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服务”加出用户黏性 抢占手机屏幕C位

2019(第四届)全国党 站高峰论坛现场

傅云

罗华

曲延涛

冯裕

宋建武

张俊

2019年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5周年。这5年间,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已从 融合,内容、渠道、产品融合,逐步转向平台、生态、技术、系统融合的“深水区”。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强化党 站的专业性、功能性、服务性?如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媒体融合从合体走向合心?不同层级的媒体,应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2019(第四届)全国党 站高峰论坛上,国内传媒业界大咖聚首广州,以嘉宾致辞、主旨 告、圆桌讨论的形式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分享从业与研究经验,共商媒体“守正创新、融合质变”的未来之路。

嘉宾发言

国家 信办 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傅云:

要利用好新技术 提高新闻“四力”

国家 信办 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傅云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党 站应抓住信息化、 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移动化、可视化、 交化趋势,利用好新技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

党 站应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傅云表示,首先要强化内容建设。党 站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其次是细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 站是 上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力军,应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带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第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党 站要积极运用新技术,为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还要根据全媒体特点加强人员考核与培训,培养一批从事 上新闻舆论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

广州是近代媒体之源、红色媒体之城、现代媒体之都

而当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对于党 站的突围之路,罗华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要瞄准受众需求抓整合。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党 站要切实承担起职责使命。二要紧跟技术迭代谋创新。党 站要加快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利用好人工智能等信息文明的成果。三要围绕聚拢用户扩产能。不断强化用户思维,以9000万名党员为核心用户,真正把亿万用户聚拢起来,提升平台价值。

受众在哪里 宣传 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一是要加强顶层建设,提升政治领导能力。曲延涛强调,要坚持以政治敏锐统领新闻敏感,以政治领导力统领新闻传播力,把政治要求体现到 络宣传工作方方面面、多个环节以及全平台管理上;二是要勇于创新,探究把握新媒体传播机理,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十几秒内要引发共鸣和规避风险,需要创意呈现和全新表达;三是要积极引导,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曲延涛认为,受众在哪里,宣传 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上亿名青年在刷短视频,主流信息不能缺席。

100万粉丝并不能跟100万影响力画等

他表示,党 的王牌优势是获得一手权威信息的能力。当前,传统媒体跟科技平台的边界正在消融,大部分党 已建立起包括主 主刊、客户端、“双微一抖”在内的融媒矩阵。“打破边界,打破区分度,利用各种平台分别出击,才能真正把影响力扩散出去。”

冯裕强调“100万名粉丝并不能跟100万量级的影响力画等 。”他认为,日活跃用户数比用户总数更能反映党 站真正的影响力。提升党 站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提高日活量,增加用户黏性。

如何扩大党 站影响力?冯裕坦言,有许多地市级的党 站仍欠缺技术支撑和推广经验。他建议,人民 带头建立党 站的聚合平台,让没有足够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党 站有一个建立矩阵、传播信息的地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

物理空间易打造

真正融合不容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表示,媒体融合中建立“中央厨房”物理空间容易,融合却不容易。

宋建武指出,媒体融合的困难是体制机制问题难打破。现在不少党 站在融合过程中建立了中央厨房,这是传统媒体原有生产流程的整合,从技术上讲,它是数字化技术的集成,这个应用把生产的内容通过数字方式,通过一定的程序,变成互联 上可以执行的程序。这套程序优点在于可以高效整合媒体机构内部的资讯,提升生产效率。但是媒体融合,最关键是在互联 上占领舆论阵地,需要各方面要素、资源的支撑,仅仅靠内容融合,很难在互联 中产生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央厨房这一数字化集成平台不是基于互联 的建构,不能以为做了中央厨房就实现了媒体融合,重点应该放在互联 上的反馈。

盘活资源促融媒发展

用户画像定选题方向

“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盘活自己的资产。”张俊介绍,澎湃 最初就是基于澎湃人物和几个名牌栏目诞生的。在澎湃内部,除了日常的主题会、评 等,还会举行专题学习会。比如,技术人员会在全球范围内,挑选10个最前端的媒体应用技术案例作跨部门分享。澎湃也重视向同行学习和向互联 公司学习,每周年都会邀请全国媒体座谈分享,与众多互联 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张俊坦言,澎湃新闻目前的用户数据并不充分,用户画像尚未清晰。“用户真的在看吗?看了多久?用户数据和用户画像可以指导我们的选题,这点在这个时代很重要。”

分论坛

探索内容视频化 发力短视频

在大数据、云计算、VR/AR、人工智能、5G、物联 等新技术应用的大潮中,党媒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提供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昨日下午,在“移动优先 打造智能化媒体”分论坛现场,与会嘉宾聚焦当下传播技术手段,关注了5G时代新技术,对移动产品的打造进行了集中的探讨,其中短视频领域颇受关注。

学习5G时代语言表达

“5G技术的发展,是改变赛道的新一轮角逐。媒体将是最先被改变的行业。”湖北荆楚 调研员孔祥福表示,媒体形态的演进,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迎来了5G技术时代,大数据采集、AI写稿、智能语音主播在媒体领域已纷纷运用,不再分你我,未来任何物品都可能成为媒介一部分,例如佩戴设备。

探索拓宽内容变现渠道

目前,在技术和手机移动端的影响下,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俞斌介绍,以前是“新闻+广告+发行”,现在是“新闻+服务”,怎么样将变现能力回归到内容?

当下,多个党 站正在探索资源变现渠道。以浙江在线为例,在移动端打造了浙江舆情APP,年收入目前达到3000多万元,当中囊括智库咨询、形象服务、舆论引导等。还推出了一个挂 平台,目前用户上千万,浙江省内医院都可以上这个平台挂 。这些是服务、生活方面服务变现的体现,如果让新闻咨询也能够实现变现的话,服务的方式将更为多元化。

县级融媒体中心也能出“爆款”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昨日下午,在“聚焦聚力,构建全媒体矩阵”分论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党 站负责人围绕县级融媒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探索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案例与模式。

“融合矩阵”格局已现 “痛点”犹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过去5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进展显著,以“ + +端+微”为核心的融媒体矩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日益提升。

“‘毛细血管’有三大特点,一是短且精细,二是能量交换快,三是分布广泛。我们的主流媒体也要做到这三点。” 王根喜说。“一是让新闻的触角、天线与落地点尽可能深入基层。二是让新闻信息与最广大的受众产生即时互动,提高点击率、点赞率和分享率。三是让新闻信息实现人群的广域覆盖。内容生产、传播、利用的全过程要形成良好的循环,然后通过传播效果评估、过程制度完善和内容的守正创新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论坛上,作为唯一一个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代表,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赵晨分享了一个面向36万人口的融媒体中心,如何在99天内完成“中央厨房”的搭建,并打造出9600万次播放量的短视频新闻的经验。

通过与人民日 新媒体技术公司合作,延庆融媒体中心在99天内,完成了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物理空间的搭建,并于2018年6月16日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广电+ 业”模式的“中央厨房”。中心的成立实现了部门、人员和新闻资源的高度整合。同时,增加了航拍、H5、动画等多种新媒体产品,不仅让新闻采编效率大大提升,也实现了对受众的精准投放,使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