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一只鸡,他差点能挽救大明–他是他的时代所能允许的最高峰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 “大金”(史称后金),年 天命。

两年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宣告天下:“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开始正式反明。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十七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会战之一—萨尔浒之战爆发,在兵力上有压倒性优势的明军却分兵四路,各路失联,孤军深入,将帅不和、叛将通敌,机密外泄….. 结局可想而知。

努尔哈赤听从明朝叛将李永芳献计,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明军辽东精锐尽失。这一战改变了辽东的战局,一举奠定了满清的基业。百余年后,乾隆依然炫耀此战道:“由是一战。而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

当北方的蛮族正在帝国的长城边上横冲直撞时,第四次小冰河期突然降临地球。寒冷,刺骨的寒冷,是这一段时期的主旋律。文明古国的荒凉冬天,来了。

全国性的大旱灾,波及数省的鼠疫,蝗灾,无处不在的饥荒,饥饿仇恨的广大人群,蜂拥四起的流寇…..

“这世界正在瓦解,天柱欲折,四维将裂。”

但上天还是将一个人赐予大明,这个人几乎可以凭着努力,凭着历史给予的机遇,拯救这个呼吸渐弱的王朝,延续治隆唐宋的盛世。

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01

当后金发兵进犯关内之时,徐光启以“素知兵略”之名,星夜应召入京。

萨尔浒败讯传来,朝野震动,徐光启连续上疏,慷慨激昂,痛切陈词。

在《敷陈末议以殄凶酋疏》中,徐光启认为辽东之战 “无如管仲之言八无敌。晁错之言四予敌也……试论近日辽东之战我有一可胜敌乎。敌有一不胜我乎。杜松矢集其首。潘宗颜矢中其背。是总镇监督。尚无精良之甲冑。杜将军去甲冑而战尤非法也况士卒乎杜松刘綎潘宗颜皆偏师独前岂非无纪律乎。兵与敌众寡相等。而分为四路彼常以四攻一我常以一敌四岂非不知分合乎。战车火器。我之长技。抚顺临河不济。开铁宽奠皆离隔不属。岂非无政教乎。出关四十里。遇水不能渡。遇险不能过。入伏不能知。岂非不识地利。哨探无法乎。如是而求幸胜。果必不得之数也。”

简而言之,作为管仲的粉丝,徐光启高举偶像“八无敌”的旗帜,即财力、器械、练兵、政教、训练、情 和时机等八个方面都要一流才能无敌于天下,并精确地指出萨尔浒之败正好印证了晁错的“四予敌”,明军无精良甲冑,无纪律,不知分合,无政教,不识地利,要能侥幸胜利才是怪事。

当然,失败可能是成功之母,“国家承平日久,纲维尽弛,干国宁民之术废置不讲。今日之挫败,或者上天之仁爱,使君臣上下惕励振作,而免于大忧也。”

明朝真到了需要振作的时候。

在《兵非选练决难战守疏》以及《辽左阽危已甚疏》中,徐光启以先知般的眼光指出努尔哈赤的后金其势“实宋朝之兀术、完颜亮也”。

他绝不想让完颜亮的子孙后金再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机会。

他为朝廷开出了“处方”:“亟求真才以备急用,亟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战守,亟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亟造都城万年台(即用来防守城墙的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他的几大主张:真才,精良武器,精兵,坚城,炮台,联合朝鲜真是抵御后金的良方吗?能使明朝起死回生吗?

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其实还是理政的,在接到连续的上疏后,他下了一道圣旨:“徐光启晓畅兵机,就着训练新兵,防御都城。”

坚信“强国必以正兵”的徐光启接旨后打算“选练精壮二万人”,一年之后可用,这一批精兵退可守京城,进可成为彻底打败后金的有生力量。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正兵之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要命的是还没有武器,不少士兵拿的居然是长棍,镰刀,长耙,以及赤手空拳。

尽管如此,徐光启还是亲自考核筛选了通州,昌平的几千名新兵,开始了器械、队列等训练。

“存已练者四千六百,谕以忠羲,帅以恩威,驱之出关,勇气百倍。数年后尚有言关门诸事,惟徐詹事练习一队,足当一面。议者谓以先文定当促襟露肘之余,小试万一,已堪若此,况出其全力,何难复全辽也,嗣是以还,人心尽怠,先文定亦引嫌告避矣。”

