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 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热门
《三只忧伤的老虎》
译者:范晔
版本:行思文化|四川人民出版
2021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宫子
这本书,范晔翻译了整整八年。翻开这本小说后会发现,这还真是一点都不奇怪。《三只忧伤的老虎》有多难翻译呢,试着看一下它里面的几段就知道了:
“然后就是 球俱乐部,所以我们昨晚去庆祝。三克油亲爱的。不,加油站是他兄弟管,特拗哥拉吓,‘感谢上帝’的意思。忍不住没关系。是的进水了,他母亲一定是脑子进水了。家里的孩子都叫这种怪名字。另一个兄弟叫呸雷腻死,另一个几年前死了可怜的,叫梅多掉,还有一个活在乡下,如果没死掉的话,因为他是个自顾自的家伙不管家里的事,叫什么掉黑内·蜡爱消。”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起来不是特别拉美的小说,出版 宣传时将它称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它读起来的感觉也容易让人想到法国新小说的现代叙事,只是里面涉及的大量古巴音乐与政治元素让他充满了异域色彩。从翻译到写作的方式,需要费脑子解读的叙事结构,都注定了这不会是一本好读的小说,但如果读下去的话,会被因方特营造的叙事氛围抓住,镜像、空白页、双关、人称变换……这些藏在书中需要解读的秘密正是它的乐趣所在,它会一章接着一章地吸引人读下去。
文学
《退稿图书馆》
译者:吕如羽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
2021年6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宫子
戏剧
《恃宠而骄》
译者:王凯帆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
2021年6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肖舒妍
但是此类生活化、接地气的口语语气,极易在翻译中流失,尤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美国纽约与中国 会的文化差异。因此,四星中的一颗我想用特别用来肯定译者王凯帆的努力。大概由于他和剧中的主角本一样在纽约就读电影专业,又曾从事字幕翻译工作,因此能在理解纽约青少年文化的基础上将其恰到好处地转化至中文语境。例如“飞个叶子”、“霸道总裁”、“彩虹屁”、“傻缺”等词,带着中国青少年追赶时髦滥用流行词的痕迹,在中文语境中毫不违和,与整个故事的语境相得益彰。是否该对译文进行“本土化”的问题,在翻译界中争论已久,但至少在这本书中,我认为这种“本土化”是一项成功的尝试。
新知
《野性与温情:动物父母的自我修养》
译者:李玉珊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1年6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安也
如何养育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如何让孩子融入家庭,如果父母偏心于某一个子女该怎么办?面对普通家庭出现的各种矛盾,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应对亲子冲突和手足竞争?如何才能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机会?是的,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方案,甚至包括如何面对离婚、分手、遗弃、出轨——这些事情可不仅仅会出现在八点档的狗血剧情之中——但这绝非一般正常的家庭或者育儿书,而是一本动物生活百科。
对于人类来说,动物的家庭生活可能会令我们大开眼界——事实上,在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一个家庭所需要面对的烦恼总是如此类似。动物会告诉我们,“为了孩子而继续在一起”,绝非什么最优选择——特别是当双方的冲突持续存在的时候。动物也会告诉我们,当我们整个家庭都在围绕着孩子转时,它们会在这个问题上设置更加合理的边界——即便它们在后代的投入上也很多,有时还会牺牲自己的健康,但它们依然拥有底线。
对于时下的父母来说,育儿可能是当下最为消耗时间、精力和资源的 会行为,特别是那些依靠“传统家庭单元”育儿,推崇仅依靠一位母亲或者父亲抚育孩子的人群来说。但动物会告诉我们,这样的做法并不聪明。以某种方式共同育儿,学习如何互帮互助,避免承受过多的压力才是更好的选择。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父母应该有什么感受?是什么驱使着父母和孩子采取各种行为和态度?这一切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副“生物学眼镜”得到更多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
历史
《“肤色”的忧郁》
译者:宋晓煜
版本: 会科学文献出版
2021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徐悦东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有“脱亚入欧”的冲动——但不管日本人怎么西化,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欧洲人。首先,日本人的肤色就没法改变,尤其在种族主义和丛林法则盛行的近代,日本人不得不面临来自当时西方的种族偏见。于是,近代日本人陷入了一个自我矛盾——为了自我肯定而自我否定。
一方面,近代日本在西方面前十分敏感自卑,从而以一种膨胀且咄咄逼人的方式希望获取西方的承认,在“热脸贴上冷屁股”后,极大的自卑感和受挫感使他们认为实力或武力就是一切。另一方面,在对待亚洲邻国时,日本人拥有自视为西方人的强烈优越感,这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精神上的借口。这种自卑感和优越感的张力构成了近代日本人的极其扭曲的世界观。这本小册子围绕着这种心理张力展开,以许多日本著名文人为例子来论证近代日本人的矛盾心理。其实,这种矛盾心理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会出现的自我认同障碍。在种族问题凸显的当下,看看日本人在近代所面临的心理困境,或许会对我们思考自身以及思考如何在世界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种族平等有所启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