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长篇七言歌行,怒喷卢照邻

讲真,谁能比我惨啊古代文人之间经常写诗唱和,类似今天人们在 交软件上彼此@和回踩的互动。不过并不是每一次指名道姓的@都能获得回应。

比如,同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和卢照邻之间就有过这么一次不太顺畅的交流。

。诗作一发表就引发了文坛的震动,大伙儿全都眼睛瞪得像铜铃,纷纷赶来强势围观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香艳刺激的大瓜。

不过很遗憾,这首诗背后并没有什么渣男痴女的狗血桥段。“艳情”这个词跟我们今天的意思也不太一样,是指一种乐府诗题材,或者指描写爱情的诗。

骆宾王是个说话直接的人,他写这首诗更多的是对好友的一种规劝。只不过他的诗并没有得到好友卢照邻的回应。卢照邻倒不是把骆宾王取关拉黑了,他根本就没法回复。

因为卢照邻快死了,或者说,他早就已经死了。

在“初唐四杰”当中,王勃六岁出口成章,骆宾王七岁作《咏鹅》,杨炯十岁就考上了公务员,而卢照邻十多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背井离乡四处拜访名师的走读生。

跟其他三位相比,卢照邻的童年似乎有点普通,当然,这种普通是相对的,毕竟他的出身可一点都不普通。

卢照邻出自范阳卢氏,这是一个从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唐朝的超级家族。卢照邻学业有成之后,经人推荐成了邓王李元裕的典签,也就是王府的图书管理员。这个官说起来也没多大,但却有一个天大的福利,那就是可以看书。

在古代,书籍可是高端奢侈品,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那么多书。

卢照邻就利用这个机会,在王府中边工作边看书,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至于王府中有多少本书,哪本书在哪个位置,书里大概写了什么内容,他都能说得上来 ,简直就是一个人肉图书检索系统。

邓王也很看重卢照邻的才华,经常和周围人说:“这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啊!”所以,他不管去哪儿上任都带着卢照邻一起。这段时间的卢照邻过得忙碌又充实。

可变故很快就发生了。

三十岁之后的卢照邻,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什么叫人间悲剧。

首先是赏识他的邓王去世了,卢照邻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不久后,他又因“横事”入狱,他的亲戚朋友费了老鼻子劲才把他捞出来 。

这“横事”到底是啥,不知道。民间传说他是因为代表作《长安古意》惹恼了梁王武三思。

这首诗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那句爱情金句:

得成比目何辞死,原作鸳鸯不羡仙。

虽然卢照邻是史上第一个用鸳鸯来形容情侣的诗人,但他这首诗主要是在讽刺和批判权贵阶层的纸醉金迷和钩心斗角,比如里面有一句: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就是用东汉外戚梁冀的典故来借古讽今。结果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觉得卢照邻是在骂自己,一气之下就把他关进了监狱。

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挺像那么回事,但却并不靠谱。因为武三思被封为梁王的时候卢照邻都已经快死了,两件事在时间上根本就对不上。

不过以卢照邻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态,指不定哪句话就得罪人了,所以被人整了也不奇怪。

出狱后的卢照邻被打发到四川做了一个小小的新都尉,相当于成都市周边的一个县公安局局长。任期到了之后,心灰意懒的卢照邻也没去找新工作,就在四川游山玩水,喝酒唱歌,好好地玩了一阵子 。

在这段时间,卢照邻遇到了同样被赶出王府的王勃,两人在一起玩得挺嗨,毕竟都是官场上的失败者,实在是相当有共同语言 。

大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卢照邻结识了郭氏,两个人处得如胶似漆。后来郭氏怀了卢照邻的孩子,卢照邻也承诺要给她一个名分。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先做一件事,就是重新找一份工作。毕竟不管是古今中外,给自己孩子赚点奶粉钱都是各位奶爸的分内之事。

所以,卢照邻告别了身怀有孕的郭氏,离开四川奔赴洛阳,准备重新谋一个差使后再来接郭氏团聚。

卢照邻是这么承诺的,郭氏也是这么相信的。但她等啊等,等到孩子出生又夭折,卢照邻还是没回来。苦命的郭氏只能四处打听卢照邻的消息,结果偶遇了骆宾王,所以,就有了那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骆宾王以自己之笔,借郭氏之口,对老朋友卢照邻发出了灵魂拷问:“我也知道长安洛阳美女多,怎么有了新人就忘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啦?”