其中的四千六百名后来被调往辽东防守,成为“足当一面”的精锐之师。时人感叹:徐光启没钱没粮,捉襟见肘之际,小试牛刀练兵,就有这种成绩,如果给予时间,出尽全力,哪里还会有后来大火的清宫剧?可惜…

练兵期间,徐光启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法)、《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药法》等等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批军事条令和法典。

但是,这一年八月,明神宗驾崩,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继位,魏忠贤开始把持朝政,徐光启不屑与阉党为伍,托病辞官,他的练兵努力就此付之东流。

然而,天启元年五月,后金攻占了辽东全境,徐光启又一次奉诏,他义无反顾地回京复职。

练兵成就不显,徐光启另出奇招,天启元年( 1621),他上奏:

“西洋大铳可以制奴,乞招香山澳夷,以资战守。”

当时,澳门被葡萄牙人占据。香山澳夷,就是葡萄牙人,徐光启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个记录—-最早的一批西洋雇佣兵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而且开启了招募外兵的先河。

当年五月,招募到的葡萄牙火炮师24 人,带着26门红夷火炮进京,传授大炮的炼药、装放之法。

然而天启朝的权臣昏聩保守,竟以“水土不服”为由,将他们全部遣返。

人虽然走了,但是他们的火炮和训练出的炮手却留下了。

红衣大炮,原称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6世纪制造的一种加农炮(因清代忌讳字,后世便称作红衣大炮)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革命性地改变了世界战争和历史。

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日, 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后金军(一说20万)连续攻陷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七城,气势汹汹直扑宁远。明军只有不到1万人,却让八旗官兵人仰马翻,尸积如山,“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努尔哈赤的后金战无不胜的神话在红夷大炮的炮火中烟消云散。

明张岱在其所著的《石匮书后集》中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 哭奔去。”。传说努尔哈赤被紅夷大炮击中,成为其致命伤(史学界对此一直有争论)。

而这威名远扬的红夷大炮在历史上是和徐光启的名字紧紧相连的。

精通西学的徐光启最早接触并深刻认识了西洋军事科技和欧洲近代火器理论,也因此成为西洋大炮输入中国最积极的提倡者和组织者。

早在通州练兵的徐光启就已不停上书陈述用炮之策:“西洋神器……臣窃见东事以来,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

公元1620年,他亲自解囊委托李之藻等人以天主教徒名义为掩护,前往澳门,辗转购得四门火炮。而这一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热兵器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夷大炮”。

天启元年七月他在《略陈台铳事宜并申愚见疏》中,又特别陈述火器威力:“古之远器不过弓矢,五代以来变为火炮,胜国以来变为火器,每变而趋于猛烈,则火器者今之事务也。”

学贯中西的徐光启深知:“今时务独有火器为第一义”,正是他以天主教徒的身份,拉开了红夷大炮传入中国的序幕。他为明廷先后多次向澳门葡萄牙人购炮四十余门,这些红夷大炮中的11门成为宁远大捷的大功臣,其中一门主力大炮还被封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

02

一直以来,有个让国人汗颜的段子: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放烟花。其实这个段子的源头来自70多年前鲁迅的感慨:“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实际上,鲁迅和无数中国文人的爆竹之叹对历史有很深的误解。晚明西学东渐之际,在徐光启等一批有远见、有学识、一心 国的士大夫的大力推行下,明朝大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加上中国工匠卓越的创新精神,当时已经能用火药铸造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

宁远大捷的战绩让徐光启更加坚定了制造西洋火炮的决心,也有了底气不停地向皇帝上奏要求增加军备预算。明廷采纳了徐光启等的建言,随后大规模组织技术人员,批量化仿制红夷大炮,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半年间,徐光启本人就共主持仿制了红夷大炮四百余门。至1644年时,已造出各类红夷大炮1000余门。这些火炮后来成为北方边境的坚强倚靠。

硬件有了,软件也要跟上,徐光启认为西炮只有西人才能发挥最大威力,他建议皇帝,必须用西方武器和制度来武装军队。

崇祯三年四月,他上疏请求大量招募葡兵北上 如能成功,“不过数月可以廓清畿甸, 不过二年可以恢复全辽 ,倘用汉(陆若汉)等所致三百人前进, 便可相藉成功。”

