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经济兴,项目强则经济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产业竞争力的不断跃升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强大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苏州把准转型升级脉搏,切中高质量发展肯綮,树立“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见高低”的鲜明导向,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大招引抚育力度,中科曙光、京东方智慧终端、通富超威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引领示范作用大的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开花,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通道正在形成,重大项目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点串成链、链连成片的集群效应持续增强,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提供了强大支撑、积蓄起强大动能。
高标准选择重大项目
高起点转换新旧动能
对于苏州来说,重大项目建设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经济工作主战场。
“氢”定苏州,共创未来。6月14日,苏州市政府举行了氢能产业签约活动,一批重点氢能合作项目成功落地。苏州氢能产业链配套完整,创新要素集聚,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正通过项目推进,力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苏州氢能产业示范区,共建长三角氢走廊和氢能产业高地。
事实上,张家港市早就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氢气制备、氢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等重点环节选定重大项目,引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建设“氢能 会”。苏州氢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吕双江认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变革的重要抓手,氢能产业项目将在苏州现代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
龙头型、基地型、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这就是苏州重大项目的“高门槛”!苏州作为全省全国的经济先发地区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坚持以第一力度抓好重大项目。2019年,苏州安排市级重大项目达228个,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221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这些项目涉及科创载体、汽车产业、生态环保、民生以及基础设施等,都呈现出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产业项目为发展龙头的特点。这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投运达产,将对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城市能级提升、民生福祉增进起到重要作用。
全市各地你追我赶、齐心协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措施实、亮点多。相城区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202亿元。其中,黄桥智能产业国际研发 区项目总投资65亿元。该研发 区包括春菊电器“智能清洁器具”项目、华源电气“轨道交通动力电源及智能电 设备”项目等。今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一口气集中签约、开工、开业的150个项目,主要聚焦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85%以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其中,研发中心、功能中心、区域总部类项目3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9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8个。
苏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的重要论述,市委、市政府把重大项目投资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在产业链、产业布局、功能区划中找准坐标和定位,全力突破重点产业项目,紧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特别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先导产业,超前谋划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研发。苏州从重大项目建设到先导产业布局,不断调优、调高、调强、调绿全市产业结构,注重梯次建设,做到洽谈项目抓签约、成熟项目抓 批、落地项目抓开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苏州正进一步扩大精准有效投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加快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力量不断汇集。
聚合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由点带面“补链”强链”
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对苏州经济 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苏州各地上项目、抓产业、促发展,迸发出一股股火热干劲。
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亲赴一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并就项目定位、产业形态等开展细致调研,力求重大项目建得准、建得好、建得快。在项目引进及建设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强化产业规划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推动各地聚焦特色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强化跟踪推进,增强调度、督查和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对重点产业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流程全周期跟进,将时间量化到每个节点、把措施细化到每个环节,在实物工作量和时序进度上紧盯不放。
真抓实干、优化服务,一批“弹眼落睛”的优质项目花开苏城。中科曙光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在昆山全面推进,该项目总投资超100亿美元,是苏州近年来引进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创新引领能力极强的项目之一,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的安全可控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吴江区的京东方(苏州)智造服务产业园项目今年7月即将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智能白板、艺术终端、商显终端等产品,年设计产能达2000万台。
重大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点,更会“拉”出一条线、“引”出一个面,其带来的衍生产业将十分惊人。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苏州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方面保持国内领先,拥有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随着中科曙光、澜起科技等一批旗舰项目落户,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产业爆发力将更为强大。
苏州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以“电子通信产品设计、机械及装备设计、纺织品设计、轻工产品设计”为重点领域,同时推动了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功能、集聚效应和能级水平。同时,苏州以软件产业为支撑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苏州市大力推进软件产业,2018年全市软件产业销售收入2440亿元,在国内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九,这主要得益于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软件园和3个省级软件产业基地。在一些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软件企业,全市列入工信部年 统计的软件企业700多家。
聚焦痛点政策精准发力
为重大项目营造最优环境
重大项目签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些项目一路加速成长、创新升级,需要市场推动,也非常需要政府助力。
苏州以服务重大项目的“行政推动+市场化推动”的互动格局,帮助释放重大项目的新动能,首先体现在政策创新上。针对苏州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堵点,今年4月,苏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还摸准生物医药创新链的堵点及时开展“畅通工程”。6月15日,苏州市第二届规模型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合作发展活动(生物医药专场)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同时举行了苏州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园授牌仪式和产业对接项目签约、平台项目。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强化服务、紧盯不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五星级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发展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各地各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不见面”审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 通办”和“一 通答”。一季度开工的12个生态环保项目、27个民生项目、12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重大项目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前途汽车是江苏省及苏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专业从事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落户苏州科技城以来,苏州高新区实行全链条代办、项目立项及施工许可行政审批等一条龙代办等,高效的政务服务伴随着企业成长。当企业需要资金扶持时,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及时整合企业信用信息,组织银行和企业召开恳谈会,将前途汽车的项目贷款由2.8亿元增加到6亿元。
“不搞花架子,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前途公司财务部部长高庆对苏州高新区的政务服务感受深切,连连点赞。如今,前途汽车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城市电动跑车“前途K50”已量产上市,后续5款量产车型正在研发试制中。
苏州高新区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改革,拓展“一窗受理”功能,“马上办、 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彰显了服务企业的承诺与担当。针对辖区内省、市、区确定的重点、重大项目,实行“审批代办制”;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窗受理窗口”,实行多部门并联审批,全程 上办理;开设“绿色通道”专服窗口,对重大项目启动“绿色通道”审批服务,提供前期指导、全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审批快落地。
重大项目关系着苏州经济 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全市各地以紧盯不放的韧劲与时间赛跑、用服务说话,政策资源持续赋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促转型、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正成为苏州熠熠闪光的经济增长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