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专题研究:迎接新一轮软件科技创新周期

1. 上一轮科技创新与计算机行业

我们认为,科技的浪潮是在硬件到软件的相互交替中完成的,互联 时代,从PC的普及再到桌面软件生态完善,移动互联 时代,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移动APP的百花齐放,当前我们认为正处在新一轮技术浪潮硬件的普及阶段,智能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VRAR正在加速成熟,可以预见,相关应用的爆发即将来临。

根据Wind,看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从2003年到2013年,渗透率持续提升,从2%提升到了56%,伴随智能硬件渗透率不断提升,相关的软件创新开始持续出现,比如2011年微信上线,2012年今日头条和滴滴打车上线,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可以看到我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几款软件,包括 交、咨询、打车、外卖软件的龙头,均是2011-2013年上线的,可以看到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20%以后,“重磅”应用开始层出不穷。

我们选取了2010-2021年月度M2的同比数据,与中信计算机指数涨跌幅(对比2010年1月),我们可以发现,2016年前,M2与计算机指数涨跌幅相关性并不明显,但从2016年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计算机指数涨跌与M2同比增速有正相关。我们认为,由于计算机公司中小企业居多,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良好的弹性。

2014年是手游和 络视频爆发之年。随着智能手机的突飞猛进和移动用户的快速积累,手游快速超过页游,仅2014年1-6 月,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394.9%。

2015年是互联 金融的元年。

2. 本轮软件科技创新的新变化

智能硬件渗透率提升后,大规模的软件创新随即展开。从2003年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从2%提升到了56%,伴随智能硬件渗透率不断提升,相关的软件创新开始持续出现,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中汽协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最近几年开始加速,2021年1-10月达到了12.1%。今年前8个月L2级智能 联乘用车市场占比达到20%,我们认为,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基于智能汽车终端的应用有望快速爆发。

根据IDC的数据,2020年AR/VR市场全球支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全球总支出规模在2020-2024的5年预测期内将达到54.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2020年中国市场在AR/VR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约为55%),中国的总体市场规模于2020年底达到66亿美元左右,较2019年同比增长72.1%,中国市场的5年(2020-2024)CAGR也将保持在大约47.1%的水平。

根据IDC,VR已经在房产交易、零售、家装家居、文旅、安防、教育以及医疗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VR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以及丰富的数据累积,VR将充分与行业结合,由此展现出强大的飞轮效应,快速带动行业变革,催生出更多商业模式并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VR行业已经迎来高速发展期,但基于近眼显示和感知交互等技术问题,终端市场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2021年更像是高速发展前的黎明时代,下一个十年中,AR/VR在终端产品形态,软件、内容和应用部分都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3. 开始出现软件创新的苗头

2016年,AI硬件接力传统硬件。根据IDC咨询搜狐 ,2016全年中国GPU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厂商销售额为1.71亿美元;IDC判断,不断涌现的新型模型算法、训练学习方法和应用也将影响人工智能基础架构的发展路线,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市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充满变数。

英伟达2016年开始持续上涨。作为全球GPU龙头厂商,英伟达率先发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涵盖AI计算、汽车驾驶等,其股价自2016年开始持续上涨,2016全年上涨226%,2017年上涨82%。

AI智能化带来了物联 产业的大发展,成熟的物联 平台商业模式开始显现,赋能智能硬件。行业解决方案的ICT厂商,以及专注于服务垂直细分行业的IT企业都有机会。

工艺和AI算法效率提升带动算力成本不断下降的基础上,诸如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各类智能化应用场景迎来大爆发。

从行业赋能的角度看,物联 在中国落地,特别是在智能家居领域,以及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领域。我们认为,智能家居相关设备和模组厂商,物联 平台厂商,以及工业互联 和工业软件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物联 平台、工业互联 和工业软件体系的搭建,离不开云计算架构,这是IT产业发展的基石。对于云化软件厂商和基础设施厂商来说,APaaS和IPaaS成为关键。

最后,随着AIoT产业的发展, 络安全能力也是重要的PaaS层能力之一,特别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量和价值的增加,以及各类新场景下的新安全架构需求。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其招股书关于元宇宙的描述“每天平均有 3620 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到 Roblox 与朋友联系。他们一起玩耍、学习、交流、探索和扩大他们的友谊,所有这些都在完全由用户生成的 3D 数字世界中,由我们由近 700 万活跃开发人员组成的 区构建。 我们将此新兴类别称为“人类共同体验”,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在 2004 年设想的新 交互动形式。

Roblox招股书还提到“有些人将我们的类别称为 metaverse,这个术语通常用于描述虚拟宇宙中持久、共享的 3D 虚拟空间的概念。 30 多年来,未来学家和科幻小说作家一直在谈论元宇宙的想法。 随着越来越强大的消费计算设备、云计算和高带宽互联 连接的出现,元宇宙的概念正在实现。”