徐光启辩称:“我们仍应该借助葡人, 让其督导训练我们精选的两三万有经验的士兵 , 并与葡兵组织在一起….. 如此两年之内便可获得所期望的胜利。为了征服所有鞑靼人 , 并尽量节省开销 , 这是万全而唯一的策略。(《闻言内省疏》) 全文已佚 , 但其葡文译本保存至今)

十月,徐光启继续上疏甚至建议组建现代“炮兵”,每营用双轮车120辆,炮车120辆,粮车60辆,共300辆车;配西洋大炮16门,中炮80门,鹰铳100枝,鸟铳1200枝;有士兵4000人。他希望这样的炮兵营若能建成15个营,“则不忧进取矣”。

徐光启的“不忧进取”是两年平辽,这个比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还要猛,五年平辽都被广泛认为是吹牛,两年?徐光启凭啥?

崇祯四年(1631 年)五月十七日,后金军大举进攻位于鸭绿江口的皮岛,葡萄牙人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凭借火炮,指挥明军将八旗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此后六年,后金军不敢再犯皮岛。《火攻挈要》记载:“崇祯四年,某中丞令西洋十三人,救援皮岛,歼敌万余,是其猛烈无敌,著奇捷之效者此也”。

短短几个月时间,由几十个葡军帮忙训练的明朝新军不仅守稳了牵制后金军事进攻的战略要地东江, 而且数度重创后金军队。

如果明军继续沿着徐光启所开创的这条路坚定走下去,明朝形势大有可为。

可以想象,在徐光启的军事改革计划中,待以先进的西洋火器为核心的火器部队15个营练成,哪还会有后来皇太极、李自成啥事。无论是皇太极的后金,亦或是李自成、张献忠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热兵器面前犹如螳臂当车,毫无还手之力。

他差一点就能挽救这个日暮西山的王朝,创造太平盛世。

而这一切,竟都因为一只鸡,徐徐化为泡影。

03

孙元化,炮兵专家,徐光启的入室弟子,著有专业军事名篇《西洋神机》,在宁远大捷中立下大功,官至大明火器部队总司令,徐光启将学生带上西学之路, 培养他成为明末独一无二的火炮制造和弹道学的专家。

当时孙元化身处登州,任登莱巡抚,徐光启对他的这位得意门生寄予厚望,尽全力支持,他不但调在京教演火器的葡人公沙.的西劳(Consales Texeira)等到登洲,还用红夷大炮等最先进的武器来装备和训练士兵,实力最盛时,孙元化部拥有佛朗机炮20多门,西洋大炮多门,鸟铳1000多支,成为当时明军中的王牌军。

因为登莱与辽东的后金军仅一海之隔,时有战事发生,是红夷大炮实验其性能的一个理想基地, 登州登时成为当时大明的重要军事基地。

因袁崇焕杀毛文龙,驻守皮岛的毛文龙旧将哗变,孙元化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其中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汉奸—孔有德和耿仲明。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后金皇太极率军围困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祖大寿与3万余军民受困,孙元化奉崇祯命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

孔有德抵达吴桥时,沿途遭遇闭门罢市,又遇上大雨雪,辽兵一路挨冻受饿。,一名饿极的士兵抢了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的一只鸡,家仆仗势居然到兵营里面闹,该兵被“穿箭游营”。谁知道这个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辽兵一路来的怨气被集体点燃,那个飞扬跋扈的家仆就此香消玉殒,真是应了不作不死的老话。

出了人命,王象春之子不依不饶,秀才遇到兵,有理想说清,他要求查明真相。重压之下,士兵开始哗变,孔有德受人唆使煽动,率乱兵一不做二不休,把王象春一家给一锅端了,果然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叛军倒戈杀回山东半岛,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史称“吴桥兵变”。

这一只引发血案的鸡,如同巴西那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最后在整个神州掀起的不仅仅是一场兵变,而是毁天灭地的飓风。

叛军直扑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识,加上城内的耿仲明里应外合, 登州城陷落,叛乱中,葡萄牙雇佣兵团英勇作战,12人战死,15人重伤。

叛军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总兵张可大斩杀其妾陈氏后,上吊自尽,孙元化战败自刎未遂,为叛军所俘。因为对孔有德有收留之恩,被叛军放还,侥幸回到京师,却被陷害入狱,首辅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求救于徐光启,终无法挽回。

吴桥兵变让孙元化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明朝的王牌军不是败于外敌,而是毁于自己人手中。

