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对一座城市的最初印象,往往从出租车开始。上海的出租车可谓全国的榜样。车多,招手即停;正规,里程表计价,从不绕路,童叟无欺。车里还贴着司机的工 牌,方便乘客投诉。
然而,这个好榜样却轻而易举地让打车软件攻陷了。从去年开始,上海出租车拒载的情况多次发生。明明亮着“空车”灯,你在路边招手却很少有车会停——都去接单了。
去年年初以来,为了争夺市场,滴滴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开始给司机和乘客发放补贴。两家公司短短几个月就烧了20多亿元。司机挣得多了,乘客也获得了实惠。快的是阿里的,滴滴是腾讯的,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 公司,财大气粗,不在乎这几个钱。
不过别忘了,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倒贴的,会不会更贵?
当司机们都装好了打车软件的时候,两大公司不约而同停止了补贴。看上去拼得你死我活,其实是合作了一把。征服了出租车市场,滴滴和快的很快都推出了各自的专车服务,直接叫板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加入了,有车白领也加入了。下班路上载几个人赚点外快,很方便,何乐而不为?
但出租车司机们不干了,他们开始抗议专车软件抢市场,抗议公司收高额的份子钱。于是,今年1月以来,全国至少8个城市发生了出租车罢运事件。可当初是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广了打车软件,受了“招安”。他们自己把自己出卖了……
现在打车软件已经植入到微信和支付宝中,使用的频率会越来越广,对出租车行业的颠覆是迟早的事情。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也日渐清晰——摧毁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占领这一市场。只是这样一来,出租车司机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