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这类挺受欢迎的阅读APP,我一个都不推荐

开学伊始,陆续有妈妈来问我关于娃阅读学习的问题。在问到语文阅读类APP的时候,我的回答从来没变过:不推荐。

实际上,大部分用这种形式活泼,闯关任务式儿童阅读APP的家长都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对如何把阅读和语文挂钩比较懵圈

不知道孩子读完书到底懂没懂

……

加上实在是无从下手,于是就会借助这类APP工具,以期帮助孩子建立起有效阅读。

对此,我只能说,过于理想。当然作为辅助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清楚,如果只依赖APP,那一定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本末倒置的。

01 很可能不利于阅读习惯建立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好的阅读状态应该是:泛读是放松,精读是思考。

没错,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共鸣体会,也是思考感知。哪怕是落在应试里,也是在考察对文字的思考和洞察力,而所有的有效阅读,一开始都基于两个字:兴趣。

也就是说,孩子爱读书了,看进去了,自然会对情节内容代入自己的想法。如果大人适时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有更直接深刻的感受。

APP在这一点上,大多用动画、积分等形式来构建兴趣。实际上是脱离了阅读的本质。喜欢读书的人,不需要用这些形式来提起兴趣,因为书本身的内容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非常好的经济学启蒙书,娃拿到就不肯放下

纸质书的阅读不可取代。文字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人透过纸张,构建出自己想象的世界,有无尽自由驰骋的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阅读课APP一关关往下走,但回到纸质书阅读时,就没什么兴致的原因。

因为习惯了游戏和互动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后,看到纸质书的一大堆文字,往往会下意识地逃避,毕竟阅读文字是需要动脑的。

02 找到娃的兴趣并提升阅读能力

小娃亲子共读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大娃则更需要找到喜欢的主题,来引发孩子的兴趣,这样就找到了启发阅读的契机。

大人也可以给孩子读几章后就停下来,把书交给孩子,如果想知道后续情节,只能自己看。

当然,选书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孩子不爱读,确实和书本身有很大关系。有的书用语晦涩,有的排版不适,有的逻辑不清晰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看书的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坚持每套书都自己翻看过才会给大家推荐的原因。

娃在看中国芯片和北斗系列,这些是目前的最爱

另外,一定要不拘泥于主题和类型!

同步,我们可以找到相关主题,做横向、纵向的阅读。这一点只有纸质书能做到!并且无关乎语种!

好比我给娃讲二战,透过大书,了解了一场场战役是怎么回事,再看牛津树故事和安妮日记,娃就会了解战争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自然而然也就会去思考相关问题。

同步的,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学会理清段落顺序、逻辑,进行总结归纳。

任意一套书,都是这个思路。

当然,对于小娃来说,阅读的基础是字词,所以首先要把字词掌握牢固。无论中英文,字都尽量放在文章和句子里面来认,这样才会知道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用法。

其实这也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

03 有效提升阅读成绩

阅读从来就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事实上,任何好的教育,都不是速成的。因为认知和能力都是需要累积的。

有的孩子可能看了很多书,但阅读能力依旧没上来,原因也很简单:

字词基础不牢固

没有做过有效精读

只读不想不过脑

解决方法之一:练习册必不可少,一些好的题目其实是帮助读者来回顾书里的情节和片段的。

解决方法之二:和孩子讨论TA最喜欢的情节/人物,说说原因,帮助孩子理顺故事逻辑性。

最后提醒大家,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一定是读书多,且爱思考的。而不仅仅是靠技巧章法训练出来的。

与其把孩子交给APP动画,不如在每次阅读的时候来几个小问题,这也就顺便帮孩子理解了情节和内容走向。

上小学后,加适当练习册也很关键!另外,各类中外儿童文学、纪实、科普、漫画等等,不同种类的书都可以看,也都应该看。广博涉猎很重要!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所有的累积都会随着娃长大,一点点展现出来。所以,别着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从读书和思考开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