徐光启拯救学生失败, 又遭到朝中保守派的打击。有心救国,无力回天,从此,他不再谈兵事,退居天津养病,次年于忧愤中病逝。

他主导的一系列军事改革遭受重创,明朝复兴的一点点曙光再次黯淡。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从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降书曰:“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馀,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 徐光启呕心沥血引进制造的大量西洋火器装备,竟成为汉奸邀功进身的筹码。

皇太极完全了解这批汉奸的价值,亲率王公大臣出盛京十里迎接,并封孔、耿二人为王。孔、耿部的归降使八旗军轻而易举地掌握了重型火炮的操控技术,八旗军由此组建了自己的炮兵部队“乌真超哈”。这支明朝最精锐的火器部队的叛逃,使明、金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他才真正有了问鼎中原的本钱。

满清能够迅速入主中原,这只鸡的功劳是大大的。

而风雨飘摇的明帝国就这样和上天赐予的最后一次机会擦肩而过。

晚年的徐光启把自己“富国强兵”的主张以及练兵治军的文章汇编成《徐氏庖言》5卷。“庖言”者,文人言兵,越俎代庖也。

几十年后,顺治帝有幸读到《徐氏庖言》,“读不释书,叹曰:‘使明朝能尽用此言,则朕何以至此也!’”

04

当然,将明朝的灭亡和徐光启军事改革的失败归罪到一只鸡身上,那只鸡肯定很不服:”怪我咯?咯咯咯!”

同样的,很多史家把明朝的灭亡归咎于“无为而治”的万历,比如《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一样也会很不服:那怪我咯?

那究竟谁应该对这一切负责呢?天启帝?崇祯帝?东林党争?阉党?抑或是那个时代从上至下的每一个人?

晚明,其实并不是许多人的想象中那么腐朽。

晚明,恰恰正如很多明史学家所指出的,其实是新时代的开端。

晚明,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近亿,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所谓资本主义也在此时广为萌芽, 会财富惊人,当时中国的GDP总量确定无疑地居于世界第一,占世界GDP总量的39%强。

晚明,精致奢华,纸醉金迷,工艺大放光彩,陶瓷和紫砂壶迎来了黄金时代,晚明景德镇外销瓷至今仍大量散落在欧洲各地,而明式家具在各种拍卖会上不断刷新天价。

晚明,人性张扬、个性独立,李贽、袁宏道等主张率性而行,听从内心的呼唤。

晚明,开放程度有些地方甚至胜于今日。

晚明,言论自由,批评时政,纵论得失,毫无顾忌。内阁首辅沈一贯于万历二十六年所上揭帖中称:“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政,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闻耳。”

晚明,是风花雪月的时代,扬州瘦马,秦淮八艳, 在灯影浆声里,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晚明,海上贸易空前繁荣。

晚明,人才鼎盛超乎想象。

晚明,教育盛行,讲学书院林立。

晚明,是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思想,中国开始慢慢融入世界。中国真正开始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平等对话,徐光启等与西方传教士联手把中国科技再次推向辉煌。

晚明,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最高峰时期。

晚明,是中国古代君主宗法 会的巅峰。但是旧的君主专制体制也在不断衰败,君权被不断限制,大臣持守原则,君臣公议天下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那是新时代的曙光,是希望的起点。

…….

晚明,虽有太多的弊端,太多的不如意,但晚明,也有许多的辉煌,许多的伟大,在所有的专制王朝中,“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明朝正在经历一个化蛹为蝶的关键时期,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一起面对着走向新生的机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这个伟大的时代正在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光芒,走向…….

而这一个化蛹为蝶的 会转型期,却又恰恰是一个文明最虚弱最脆弱的时刻,旧有的利益格局巨变, 会矛盾激发,而晚明又遇上了所有的不幸,内忧外患,冰河时期,灾荒遍野……

这个伟大的文明,终于还是丧失了所有的机会,被来自关外野蛮的奴隶制阶段的如狼似虎的铁骑彻底践踏,这是民族的悲剧,是人类文明的悲哀,而这悲剧还更悲哀地绵延了几百年…….

而对徐光启而言,他已经尽力了,他已做到他的时代所能允许的最高峰。

当所有的繁华精致终成泡影,穿越四百年的历史,他的所有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主张和努力依然在世道人心里流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3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