4. 目前计算机行业的情况

计算机行业政策驱动明显。2010年相对沪深300指数溢价率明显上升,是因为创业板成立;而2013年底2014年是源于鼓励万众创新、对资本并购的宽松;2019年下半年以来,科创板的成立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效应明显,2020年疫情当中计算机行业体现了其逆周期的特点,截至21年11月,计算机板块PE为53倍,刚好处于历史平均水平。我们预计到2022年,随着业绩的兑现,行业估值将进一步下降。

选取不同子行业龙头公司,从收入端来看,2021年三季度同比增速最快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基础软硬件、工业软件和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行业,其次是金融IT、 络安全、医疗IT和云计算;利润端同比增速最快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云计算、工业软件和金融IT,其次是基础软硬件、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和医疗IT。可以看到,行业内不同子行业业绩有所分化,其中以基础软硬件代表的信创行业、工业软件和AI行业的景气度较高,云计算板块基于去年的高基数,同比增速相对较低。

我们根据wind的机构研究,进行了机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持仓分析。2020年Q2至今,计算机行业机构持仓水平一直在下降,2020Q2-Q4、2021年Q1-Q3,计算机机构持仓分别为6.3%、4.3%、4.2%、2.8%、2.6%和2.4%,进入2021年,计算机行业机构持仓水平在3%以下的历史低位,Q1-Q3持仓水平环比缓慢下降。

从持有机构数量来看,2021Q3前十名分别是恒生电子、广联达、深信服、科大讯飞、中科创达、宝信软件、用友 络、金山办公、德赛西威和安恒信息,其中恒生电子持股机构数最多,为173家;第十名安恒信息持股机构数为50家。从持股市值来看,2021Q3前十名分别为深信服、广联达、恒生电子、金山办公、中科创达、宝信软件、安恒信息、用友 络、柏楚电子和科大讯飞,其中深信服依然是持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为104亿元;第十名科大讯飞持股市值为33亿元。可以看到,目前机构依然比较多的重仓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驾驶)、 络安全等公司。

5. 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本质:智能化

我们认为,上一轮移动互联 创新的本质是数据化,大数据的爆发也正是移动互联 (线上化)带来的,2016年,移动互联 接入流量消费达93.6亿 G,同比增长123.7%,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互联 巨头是最先使用大数据技术的用户,因此我们认为,借助线上化,积累巨大的数据,并加以应用是上一轮移动互联 创新的本质。我们认为,数据是科技的核心,将数据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将是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

2020年中央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数据资源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据量占比将达到全球的27.8%。中国的大数据红利正在显现,从前端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到中间层各类AI技术的应用,算法学习、推理,到最终的辅助决策、预测等等。数据化和智能化趋势将相辅相成,AI是打开数据资产的钥匙。

人工智能从2017到2020年的三个变化:

(1)先进工艺与系统设计叠加AI算法效率提升使得AI算力成本从2017年至2020年下降了100倍。(2)2017-2020年,国内AI公司收入保持高速增长。(3)AI应用场景从2017年的安防视觉应用向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拓展,加速渗透工业、交通、健康等行业,同时碎片化应用辐射到媒体娱乐、现代农业、智能家居、智慧电力等多个不同领域。

我们认为,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是机器视觉,中国目前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时期,对提高生成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机器视觉方案有着旺盛的需求,中国正在成为机器视觉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安防、交通,金融,消费电子这是机器视觉领域重点关注的应用行业方向。根据前瞻 援引GGII预测,到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亿元,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46%左右。

6. 投资分析

我们选取中信计算指数分析计算机行业的大市值龙头的相对表现,我们将截止2012/1/1,市值大于80亿元的公司作为大市值龙头公司的样本组合,用总体法计算市值变化判断其收益情况,再以2016/1/1,市值大于300亿元的龙头公司做组合再次计算2017-2020期间的相对收益,再以2021/1/1市值大于500亿元的龙头公司做组合再次计算2021年(截至11月29日)的收益,汇总各阶段数据,可以看出2012-2015年,4年期间,大市值公司超额收益为负,2016-2020年则开始出现显著的超额收益,2021年开始出现负收益。

大市值龙头:α(确定性)

中小市值公司:β(弹性)

经过上述分析,从2013-2021年共经历了三轮周期。

2013-2015年:期间我国互联 创业的高峰期,2015年达到顶峰,当年大市值龙头公司明显跑输行业指数。

2016-2020年:进入创新平稳期,大市值龙头公司α收益较为明显,2016年大市值公司略微跑赢6.96%,2017-2020年分别跑赢指数28.89%、15.88%、27.84%和42.53%。

2021年截至11月29日:大市值龙头跑输指数6.74%,随着软件科技创新周期的临近,我们认为中小市值公司有望显现更好的弹性。

告节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