卢照邻到底有没有收到骆宾王的这封私信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他收到了也没用。

因为他离开四川后不久就病了,病得很重。

据史书记载,卢照邻得了“风疾”。这个“风疾”到底是个啥病,今天的我们也说不太清楚。传统中医认为,“风疾”是因风寒湿毒侵袭所引起的关节疼痛或麻木。患者往往身体消瘦,浑身剧痛,而且越到晚上越疼 ,严重的话甚至会头发脱落,五官歪斜,四肢瘫痪。从症状上来看,可能是痛风、小儿麻痹或麻风病。总之,是那种特折磨人的病。

生病已经很惨了,更惨的是病了还没人管。曾经的所谓朋友全都躲得远远的,卢照邻只能独自养病,“伏枕十旬,闭门三月”,连个来看望他的人都没有 。

毕竟谁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个之前混得不咋地,之后也眼瞅着混不下去的废人身上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卢照邻虽然人还没死,但他已经“ 死”了。此时别说实现对郭氏的承诺了,连活下去都已经很难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生病的卢照邻遇到了一个好大夫,他的名字叫孙思邈。没错,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那个孙思邈。

据说当时孙思邈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气色红润,身体健康,没病没灾,吃吗吗香,反倒是才三十多岁的卢照邻看着要不行了的样子。

看着眼前的孙思邈,卢照邻觉得自己还有一线希望。他跟着孙思邈调养身体,学习养生之道,虽说不至于药到病除,但病情总算没继续恶化。但孙思邈是唐高宗指定的御医,行程安排得跟着皇上转,也不可能专门为卢照邻一个人看病。后来孙思邈跟着唐高宗出差去了外地,就留下了卢照邻一个人在家养病。这时候有方士给卢照邻开了个方子,让他吃一种叫玄明膏的丹药,据说能治他的病。卢照邻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惜,看得到不一定够得着。

因为大唐没有医保啊,看病是百分之百自费。尤其是方士们的丹药,从原材料准备到最后的炼制成功,全都要花很多钱,可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卢照邻之前没挣到啥钱,全靠家里补贴。但问题是这时候他家里也出事了,遭遇了一场家难,可能是出了什么意外情况,他的兄弟姐妹也去世了好几个,家里的钱已经被掏空了。

什么叫祸不单行,这就是啊!没法子,卢照邻只能偷工减料,选择一些相对便宜,品相也一般的原材料来配这个丹药。这样吃下去的效果本来就要打折扣,更凄惨的是他正在服药的时候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此时的卢照邻连床都下不来,想给父亲尽最后的孝心都做不到。

伤心的他哭到崩溃呕吐,吃进去的药也基本上都吐出来了。这之后卢照邻的病情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有人说他是“风疾”加重,也有人说他是服用丹药中了毒,总之是比原来更惨了。卢照邻只能隐居在东龙门山上,靠别人的接济维持生活。这得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啊!曾经的卢照邻出身高贵,气质出众,满腹才华,颜值亮眼。

但现在的他五官扭曲变形,眉毛头发掉得精光,嘴唇也歪斜了,牙齿也脱落了,眼神昏沉,皮肤皴裂,一只手肌肉萎缩,两条腿全部瘫痪,只能每天在病床上勉强挪动,哪怕只是挪动一点点距离,都跟跨越山河大海一样困难 。此时卢照邻失去的除了身体的健康,还有他作为一个文人的骄傲,作为一个爱人的能力,甚至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他曾把自己比作高洁的凤凰,鄙视一切的蝇营狗苟和嗟来之食 。但现在的他却只能用仅剩的一只手,颤颤巍巍地写下《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苦苦哀求洛阳附近的文人名士能伸出手拉自己一把。没错,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卢照邻,为了治病已经搞起了众筹。但“杠精”这玩意哪朝哪代都不缺,有人就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这帮人凭啥那么好心啊,又是给钱又是给东西的,别是在这搞朋党整小集团呢吧?”

气得卢照邻赶紧辟谣,说:“我都这样了,还能东山再起重返政坛吗?!哪里来的朋党啊 !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更何况卢照邻都没腿可跑。经过这么一折腾,大家也都有点心存顾虑,对卢照邻的援助也就慢慢减少了。就这样,卢照邻过了足足十年瘫痪在床、朝不保夕的日子 。他意识清醒,能真切地感受到身体上的疼痛,却无法指挥自己的身体挪动一寸;他头脑灵活,能无数次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潇洒自由,却又要不停地担心自己明天怎么活下去。

于是,他变得越来越绝望,只能选择远离人群,隐居在具茨山上。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忧郁到不行的外 ,叫“幽忧子”,甚至连自己的坟墓都挖好了。每天他也不睡在床上,就靠那一只能用的手挣扎着爬到坟墓里睡觉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乃汝何!…………

此时的他可能最希望的就是两眼一闭,不再醒来,啥时候死,啥时候埋。

但命运却一直不给他一个痛快。于是,卢照邻决定再为自己做一次主,他和亲友家人告别之后,自投颍(yǐng)水而亡,结束了被病痛折磨的一生,享年约五十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卢照邻又想起了曾经在四川的日子和那些遇到的人。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这个“蜀桥人”,也许就是郭氏吧。对不起啦,人间不好玩,我先撤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