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的老板陈起,他不仅经营书坊,而且还搜集善本、收藏图书、聚集文人墨客收稿等,深受当时图书市场的欢迎,“付雕即成,远近传播”。

    今天的上海大众书局

    及至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通俗小说戏曲等文化繁荣,书店发展又呈现出新特点,书籍种类、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到了近代时期,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治理江南时,在南京设立金陵官书局,此后又陆续设立了诸多官书局,书坊逐渐被改称为“书局”。

    中国古代历史上,书店名称有所变化,功能日臻完善,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位于武汉汉街的文化书城

    中国古代历史上,“书肆”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既与国家关于书籍的政策息息相关,也与造纸、印刷等硬核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又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交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槐市”“书肆”,到“书铺”“书坊”,再到“书局”,书店的名称虽然不断变化,但出售的书籍种类日趋增多、书店功能日臻完善、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